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11-01-22 05:14:46)
自我開始寫哲學書並在網上貼哲學文章後,最讓我傷心的話可能就是“你的文筆不錯,寫小說吧。這年頭沒有人對哲學感興趣。大家都喜歡輕鬆的話題,嚴肅的話題或是如何對待生活的話題是沒人聽的。”第一次讓我從社會氣氛中感到一些鼓舞的是有一段時間接連在幾個紐約地鐵站裏看到“SchoolofPracticalPhilosophy”的招生廣告,讓我覺得紐約這裏哲學居然還有市場。不知是否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機器人不可能超過人,或者說機器人永遠隻能服務於人,這應該說人類在幾十年前就由一些權威人士來下的論斷。前兩天晚上回家的路上聽AM820的NPR的節目中采訪機器人的研製人員,得知時至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不但相信而且正在努力研究製造出可以不受人的控製而且能夠自我改進的機器人,並聲稱這樣的機器人一旦產生出來,可能就是人類作為機器的主人的時代的結束。我們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11-26 18:37:14)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有人發現在這個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好象戴著一個麵具,不願以真實的自我來麵對社會,於是這種麵具說便慢慢地成為了描述人類之偽善的一個通俗詞匯。與此相應地,或者說被認為比麵具說更為聰明的做法便是進一步地探索所謂的麵具背後的真實,但結果人們發現,文人墨客不斷地為世人們刻畫出的真實都是一個個水晶鞋式的童話,是在用比生活中的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簡評:本章從內容上講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然界的蓄勁發勁的社會動力學原理。第二部分就五個字“柔弱勝剛強”,它點出了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的一個看似無關實際相同的共性,就是做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簡評:這一章是繼前麵的第四章,第十四章,及第二十一章之後,接著對什麽是道進行理論上的抽象探討。逐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簡評:
老子這裏闡述與他的無為思想一致的關於社會地位的價值觀。這一章比較容易引起爭議或引起誤解的恐怕是第一句“太上,不知有之。”從這一句的字麵意思來看,很容易讓人得出要逃避現實的結論,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除非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個世界上除了各種材料造成的有形的牆之外,還有很多無形的牆把人們彼此之間分割開來。比如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經濟地位和社會階層,不同的政治觀點。還有,時空距離本身就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際分割之一。在所有這些無形的分割之中,最不容易識別的可能是由人類的思維邏輯造成的各種牆,而我們可以從幾百年前的中國文豪曹雪芹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簡評:這一章裏接著前麵十五章裏用靜與動搭配作為解決濁與安(逸)的方法的論述,老子進一步對於後來被人們認為是道家的一個基本特征的“虛,靜”做了詳細的詮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8-29 18:35:54)
第四章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簡評:這一章是老子在《道德經》中第一次對什麽是道進行文字上的探索。老子不象很多讀者以為的那樣在開篇第一章來討論什麽是道,而是在提出了他的相對真理觀,相對價值觀,相對自然觀,以及聖人應該如何教導他人及不貪欲,並如何可以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感於過去2500年裏世人對《道德經》的解譯實在偏差太大,決定將我過去幾年裏對《道德經》的解讀寫成一書。在寫的過程中有得意之處便耐不住想要馬上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前麵的一篇“《道德經》---相對主義的極品”是該書的前言後語的初稿合起來而成的一文,現在將該書的前兩章也拿來與讀者見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01]
[102]
[103]
[104]
[10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