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和學生的互相挑選
(2010-06-10 15:03:57)
下一個
今天的討論讓我想起有關私校的各種往事。總的來說,私校跟學生之間是一種互相挑選的關係。
私校的存在,早於公校,主要還是因為有需求。說是精神需求也好,經濟需求也好,都是跟社會互動,建立一種供需關係。
比方說在灣區很有規模的challenger school,之所以有幾年發展很快,就是客戶需求很大。那時候就聽說公司裏的各層管理,無論職位,到了孩子要進學校的時候,都得去學校門口搭帳篷、熬夜,排隊給孩子報名。
那所學校以重視學術而聞名,深與廣大矽工共鳴。他們比較顯著的標記,在我當時記憶很深的是,3歲的孩子必須會自己上廁所,否則不得錄取。周圍有些同事曾經為此很緊張。
後來我女兒3歲半到4歲半去他們那裏上了一年學。那時候他們已經不那麽熱絡了,不需要排隊申請。因為就在住所附近,就近入學,選擇了他們。能夠感覺到,他們為了自己的教育宗旨和聲譽,的確很重視孩子們的學習。老師認真教,也經常給家長發一些相關消息。我還在教室裏碰到其他小朋友出去玩兒,老師給個別小朋友補課的情況。這跟他們的教育思路和家長的期望是相符合的。
我相信是有孩子跟不上這種節奏和形式的。也有家長的思路跟這種方式不相符。雖然是互相選擇,有時候也有走眼的時候。小矛盾還是存在,轉學有時候也是必需的。
還有一所學校,我說對孩子的全麵發展要求很高,不是杜撰的。他們是我孩子幼兒園的後繼學校。在那所幼兒園上得稱心的孩子、家長,就會被鼓勵著去上他們的對口小學。對口小學對孩子的學術能力,身體協調發展各個方麵都要求很高。那所學校很小,但是對每個孩子都很受關注,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速度升班。
我特別喜歡他們的一點,是考試形式。一個孩子學完了一個專題,考試就是他站到講台前,給老師講他所學到的東西。講好了,才能通過。隻是覺得這種形式對老師要求更高,合格的老師更難找,特別是在比較高的年級。
我感覺他們給自己的定位是要培養現代社會的能人。他們還有一個突出點,教育孩子從小承擔責任,上學遲到永遠都是孩子的錯,老師明確說,家長是助手,你們需要父母幫忙,但是確保自己不遲到,還是要靠自己。能認可、配合這種學校教育的家長也比較有限。
互相選擇的結果很快就能看出來。我比較遺憾沒能送孩子去這所學校。
回頭說中文學校。中文學校其實也是一種私立學校,有自己的想法和服務對象。周末一次課的中文學校,是學文字的學校,他對學生的選擇是,你必須自己想辦法學語言,我們隻教文字。
事實上,他們比隻教文字還挑剔,他們隻教能力強,能夠每周消化繁重學習內容、能夠配合他們的教育方法的孩子。做不到這一點的孩子,就不適合這種學校。他們沒有打算教育不同類型的孩子,這一點跟中國傳統教育很一致。我們這些中國家長,天真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會中文,孩子有父母提攜,就能上這樣的學校。也是不對的想法。
看看形形色色的學校,再觀察了解一下孩子,感覺追求藤校是最簡單的思路,其餘的條條道路都蜿蜒迤邐。反正上學這事兒,比買包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