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孩子亂七八糟的屋子該不該整理?(兼於蔡真妮商榷)

(2009-09-30 13:50:46) 下一個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這個時期的孩子處在一個生理和心理上都產生質變的階段,他們似乎隻要求家長“給我飯吃,給我錢花,給我自由。”( Feed me, fund me and leave me alone. )童年時期聽話守規矩的乖孩子好像突然之間變成了一頭桀驁不馴的強牛,生活上也沒有章法,邋邋遢遢,最典型的就是他們那亂七八糟的屋子。

那麽,對於一個“上初三的兒子屋子裏總是亂七八糟的怎麽辦?” 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該怎麽對待呢?網友蔡真妮的回答是:“在收拾臥室這個問題上給孩子自由”,因為“不疊被子不洗襪子的習慣對於他們的人生影響不大”。本人不敢苟同。

在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前後( 13 歲),這種“垃圾屋”現象就開始出現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的話,會發現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這樣的,至少“垃圾”的程度不同。正像那個提出問題的媽媽意識到的一樣:“我知道這是他小時候我教育不得法,現在很苦惱。”是的,一個人成人後或青年時期的不良習慣都和嬰幼兒時期的教育有關,如果父母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放縱孩子,認為隻要給他們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忽視了紀律約束和良好習慣的培養,以後就會飽嚐各種苦果。

比如幼兒在玩耍之後,家長是不是有意識地讓孩子知道,玩具用完了要物歸原處?垃圾不能隨手亂扔?當然,這個時期的幼兒不可能獨立自覺的遵守這些規矩,家長要在給他們講道理的同時,在每次遊戲結束時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收拾地上的垃圾。這樣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孩子會有一個愛整潔的好習慣。

那麽,如果小時候沒有形成這種習慣怎麽辦?是不是到了青春期就要“給他們自由”,讓他們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呢?

絕對不是。

也許,整理屋子是“小事”,但正是透過這些“小事”可以洞察孩子身上的“大事”。如果孩子自己的屋子時亂七八糟的,他很可能會把家裏的客廳、廚房也弄得亂七八糟,他很可能到了圖書館也會把圖書亂拿亂放,把學校的閱覽室,實驗室也搞得亂七八糟……

當然,我們要給孩子自由,要尊重他們自己的空間,但是我們更要讓他們知道,自由不是絕對的,享受自由的同時要遵守規章製度,更要負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另外,尊重是相互的,父母對孩子要尊重,但孩子也要尊重父母。

孩子會反駁:“我是大人了,我不希望你們告訴我怎樣生活,我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這是我的房間,我有權支配!”

好!不錯,你長大了,但還不是大人!作為家長,我們希望你長大成熟,有自己的生活。可是現在你還沒有能力獨立生活,你還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你就是這個家庭的一個成員,有義務遵守這個家庭的規矩。媽媽辛苦地做家務,收拾房間,她不希望看到一個亂七八糟的房間,你這樣不愛整潔,是對媽媽的不尊重。這雖然是你的屋子,但這更是我們的家,是這間房子的一小部分,父母有權讓你收拾幹淨,當然如果你同意,媽媽可以和你一起整理。我們不要求你完全按照父母的方式生活,你以後有了自己的家,真正的有了“自己的生活”,你可以隨心所欲,但隻要你還生活在這個家裏,就要尊重父母,履行一個家庭成員的義務。

哈哈,不知道我這樣說是不是有道理,會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有的孩子會說:“你看不慣,那我就把門關起來,你看不見不就行了?”

蔡真妮似乎同意,因為“在國外,有很多孩子到了十多歲以後,他們的屋子父母是不能隨便進去的,有事要敲門,很多男孩子都是打開門站在門口和父母說話,不讓父母越雷池一步。屋子裏麵是怎麽一種狀態父母隻有靠想象了。”

中西文化的確不同,不過我不完全讚同某些西方人的這一做法。家,畢竟不是旅館,家庭成員除了相互尊重,還要相互愛護相互信任。況且,十來歲的孩子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沒有家長適當的介入和引導,很容易誤入歧途。要知道,不是所有西方家長都對孩子房間不越雷池一步,許多家庭不允許房間門 24 小時關著,有的家庭更製定了“開門政策”——即當有朋友來訪時,你的房門一定要敞開!

