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作者簡介:    喻宜萱(1909~)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江西萍鄉人。三十年代曾在上海國立音專和美國康乃爾大學主修音樂,以後赴法、英、瑞士、意大利等國家考察音樂教育,在紐約、費城、舊金山、佛羅裏達和巴黎、倫敦舉行過數十場獨唱音樂會。建國後,在中央音樂學院任聲樂教授和聲樂係主任兼副院長,同時繼續從事演唱活動。嗓音飽滿宏亮,氣息控製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曾經有人請教歌王卡羅索(Caruso),在聲樂藝術上什麽是最重要的?卡羅索回答道:“第一是聲音,第二是聲音,第三也是聲音”。這裏所說的聲音,以現代人體聲音生理學方法分析,第一項所說的聲音就是“有強有弱的聲音”,第二項所說的聲音就是“有音色變化的聲音”,第三項所說的聲音就是“有感性的聲音”,這三點也正是我們學習聲樂最重要的條件,一個人在他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歌唱姿勢要領口訣
頭正、頸直、看前方,“脊梁插著擀麵杖”。
自然挺胸雙肩垂,張嘴下巴“懶洋洋”。
雙腿站立前後分,重心放在前腳上。
手勢自然形體美,“鬆而不懈”“緊不僵”。
收腹提臀兩胯開,積極、鬆弛全身唱。
二、歌唱呼吸要領
鼓腹吸氣沉“丹田”,貼著咽壁“吸著唱”。
胸口鬆開向下“歎”,氣沉胸底腰擴張。
“又吸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8-04-01 10:14:26)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發聲法,這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各種聲樂技術,除了有它們自己的聲音特點外,在技術上也大都有自己的發聲法。就京劇本身來說,個角色之間也有著很大的差異。老旦與青衣,前者是以真聲為主,後者則是以偽聲為主。小生、老生與黑頭之間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而歌唱本身也是有著各式各樣的流派,形形色色的唱法:說唱、各種戲曲、流行歌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羅洪1986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樂係,同年分配到廣州星海音樂學院任教,一直主教通俗歌曲演唱專業(通俗唱法)。為把通俗歌曲演唱高雅化和科學化,他把美聲發聲方法運用到教學上來,獨樹一幟,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從教近20年,他成功培育出一批優秀的演唱專業人才如高林生、張瑩、何味奇、中國力量、陳哲等多位歌手。他編著的“通俗唱法”VCD於2000年出版後,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8-04-01 10:11:00)
1、美聲唱法的淵源
今天我要談的是我自己的專業,我的本行,就是美聲唱法。美聲唱法實際上是從西歐專業古典聲樂的傳統唱法發展起來的,從文藝複興以後逐步形成美聲唱法。當時的西方音樂更多是建立在多聲部教堂音樂、複調音樂基礎上,唱法本身脫離不了宗教音樂的影響。南女唱法一樣,隻是聲部不一樣,高低不一樣。最初的歌劇以閹人代替女聲來唱,由女中音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沈湘教授,1921年生於天津,從小喜好歌唱,四十年代同時考入聖約翰大學英國語言文學係和國立音專聲樂係,多次開個人演唱會,當時被譽為“中國的卡魯索”。從五十年代開始直到1993年去世,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聲樂教學當中,先後培養了郭淑珍(女高音,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金鐵林(男高音,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殷秀梅(女高音,國家一級演員)、程誌(男高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有人類以來,就有了歌唱。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歌唱技巧形式日臻完善,形成了歌唱藝術。
今天,我與香港年輕的聲樂愛好者們,談談歌唱藝術中的問題;並借此機會向港九工會的同胞們表示祝賀和敬意。
首先談一下生活語言與歌唱語言在發音上的區別。歌唱是通過歌詞與曲調來傳達感情的,歌唱對人聲的要求除語言方麵的任務外,還要有很好完成曲調給予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鄒文琴教授簡介山東省青島市人,中國音樂學院聲歌係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聲樂學會理事、文化部文藝團體應聘資格技術考評曆屆評委。鄒文琴教授培養了很多頗有知名度的演員如著名青年歌唱家吳碧霞、著名實力派通俗歌手韓紅、總政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夢鴿、第九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第二名獲得者龔琳娜、總政歌舞團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白秉權:1930年12月生,陝西省綏德縣人,陝西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1996年出版著作《民族歌唱方法研究》。歌唱的訓練——氣息的支持、喉嚨的打開、聲音的安放1、身體站立的姿態全身前傾,重心放在腳掌的前半部,將人身體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半身自然放鬆,後半身緊張站立,此時趕到四個部位又微微的力量:一是後脖經部挺立感,二是腰部緊張感,三是臀部收縮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