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尊重個人自由往往就會有人拿出西方的團隊精神(teamwork),意思是西方人也講集體主義。殊不知這樣的辯解實乃對兩個概念一知半解,甚至混淆了是非。究竟什麽是團隊精神?讓我們先搞清楚:什麽是團隊?《團隊的智慧》(TheWisdomofTeams)一書作者JonR.Katzenbach和DouglasK.Smith指出:“團隊並不是任何在一起工作的集體。團隊工作代表了一係列鼓勵傾聽、積極回應他人[
閱讀全文]
女兒的好朋友Jenny要過生日了,女兒打算送她一條Betta魚作為生日禮物。可是Jenny的媽媽不同意,說養寵物不衛生。女兒很不高興,抗議道:“小孩子怎麽能沒有寵物呢?!”是啊,飼養寵物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可愛的小動物能夠加深孩子與生俱來的對弱小生命的關愛和憐憫。我們家有一隻兔子和一缸魚,我在Coco之死中也曾描述過兒子麵對死去的小兔子痛[
閱讀全文]
匆匆看了無墨批一下悟空孫“我們最大的失敗是教育的失敗”覺得有必要為自己申辯一下。感謝才女再一次不吝賜教,對拙文提出寶貴意見。也感謝你手下留情,隻挑選了三個段落來批判,我到希望你能把那篇文章的所有觀點都狠狠的批判一下。不過,我覺得我們又一次誤解了對方。首先,“我們最大的失敗是教育的失敗”是我們敬愛的小平同誌說的,我隻是借用了一下,[
閱讀全文]
華人家長對名師名校總有一種莫名的崇尚心理,可是什麽是真正的名師名校許多人不甚明了。今年的教師節,《魯豫有約》采訪了幾位被一致公認的優秀中小學教師,其中有位名叫紀連海的42歲的曆史老師,許多人可能對他並不陌生。紀老師是唯一一位上過《百家論壇》的中學教師!紀老師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前北京師範學院)曆史係,已經在教師的崗位上勤奮工作了20[
閱讀全文]
尊敬的溫總理,您近日有關教育的談話,真摯誠懇,語重心長。作為具有決策權利的國家領導人,您能夠不回避問題,麵對現實坦誠直言,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的希望,也為所有關心中國教育的人們增強了信心。對於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從業人員來說,正確解讀總理的講話,把總理的關心和建議落實到實處,讓中國教育產生切實的變化,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
閱讀全文]
華人家長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喜歡拿他們心目中的“好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然後責備自己的孩子“不用功”、“不聰明”、“不懂事”、“不聽話”、不……“你看看人家小強,數學又考100分,你為什麽就差2、3分呢?人家能做到,你為什麽做不到?”“你看看人家小剛,放學後就做作業,你就知道玩,馬上要考大學了,這麽不用功,真沒出息!”“你看看人家小偉[
閱讀全文]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這個時期的孩子處在一個生理和心理上都產生質變的階段,他們似乎隻要求家長“給我飯吃,給我錢花,給我自由。”(Feedme,fundmeandleavemealone.)童年時期聽話守規矩的乖孩子好像突然之間變成了一頭桀驁不馴的強牛,生活上也沒有章法,邋邋遢遢,最典型的就是他們那亂七八糟的屋子。那麽,對於一個“上初三的兒子屋子[
閱讀全文]
最近,網絡上流傳著一篇文章,內容是耶魯大學前校長小貝諾·施密德特批評中國教育,有的網站更是用《有著十三億人眾的孔孟之鄉沒有一個教育家》為題,大肆渲染。有人不滿,指出這是一篇假借施密德特之名的偽造文章。不過,如果單純討論中國教育,我們可以暫且不提作者是誰,先看看文章的觀點如何。我不想逐條分析該文內容,隻就文章中最讓我感慨的一句話做[
閱讀全文]
華人家長對孩子的考試成績十分在意,也非常看重孩子的考試分數,認為考分就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最終評判。可是,如果考試是給學生的學習成績打分,那麽誰,又如何來給考試打分呢?我們常常隻看到學生考試考得好不好,很少在意考試本身是否合理。考試是一種測量工具,用以測量學生的學習成果。那麽既然是一個工具,就有一個精確度的問題,同時還有使用是否得[
閱讀全文]
愛不愛國一直是一個爭論的焦點,以至於有人換了國籍被人批評不愛國就惱羞成怒——“我有一顆紅亮的心,我永遠愛國!”
慢著,愛不愛國那麽重要嗎?不愛國又怎麽了?
其實,關於愛國早在一百年前我們的思想先驅就完整的論述過這個問題,可是眼下愛國激情高漲,民族主義狂熱——“愛國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愛國是高尚的道德,連祖國都不愛的人豬狗都不如[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