孩子畢竟是孩子,如果沒有約束,他們會濫用自己所享有的自由。如果一個孩子的房門 24 小時都緊緊關著,家長要靠想象才能知道裏麵的一切,作為一個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我是不會同意的。出於本能,我想知道裏麵的秘密,我擔心裏麵是不是會有不應該屬於這個房間的東西——煙、酒、成人讀物甚至毒品!(順便說一下,不要把電腦和電視放在孩子的房間裏!)

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味的遷就,對孩子沒有要求沒有約束,而反過來約束自己,讓自己適應孩子的生活,這樣必比溺愛還要危險!因為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很可能為所欲為,迷失了正確的生活目標。人性的本質是貪、懶的,所以就不能沒有約束。另一方麵,即使家長假裝鴕鳥,但心裏是不滿意不服氣的,你也許會控製自己不再嘮叨亂七八糟的屋子,但是你會在別處“找茬”,把“垃圾屋”的怨氣在其他地方發泄出來,更加加深了和孩子之間的隔閡,破壞了正常的家庭氣氛。

教育孩子最佳的方法是和孩子保持良好平等的交流渠道,你要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你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單純的責備和命令。

你要讓孩子知道,你看著“垃圾屋”心裏不舒服,感到自己的勞動沒有得到尊重,家庭的規章製度沒有得到遵守。更重要的是,保持房間整潔不單單是為了家長,更是為了孩子自己:一個連整理屋子這樣的“小事”都不能做好的人,怎麽能做“大事”呢?如果連家裏這樣簡單的規定都不能遵守,將來又怎樣遵守社會上的法律和規章製度呢?今天你自己的房間亂七八糟,明天你的這個“習慣”一定會蔓延到家裏的其他角落,可這個家裏沒有人是保姆。

當然,你有時做私事的時候可以把門關上,我們應該尊重你的隱私,進來前要敲門。但這不是說其它時候我們就不能進來。作為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監督指導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如果你的學習成績突然下降,白天也昏昏沉沉,疲倦不堪,心情沮喪,卻成天泡在網上,我們就有權利和義務調查,及時解決問題,你才不會誤入歧途。

要知道,在家裏,孩子的隱私不是天賦的權利,而是孩子在遵守家庭協議的前提下享受的優惠特權,一旦孩子破壞了共同遵守的協議,家長有權剝奪這種優惠。

心理學研究發現,有時孩子故意會讓自己的錯誤行為流露出痕跡讓父母發現,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勇氣和父母直說,其實內心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所以父母更不要假裝看不見,要抓住機會,因勢利導讓孩子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

再回到讓孩子整理房間的問題上來,孩子這種營造“垃圾屋”的習慣決不會隻限於自己的房間,所以不能聽之任之。對於有些天生“邋遢”的孩子,其實他們自己也覺得這不是好習慣,就像真妮說的,“孩子不是不知道別人眼裏的標準是什麽,假如現在你兒子的女同學要來家裏玩兒,他肯定不用你叮囑自己就把自己屋子收拾得幹幹淨淨了。”那麽既然孩子知道什麽是正確的“普世標準”,為什麽不鼓勵,幫助孩子朝正確的方向努力呢?

要孩子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家長一開始要注意協助,指導孩子,不是單方麵的責備和命令。家長所有的指令必須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是一句簡單的“把房間整理幹淨!”。你應該給孩子提供一些箱子盒子放雜物,看看孩子有沒有足夠的書架擺放書籍,哪些東西可以保留,哪些應該處理,哪些衣物可以放在櫃子裏,哪些應該掛在壁櫥裏,至於他喜歡的明星照是掛在左邊的牆上還是右邊的牆上就完全是他的自由了。

一旦孩子看到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惰性,能夠掌控自己的行為,把握自己的生活,就一定會增強他們對自己能力的信心,也會使他們今後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營造的更有條理,更有效率。





[附]

上初三的兒子屋子裏總是亂七八糟的怎麽辦?

