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佛法的創始人,是釋迦摩尼。  我們研究他,先把他還原成一個人,當做一個人來研究。  那些神話的部分,玄玄乎乎的部分,既然我們無法證真,就先存疑,我們也沒必要去爭論真假,存而不論。  釋迦摩尼跟我們一樣,也是因為有了痛苦,有了無法解決的問題,才開始尋求答案。  他遇到的問題,跟我們一樣: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學佛的人,最喜歡幻想。  本來嘛,佛就是幻想出來的,什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誰見過?  佛經裏到處都是幻想,什麽天堂啊地獄啊,二十八天啊,四大洲啦,須彌山啦,充斥著沒見過沒聽說的地方。  當然還有無量無數的佛啊菩薩啊羅漢啊什麽的。  一個比一個神奇,一個比一個牛逼。  那些是虛的,現實裏還有實的。  什麽活佛啊,仁波切啊,大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3-15 03:33:13)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任何事情,都是從量變到質變。  所以,密宗修行的第一步,是資糧位。  也就是你還沒上路之前,先攢點兒錢,攢點兒糧食。  要不然你路上吃什麽喝什麽花什麽?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還沒學會走,就想跑,想飛,可能嗎?    修行的秘密沒什麽,就是知道自己在什麽時候該幹什麽。  好教練能給的,也就是憑著過來人的經驗,告訴運動員什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學佛不是為了得世界冠軍,所以需要一個世界上一流的老師,教你最好的方法,讓你比別人都厲害。  而是為了身體健康,隻要有個方法,可以鍛煉身體,讓身體每天好好的,就對了。  何況,即使是世界一流的教練,你不是那塊料,也是教不出來的。  世界上隻有為數不多的冠軍,但是每個人都需要體育鍛煉。  放不下得失之心,可以去從政、經商等等,各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3-08 04:53:08)
意猶未盡,再加七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佛是要自己成的。   有人替你成嗎?   別人替你成,你願意嗎?   成佛的路,自然也是需要自己走的。   別人替你走,那就替你成了。   道理很簡單吧?   真僧隻說家常話。      道理是很簡單了,但是,但是,基本上沒有人願意接受。   都指望師父給指條明路,師父給句話,師父給個方法,師父告訴我怎麽做。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可能一說學佛或者成佛,就會覺得這不是封建迷信嘛,或者玄玄乎乎了。  於是就有人下意識的排斥了,畢竟都是人工智能甚囂塵上的時代了。  當然也有帶有神聖感的,你提到佛這個字,不帶個空格,口氣一隨便,他就受不了了。  都是想象。  都是相。  佛菩薩都是後人加的。  尊稱表示尊重沒關係,高推聖境就是各人加戲了。  釋迦摩尼給自己早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很多人做事,總要有個目的。  沒有目的,或者找到目的,就六神無主,無法自處。  其實生命哪裏來的目的——你生命中哪個目的真正達成了?哪一個不是事與願違?哪一個不是即使達成了你也會忽然發覺索然無味或者變了味兒?你真的了解自己真正的目的?  不是目的變了,而是你以為的目的,其實不是你真正的目的。  我們自己跟我們以為的自己,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稟賦。  年輕時可能不了解自己的長處,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增加,自然會越來越了解自己。  當然,對自己的了解,也許是多方麵的,未必是我們需要的方麵。  如果把對自己的了解用來學佛,就要觀察自己。  如果自己是天生眼力比較好的,自覺分辨力比別人強的,優先選擇使用眼睛的方法,比如看雲,看水,看香頭,看佛像,看鼻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