流水小橋

歲月如流水,記下點滴
正文

北疆行 – 說說新疆的烤饢和拌麵

(2017-11-27 22:45:37) 下一個

有人問
: 去新疆,不吃牛羊肉,不吃辣怎麽辦?我有個朋友還真這樣,她自己帶點零食,每天把菜在水裏涮涮再吃,照樣幾進新疆到處跑。可是那日子就過得比較痛苦,也少了好些樂趣。一路上的團餐和親友們請客: 大盤雞、饢坑肉、手抓飯、羊肉串、丸子湯、烤包子、酸奶、馬奶子...... 都嚐過。但我對那些牛羊肉大餐無可無不可,喜歡的還是普通的烤饢和拌麵

我們的行程緊,經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極少在一處住兩天或三天。有時趕路一天400 - 500公裏。地廣人稀的路上,大多沒有服務區,隻能經過小村小鎮時找吃飯的地方,碰不到就得對付。烤饢是最好的幹糧,隻要不捂在塑料袋裏,可以存好幾天。



伊寧漢人街的烤饢攤

 “饢”是新疆各民族日常生活的主食,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很相似。在麵粉中加少許鹽和酵麵,和勻,揉透,稍發,然後在饢坑裏烘烤。饢坑呈圓形,以土燒製而成。饢含水分少,像山東的煎餅,可以存放的時間很長。饢的種類很多,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薄,有的厚。周邊厚,中間薄的烤饢看到最多。有些印上花紋,有些撒上芝麻,放點兒皮芽子(洋蔥)調味。另外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甜饢,新出爐的饢又脆又香。據說新疆本地人最傳統的饢就是幹饢,油囊基本都是遊客和漢族人在吃。

在我們所到各處的街頭巷尾,農貿市場,家屬院,一個個饢坑、饢灘也是新疆風景的一部分。






伊犁那拉提景區外的小吃攤



巴音布魯克小鎮玉木提江快餐店門口的烤饢



去年在伊寧,我們幾個路過建設兵團四師一個住宅區的農貿市場,看這個小夥子用本地產麵粉和麵,加了奶子和雞蛋,麵團在他的手裏被壓成餅形(不用擀麵杖),他們叫“打饢”,然後放入饢坑烤製,他的動作嫻熟,剛出爐的饢飄著純粹的麥香和焦香。









其實我們剛在大巴紮買了饢打算帶回家,忍不住又買了小夥子剛出爐的熱饢,邊走就邊吃上了。妹妹說,她教新疆班的一個和田學生,媽媽每個月從家鄉給他往北京寄一箱親手做的烤饢,上邊有媽媽特製的花紋。從新疆到北京,他覺得媽媽做的烤饢樣子最漂亮,吃起來最香!

 
今年臨回北京,我們專門去了烏魯木齊的“阿布拉江的饢”,小店前排著不少和我們一樣慕名而來的人。小夥子們忙著和麵、烤饢,收錢的盒子就放在邊上,客人們自己挑選,拿饢,自己付錢,自己找錢。走過好幾個地方的烤饢攤兒都是這樣。
 
除了烤饢和新疆的各種水果,我們這一路吃得最多的還有拌麵,也叫 “拉條子”。後悔那麽多天沒想著照張拌麵照片 (照片來自網上)



開拌麵館的大部分是回族,也有維吾爾、哈薩克。聽說回族同胞在做拌麵上肯下功夫,貢獻最大。拌麵的配菜幾乎包括了所有市場能見到的蔬菜:白菜、韭菜、辣椒、茄子、豆角、蘑菇、芹菜、蒜苔…… 再加入牛、羊肉配炒。

有一晚我們從喀納斯回到布爾津,又累又餓,懶得走遠。就在住處樓下的回族小麵館,我要了一碗“湯飯”。其實就是湯裏的麵片,麵片筋鬥,有嚼勁,一大碗量足,菜多,味道好。猜想也是拌麵的一個改良品種吧?店主是一對回族小夫婦,兩個孩子就在店裏玩,小店很幹淨。他們說,生意馬馬虎虎,以往夏天可以擺幾張桌子在店外,客人能多些,今年不許了。



西紅柿雞蛋拌麵,不吃牛羊肉的隊友最愛。


這趟最好吃的一頓”拉條子“是在烏魯木齊表妹妹夫家嚐到的。他們夫婦是大學同學,表妹在家裏是老幺,東北姑娘嫁來新疆
20多年,早就是地道的新疆媳婦了。

表妹夫是主力,負責和麵,說麵不能太硬,不然拉不開(不是擀麵,也不是切麵)。和好的麵上要抹些油,然後蓋上濕布醒
10幾分鍾,再用勁揉,重複幾次,麵就和好了。我們也學著拉了幾根麵條下鍋,可樣子太難看啦。表妹忙乎著準備了四個配菜,一人給盛了一份麵條,再加上配菜,結結實實的一大盤。真是吃不下,可又怕傷了妹夫的心,他實在太好客、太熱情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南方古猿 回複 悄悄話 圖文並茂的好文。讚!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要好吃有名的饢還是新疆辦事處的不錯,在首體那,具體得google。民族學院食堂的也很好吃,以前那附近有新疆村,不知現在還有沒。拉條子,一碗香的就不錯,18-25塊一碗,三環和平東橋就有一個
流水小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你知道北京有地道的新疆烤饢和拉條子的店?給個詳細點的地點吧,回北京時要去找找。到底去趟新疆太遠啦,謝謝!
泥中隱士 回複 悄悄話 第二張照片上的芝麻餅看得讓人饞。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記得一次在新疆吃拉條子,5塊錢一盤,真好吃。一碗香的拉條子也不錯。我們和平裏有個民族出版社,那有個烤爐,地上磚砌的,新疆人在那烤饢,從沒吃過。民院有賣的饢,很好吃。還是新疆饢好吃
磨不開 回複 悄悄話 口水在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