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在檢視上篇跟帖時,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兒。
寫的時候,就在琢磨:我為什麽要拍那包菜呢?
沒理由啊,到底有什麽值得我拍照留念的呢?
到底是沒想起來。
結果剛才忽然想起來了,哈。
看到那個塑料筐了麽?
我不是為了讓大家看看那個筐和大陸一樣一樣的。
而是為了讓裏麵那個菜單留念一下,因為裏麵有一道菜,不知道有沒有人留意,叫“大陸妹”。
當時我看到的時候,就很好奇:什麽意思?還有這麽一道菜?
所以我就特意問了店家那是什麽,店家就把這包菜給我看了,我就順手拍了張照片。
——這台灣啊,和大陸啊,還真是夠微妙,不知道這個名字是當年大陸還很窮的時候,用來歧視大陸嫁到台灣的姑娘的,還是後來大陸發達以後,用來酸大陸的。
其實,哪裏的根本人性都是相似的,然後依據文明程度文化積澱而有差別。
所謂遠交近攻,離的近了,總有一些這個那個的積怨,互相別苗頭或者瞧不上,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普遍存在。拿國內來說,北京與上海,北京與天津,沈陽與大連,成都與重慶,深圳與廣州等等,基本上每個區域的兩強之間,都有互相看不慣的一麵。
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
這些東西,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
重要的是如何麵對,是利用各種機會化解矛盾,盡量和睦相處,還是為了別有用心的目的,利用民意激化矛盾,這是觀察一個國家民族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
希望華人世界在這方麵做的更好一些。
於人於己,都是好事。
吃完了兩碗小吃,繼續後麵的行程。
安平樹屋。
說實話,我喜歡這個名字。
老百姓過日子,圖的就是個平平安安。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世道一不太平,就是億萬老百姓亂世人命不如雞,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如今世界各種亂象,隨時都可能被引爆,希望能夠平安度過各種危機,不要發生更嚴重的變化。
這都是一棵樹。
在樹裏建了很多屋子。
不知道當年房屋安好的時候,住在裏麵什麽感覺。
應該至少有一點,像摩羯這樣的台風,恐怕也很難把樹吹倒,更不會把房子吹倒。
樹屋不遠,就是一位名人的故居。
來之前,我都不知道這位大家。
既來之則安之,那就參訪一下。
小徑蜿蜒,通向何方?
原來是一首詩迎客。
字是真的不錯。
這詩,看到第一句就喜歡了: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
是蓮花的開落。。。
世間竟有如此妙人,而我竟然不知道。
看到後來,才明白,這詩我讀過啊。
因為,第一句我不記得了,最後一句卻是記得的。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這是這位朱先生抄錄的鄭愁予的詩。
還真是個美麗的錯誤。
這幾隻蜂,與我一樣,都不是歸人,而是過客。
寄廬,寄廬。
人道寄廬曾住。。。
我們的寄廬是哪裏?
是中國,還是美國?
抑或,是這個無奈的人間?
不能自幼習書,大約是我們這一代喜文之人的隱痛。
很多文人都喜歡這個退字。
韓愈退之。
江南退思園。
來這裏遊玩的人很少。
這是二樓,更是隻有我一個。
獨對古人,處如此古意之境,何其幸運。
於是我坐在這張小小的藤椅上,好好享受了一陣子的清閑。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好處。
一個老人的老房子,就可以讓你身處亂世,思接古人,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一個字,就可以蘊含宇宙萬物的細致微妙潔淨精微。
可惜,這些文化的好處,卻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莫名其妙的力量,引入歧途,漸行漸遠。
原應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