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博文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三):增城蔡耀榛 增城(村名未具) ChoyYewChun(蔡耀榛,譯音)是增城縣人,具體是哪個村,因檔案中未有說明,不得而知。一九二○年中的時候他十八歲,如此推算的話,應該生於一九○二年。 當時在澳大利亞域多利省(Victoria)巴辣辣埠(Ballarat)開設醫館的黃綽臣(W.Chockson,或寫成WongCartonChockson)是他的舅舅。根據檔案,黃綽臣是廣東省增城縣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二):高要李瑞圖 高要澄湖村 高要縣澄湖村的李瑞圖(LeeShoyToo)生於一九一○年三月十五日,父親是一八六○年出生的李趣(LeeChue)。大約在一八八一年左右,李趨就從家鄉桴海南渡,進入澳大利亞的昆士蘭省(Queensland)發展,在該殖民地的內陸鄉村闖蕩四年之後,定居於該地首府庇厘士彬(Brisbane),與人合股開設一間商行,名為“安合泰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澳軍對在新幾內亞的日軍第十八軍勸降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1942年初攻占了澳屬海外領地新幾內亞(NewGuinea)的新不列顛島(NewBritainIsland)、新愛爾蘭島(NewIreland)和布幹維爾島(BougainvilleIsland);隨後,也派遣強悍的南海支隊登陸巴布亞島(Papua)的東部,企圖越過科科達小徑(KokodaTrial),占領澳屬巴布亞(TeritoryofPapua)的首府莫斯比灣(PortMorsby)。但是,隨著這一年的下半年日軍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一):東莞蘇溢光 東莞石龍鎮 蘇溢光(SooYatKwong)是東莞縣石龍鎮人,生於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檔案中沒有提到他的家庭,因而無法得知他的父母是否去到澳大利亞發展,但從他的這份檔案中涉及到的他去到澳大利亞之後,就去到了沙威省(NewSouthWales)的吧咑時埠(Bathurst)念書,而且接待他並為他提供住宿的是原籍角社村的蘇錦茂(GeorgeKumMow)[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對台籍日本兵的勸降信 甲午戰爭後,日本獲大清國割讓台灣作為賠償,就對全島實施皇民化教育。經四十年左右的努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日本對台灣已有相當的掌握,統治與教育已經卓有成效,島上百姓也已經接受了成為日本一部分的曆史事實,許多年青一代都把自己視為日本國民的一份子。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許許多多年輕的台灣人,在日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一百):增城單錫麟 增城(村名未知) 單錫麟(SinSikLung),廣東人。種種跡象表明,更確切地說,他應該是廣東省增城縣人氏。其一,就單姓在嶺南分布而言,主要集中於珠江口地區,尤其是增城縣和東莞縣[1]。其二,單錫麟在民國初年去到澳大利亞留學,其擔保人之一者是增城縣人黃綽臣(ChocksonCartonWong)。黃氏出生於一八七七年,年輕時精於醫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日軍在巴達維亞(雅加達)俘虜收容所的盟軍戰俘宣誓書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瞬即席卷荷屬東印度(現印度尼西亞)各島。到1942年上半年,除了有10萬荷蘭及印歐裔的荷籍平民成為了日軍的俘虜,大約89000盟軍官兵成為戰俘。這些被日軍虜獲的盟軍戰俘,包括42000荷蘭及印歐人種的荷印軍及荷蘭皇家海軍官兵,25000當地荷印軍土著官兵,15200英軍及印度兵官兵,約5600澳軍官兵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九九):廣州雷靄文 出生於一九二四年八月十日的雷靄文(LouieAiWen,也寫作LouieOiWen),是廣州市人。有關其家族人員在澳發展情況不詳,隻是知道他的一個叔父LouieHoyMun(雷開明,譯音)在一九三十年代是在雪梨(Sydney)發展,但何時赴澳則不得而知,因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裏查找不到與其名字相關的檔案。隻是在這個宗卷裏披露,他當時是與人合股(他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盟軍告英屬北婆羅洲華僑書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大舉攻占南洋各地,英屬北婆羅洲也是其主要目標,尤其是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並在1942年初占領這個地區。 這時期北婆羅洲的總人口月33萬人,其中華人就有7萬多。這些華人分布在農工商各業,其商業網絡較強,散布於城鎮鄉村。在英國當局殖民統治下,他們雖遭受歧視,但生活較為穩定富足。日軍占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九八):高要陳聯芬 高要馬安村 陳聯芬(ChunLenFun)是高要縣馬安村人,生於一九○九年三月十三日。他的父親早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年便赴澳謀生,在靠近雪梨埠(Sydney)西麵的萊契德區(Leichardt)開設一間水果商鋪,名為“栗利”(LuckLee)[1]。此後,他便以此店名作為自己在澳大利亞對外聯絡所用之名,而其真正的中文姓名則無從得知。 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