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0-06-10 15:03:57)

今天的討論讓我想起有關私校的各種往事。總的來說,私校跟學生之間是一種互相挑選的關係。
私校的存在,早於公校,主要還是因為有需求。說是精神需求也好,經濟需求也好,都是跟社會互動,建立一種供需關係。
比方說在灣區很有規模的challengerschool,之所以有幾年發展很快,就是客戶需求很大。那時候就聽說公司裏的各層管理,無論職位,到了孩子要進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看了下麵的貼“很痛苦”,覺得有些幼兒園真是給家長幫倒忙。
一個3歲3個月的孩子,就能總結出孩子的學習能力問題,這是什麽老師啊。這種情況家長自己瞎擔心,是可能的。一般家長也沒幾個孩子,如果不是當老師什麽的,自然沒什麽經驗,隻能拿第二個孩子跟第一個比,發現孩子的長短。老師也這麽沒學問,就不對了。
看到跟貼都說老二是兒子,比不了老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覺得我們的文化跟美國的party文化有著比較大的距離。那種拿著一杯酒,猛聊的成人party,還真是能不去就不去。我還是覺得,那是不會解悶,瞎解悶的一種方法。
孩子們比賽完了,教練允許孩子們去遊泳,之前怕她們太放鬆,遊泳是不允許的。孩子們遊了半天上來,晚上9點了。教練和幾個家長說,要一起出去吃飯。我帶著孩子說太晚了,不去了。教練說孩子們出來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又看到討論這個問題,從鋼琴到滑冰,都有這個問題。
今年我們遭遇了一次罕見的不公平比賽。不公平的程度,人神共憤。有的教練當場就哭了。比賽有4個項目,頭一天兩個項目,有的孩子或者俱樂部被嚴重故意打壓,第二天,就明顯看到這些孩子頻頻失誤。
都是10歲出頭的孩子,又是在美國成長,受到的待遇一直相對來說是公平的,突然被這麽一打擊,心裏的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看到討論美國祖父母幫忙帶孩子的,想起一同事的情況。該同事的父親是我公司創辦初期入夥的老同誌,出生入死的為公司拚搏一輩子,功勞苦老都一大籮筐。
公司曆史跟我年齡相仿,所以該同事也是公司元老們看著長大的。當初上中學,就拎著個滑板兒,在舊金山的高坡低穀翻飛。後來回憶起來,自己也後怕過,危險啊。
大學畢業,該同事就來公司做了工程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6-08 10:08:34)

孩子們學校比較老舊,設備也一般。好在他們離博物館近。一年下來,連我都去了兩次博物館,一次陪老大班上去,一次陪老二班上去。除此之外,他們又各自去過數次。其中一個展覽,20世紀初,美國鄉村居民縫製的漂亮被單展,老大班上跟著美術老師去一次,又跟著數學老師去一次。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6-08 09:23:48)

六月十七、十八、十九號,王羽佳來舊金山演出。海報上早早就印出,餘票有限,預購從速的廣告詞。
一直猶豫要不要給兒子買票去聽。來來回回,路過音樂廳的時候都下不了決心。
她演出的曲目之一是StravinskyCapriccioforPianoandOrchestra。兒子在網上聽了一小段,就要求一定要聽這場音樂會。在所有的作曲家中,他獨最喜歡這個Stravinsky。我卻聽不出所以然來,不知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6-04 19:36:40)
女兒從小沒受到太多逛店熏陶,連玩具反鬥城也隻去過一兩次,都是別人送了購物禮卡,才去的。那時候娃小,也就在大型玩具區裏玩兒,以為到了遊樂場。
後來,她就忙起來了,有時間就在體操、跳舞之間來回轉,逛店絕對是奢侈活動。但女孩子逛店的本領,就像走路的本領一樣,營養充足,發育健全,到了日子,自動就會顯現出來。
最先顯現出來的是臭美的感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下麵一個媽媽說到這個。很有意思的是,孩子學校每個周五早上賣麵包給大家,為學校集資。有一個家長,好幾年如一日,每次都用一張2元的鈔票,據說從未間斷。大家問他哪裏來這麽多2元鈔票,他也從不回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6-01 11:56:40)

盡管丫頭在外麵很害羞,在家裏卻是龍騰虎躍。樓下的鄰居上來說:簡直無法想象,一個孩子能鬧出這麽大的動靜。聽上去,好像一個加強排在行動。
長周末,丫頭的計劃是,最後一天晚上,在家中客廳裏上演一場紀念老兵演出。她不是很了解老兵紀念日的意義,但是紀念活動一定不能少,她覺得責無旁貸。
提前三天,她就開始錄製相關語音。比方說開場前提醒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56]
[57]
[58]
[59]
[6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