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22-01-01 09:03:37)
戴榕菁今天的科學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的表麵榮景下其實早已是一個踏入末途的跛腳老叟。在曆經了幾千年的孕育之後,當現代科學萌生之時,她有著基本健全的三足:哲學(形而上學),數學,和實驗觀測。但是,隨著專業哲學界墮落為頂著哲學光環的遊戲俱樂部時,科學家們也把科學的原生三足中那最重要的哲學(形而上學)當作一根無用的臍帶而切割了出去,從而使得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歡迎參加討論:https://www.academia.edu/s/ecd2d59e8f?source=link[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戴榕菁 如果要讓我選出四組詞來描述即將過去的2021年,那麽首選一定是“能量”,次選便是“永動機”,第三個是“大氣層”。第四個便是“塔”。 原因很簡單:在2021年我提出了兩種通過開發迄今為止基本上靜靜地在那裏等待開發的大氣層的潛在能量來進行“無能耗”或“低能耗”發電塔的設想。其中第一種是基於已被證實的實驗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1-12-23 22:07:37)
戴榕菁科學界有一些碰不得的筋,一碰就急,一急就什麽招數都會用出來,抓根稻草都會當作大樹樁,把邏輯丟在腦後。其中有三根最典型,其中一根是所謂的信息傳播速度不能超光速。當發現量子糾纏速度會超出光速時,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說,那並不代表量子糾纏可以以超光速傳播信息的,並給出一大堆理由來,基本上說接收端並無法通過對糾纏的量子進行測量來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https://www.academia.edu/s/8a42402177?source=link 歡迎參與討論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15 18:30:47)
戴榕菁 兩年半前,在美國掀起了一股由政府出麵的UFO新熱潮,這股熱潮席卷全球,現在也還頗有餘熱。恰在這段熱潮發生的前幾天我先後貼出了中英文的關於如何用人類的科技製造飛碟的文章。在我迄今為止貼出的所有的英文文章中,那篇關於如何製造飛碟的文章似乎還是受關注度最高的一篇,這也頗為有趣。 在那篇文章中我討論了用人類自上世紀60年代就已掌握的技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12 07:42:46)
經過反複思考,我想通了Ivanov的那個旋轉的視頻(https://youtu.be/OWRyYYX7JxE)的要害在什麽地方了。。。這應該是一個欺騙組合拳。。。他先是造了一個空的TomazAndolsek這個賬號,然後又造了視頻中的那個設備,然後在視頻的最後給一個錯誤的解釋。。。那個錯誤的一個明顯的要害在於說a點受力是c點的兩倍。。。一般人都會像我一開始那樣沒去細究其中的對錯,乍看似乎有道理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08 10:19:51)
https://youtu.be/7YTbY6IFNqs?list=PL7X0EtIoZRgGvthmIYSECJNmpovJ8eRy6 https://youtu.be/Q3_3ToSWuMs https://youtu.be/Qzumte1Uq90 https://youtu.be/lOsFWojJiwg https://youtu.be/SSDTWKdKnuQ https://youtu.be/Pw_4rJIXCqU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歡迎參與關於虹吸發電的英文討論:https://www.academia.edu/s/87ff27cee2?source=link關於波義爾瓶的三點疑問:第一,波義爾時代人們對虹吸的現象很熟悉,但是對毛細的現象剛剛開始認識,在人類認識毛細現象的剛開始,波義爾就成為第一個在理論上區分虹吸和毛細的人(Boyle1660[[1]])。可以說他對毛細的認識是建立在與虹吸現象的對比的基礎之上的,因此他根本不可能將他按照虹吸原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戴榕菁 在貼出“回複求真知網友的評論”一文後,收到朋友們的來信,指出那篇文章中的視頻基本上都在作假;-),真是人心不古。這些年來關心我的哲學寫作的網友(多謝)知道,我的習慣是有什麽想法先用中文起草,扔在博客上,然後在用英文整理時再仔細檢查。所以有時一篇一兩頁的中文博文會成為十多頁的英文論文。 不過那些視頻中有兩個我認為是靠譜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