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10-06-12 08:10:03)
《創世紀》第十一章有一段非常特殊的記述,說得是在洪水以後人類又作了一件非常荒唐的事,在一個後來被稱作巴別的地方燒磚建塔,想要建造一座通向天堂的塔。為此,神就混亂了全地所有的人的語言,使他們聽不懂對方的話,又從那裏把他們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止建造那城。我們先來看一下有關的經句:
聖經《創世紀》第十一章(中文新譯本):
11:1那時,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什麽是語言?語言就是說話的工具。對於有點學問的人來說,我的這個解釋可能不但太俗,而且簡直就是廢話。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說話和語言本來就是同義的,而語言又和語義(即語言所表達的意思)是同義的,而語義又是用來進行交流或思想的。所以如果要對語言作一個一般的定義的話,稍微有點學問的人都會盡量把語言的上述基本功能表達出來。比如,剛剛在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天不論是專業經濟學者還是關心社會經濟的老百姓,談到經濟問題時,經常會提出“供需關係(DemandandSupply)”這個詞來。如果你讓他給你解釋供需關係有什麽意義,對方會告訴你所謂的供需關係的市場意義是商品與服務的市場價格是由供需關係來決定的,當供應大於需求時,價格會下降;當需求多於供應時價格會上升。如果對方是專業經濟學者的話,可能還會給你劃出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對於唯物論的理想主義來說的一個最大諷刺,可能也是對所有的傳統的正統文化的一個最大的理論性的挑戰,恐怕就是對人類社會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關係的重新認識了。人類的不完美非常深刻地根植於人類的正義與邪惡的關係上,這一點至今也鮮為人知,更談不上為主流社會所接受了。
中國古代的先哲老子曾經說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人類語言的局限性對於人類的思維有著巨大的束縛作用,這一點在曆史上人們對於真理的相對性的爭論不休上表現得非常突出。不論是對於相對主義者還是對於反相對主義的人們來說,在真理是否相對的這一點上,大家最大的誤區就是把“相對”二字與“等效”二字劃上了等號。一些相對主義者們在提出“一切都是相對的”之後,用一切都是“等效”的來詮釋這裏的“相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當人類社會進入後現代之後,不論是否喜歡“相對主義”這個概念的人群,也不論是否喜歡“後現代”這個名詞的人群,都越來越能接受“人們所掌握的真理都是相對的”這個觀念了。但是,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存在於真理的相對性背後的一個公開的秘密:真理與無奈的關係。
說到真理,不論是人們心目中的絕對意義上的真理還相對意義上的真理,人們都會很自然地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類的一個使我們能被稱為人的本能就是邏輯思維的能力,而人類的另一個基本特點就是不完美,每個人都總是在犯錯誤。人類的這兩個基本特點的一個綜合表現便是每個人的思維邏輯都是自相矛盾支離破碎的,所不同的是有些人在有些方麵有些時刻比較一致些,而有些人在有些方麵有些時刻比別人更加破碎一些。
思維層次上的不連續是造成人們邏輯上的破碎的一個重要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哲學與藝術有一個非常相似的地方:它們都與現實生活既好象很近,又好象很遠。近到了好象無處沒有哲學無處沒有藝術的地步;遠到了對普通人來說那好象都是哲學家或藝術家們的事,與自己無關,主要是因為它們都讓普通人覺得難以理解。
今天人們已習慣於將人類的文明按照它們所應對的自然與社會實踐的內容種類的不同而進行分門別類。比如,烹飪學是關於飲食料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千百年來,點的概念一直是幾何學以及自然科學的基礎。由點的概念出發人們來理解線麵體的概念,由點的概念出發人們來理解什麽是集合的基本意義。更為一般地,人們用點的概念來理解不同存在之間的相互關係,比如,中學生在學物理的時候就掌握了用點的概念來對複雜的物理構型進行簡化的方法,當兩個物體相距很遠的時候,就把這兩個物體看成兩個點來分析它們之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對超自然的想象和描述是人類自古就有的,不但記載在宗教信仰的經書中而且也反映在民俗文化當中(當時並不被稱為超自然而已)。人類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所描述的超自然的存在的諸多特征中往往都包括了這樣兩點:1)超自然的力量可以看見我們而我們看不見對方;2)我們人世間感受到的隨機的事件在超自然界可能有著確定的原因。盡管在人類幾千年的曆史上有人相信超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01]
[102]
[103]
[104]
[10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