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這部分內容跟上一篇應該是順序顛倒的。安平豆花就在安平樹屋旁邊,步行可達。招牌都是那位老先生所書。可見老先生對此豆花之喜愛。老先生一般來說都比較執拗,若是不愛吃,想必也不會因為抹不開麵子而強迫自己。味道確實不錯。所以我連吃了兩碗——也許是三碗——當然,更大的原因也許是天熱。其實味道隻能說是平實。豆花能有什麽特別的美味[
閱讀全文]

出門了一段時間。本來以為四天就夠了,沒想到拖長到兩星期。準備嚴重不足,衣服都沒帶夠,捉襟見肘。下次要吸取教訓。繼續遊記。不知道鄭成功在台灣接受度如何,在大陸肯定是耳熟能詳。嶽飛算不算民族英雄確實有些不尷不尬,大家學了半天抗擊外侮,慷慨激昂了半天,發覺自己才是嶽飛抗擊的那些麵目猙獰人士的後代,呃。。。鄭成功民族英雄的敘事要簡單的多,[
閱讀全文]

在檢視上篇跟帖時,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兒。
寫的時候,就在琢磨:我為什麽要拍那包菜呢?
沒理由啊,到底有什麽值得我拍照留念的呢?
到底是沒想起來。
結果剛才忽然想起來了,哈。
看到那個塑料筐了麽?
我不是為了讓大家看看那個筐和大陸一樣一樣的。
而是為了讓裏麵那個菜單留念一下,因為裏麵有一道菜,不知道有沒有人留意,叫“大陸妹”[
閱讀全文]

人累,睡的晚,起來就晚。當我走出民宿的時候,已經是烈日當空,恰好看到路邊有一家快餐店,就起了嚐嚐此地老百姓日常午餐的想法,放棄了昨晚老板告訴我的品嚐當地風味的一條小街。畢竟,當地小吃後麵多得是,過了飯點兒,快餐就沒有了。看著一牆的菜單,不知道吃什麽好,看到一個菜叫“魚肚”,我想魚腸魚鱗我吃過,魚肚兒什麽情況?分這麽細嗎?那就嚐[
閱讀全文]

這個係列,取的名字是一程山水一程歌。因為原來在我的設想裏,是一邊遊山玩水一邊聽歌,自駕嘛,一邊開車一邊聽歌,在老歌的回響與回想裏,一邊回憶青春,一邊看產生那些老歌的地方。所以聽什麽歌呢,當然是台灣的歌啦。我們這代人,是聽著港台歌曲長大的。無數的台灣歌耳熟能詳,無數的台灣歌手如數家珍。如今有了機會環台一遊,那還不趁機把那些曾經魂牽夢[
閱讀全文]

人在旅途的樂趣之一,就是你會在旅途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聽到各種各樣的故事。過了剛才的市民小廣場,順著路前行,轉彎就是一條小巷。巷口就是這家魚丸店。我正準備匆匆走過,畢竟還有很多的路要走,還有很遠的路要開。所以,我是打算一路溜達過去,煙雲過眼,然後就開拔。結果就聽到一個聲音:“後麵的店都關了,而且都沒我們家好吃”。說話的,自然就[
閱讀全文]

補充一些伊東豐雄台中歌劇院的資料。其實本來沒打算這麽幹。因為個人雖然對建築設計有興趣,但是對遊記嘛,更喜歡著重於所見即所得,隨走隨記,看到什麽記錄什麽,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內容太詳盡,就成了堆砌,或者說明書。我旅遊到了哪裏,也不是想受教育或者學習的,隻是看看沒看到的地方和東西,覺得“哇。。。很美啊!”,就好了。並不需要知道為什麽[
閱讀全文]

這個歌劇院的設計,有很多獨特之處,我挺喜歡。不過,有一些蜜汁思路。比如。。。這個棒棒糖。是周星馳“功夫”處得來的靈感嗎?當然,這不是人家伊東豐雄的鍋,而是廣告上活動主辦方的事兒。不過,大門設計成這樣,別有一番風味——像水瓶還是保齡球?而如何利用好這樣的大門,也是本事。從裏麵看出去是這樣。這個建築的特點之一就是各種曲線。這[
閱讀全文]

瞎折騰了半天,終於到了一個正經地方。這次,其實GPS依然指的不太對,但是比較接近了。於是,我先找了停車場停好車,然後再步行尋找。如果對清水混凝土建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這裏看看。不過要注意的是,很多資料上寫的名字是,“台中救恩堂”,我用這個名字搜被指錯了地址,正確的名字搜“救恩之光教會”。很多佛教徒對不同於傳統寺廟的建築形式[
閱讀全文]

到台中的時候,已經很晚,在高美濕地看夕陽的計劃自然是沒戲了。其實在苗栗的時候,已經放棄了這個計劃。算了算如果去今天就要十個小時的車,那裏還有力氣去看夕陽呢。。。何況,看完了夕陽還要再開一個多小時才能到賓館,這把老骨頭還能不能撐的住。。。更何況。。。一個人看夕陽,似乎有些怪怪的。。。還是直接回賓館休息吧,畢竟,後麵的每一天,恐怕都是[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