真妮:

您好!

我是你博客的讀者,曾請教過你問題。現在又有一個問題不知如何處理,煩請百忙中簡短回複,謝謝!

我兒子15歲了,上初三,不愛收拾東西,如果不督促他自己收拾或幫他收拾的話屋子裏總是亂糟糟的,周末我不在家他可以一天不疊被子,人就和被子一起窩在床上寫作業或看書。

我知道這是他小時候我教育不得法,現在很苦惱。他一個人身邊的環境亂糟糟的,而且似乎很享受這種亂糟糟的環境,我怕他的思想和其他行為也會這樣沒有條理。

他現在是大孩子了,說重了不是,說輕了沒用。您有什麽好的建議嗎?

祝國慶節和中秋節快樂!

 李莉



李莉你好!

謝謝你的信任。

想給孩子養成任何一個好習慣,我知道的有效辦法就是鼓勵,鼓勵再鼓勵,而不是去當監工。我們中國父母在對待孩子時往往要指出不足,以為孩子隻有認識到錯誤才會進步,實際上孩子知道自己的問題,他們最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正麵的讚揚肯定。

 對於你兒子不收拾屋子的習慣,你說他“似乎很享受這種亂糟糟的環境”。如果孩子很享受他的家,他的小窩,做父母的為什麽不能給他這點自由,讓他享受一下呢?

孩子能夠養成清潔有條理的習慣當然好,可如果在孩子身心自由輕鬆和不夠清潔之間做選擇,我寧可讓孩子身心自由。畢竟這是他的家,大概是世界上唯一讓他放鬆自己的地方,唯一屬於他的天地,何不讓他自己做主?兒子喜歡窩在淩亂的屋子裏看書,好過聽你的話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齊齊然後跑到網吧去解放自己。

給孩子自由,對父母來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在國外,有很多孩子到了十多歲以後,他們的屋子父母是不能隨便進去的,有事要敲門,很多男孩子都是打開門站在門口和父母說話,不讓父母越雷池一步。屋子裏麵是怎麽一種狀態父母隻有靠想象了。

你擔心兒子屋子沒有條理,思想和其它行為也會沒有條理,我想你過慮了。至今記得大學裏的男生寢室都是髒亂差臭,可現在那些男同學們個個都是成功人士,既有思想又有見識,好像他們當初不疊被子不洗襪子的習慣對於他們的人生影響不大。

 何況孩子不是不知道別人眼裏的標準是什麽,假如現在你兒子的女同學要來家裏玩兒,他肯定不用你叮囑自己就把自己屋子收拾得幹幹淨淨了。
 
所以我建議你在收拾臥室這個問題上給孩子自由。

 
一己之見,僅供參考。

也祝你們全家節日快樂!


真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boboco 回複 悄悄話 這是幾乎所有母親的煩惱!小孩子應該從小培養收拾東西,收拾房間的好習慣。要有這些好習慣,可能涉及到方方麵麵,個人喜歡,皮性,心情,環境等等都會影響到。按照日本一個心理家(本人在孩子剛出生就有了這位心理醫生寫的書,並按照此書養育孩子)分析,孩子本身的個性,才是他們人生表現的根本所在(影響力)。當然,家庭教育是可以有所改變,但不要指望有太大的表現。他的論據之一是,一窩孩子裏,受著同樣的教育和環境,卻表現各異。我支持這種論點,也相信教育可以有所改變,尤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環境的影響。大聲責罵是最無效而且是起到相反作用的,好的沒有教會(達到),"罵人"倒教會了!要知道人的涵養也是至關重要的。
我不與同學吵架,是因為我的父母從不與我吵架(小時候)!
雪花漂飄 回複 悄悄話 悟空,我家有一個15歲的兒子,一樣的亂。我覺得按真妮的處理更讓他舒服,高興。我不認為是放任他。實在是天性,他天性豪放,不記事,也不計較什麽。當然我真希望他很整齊,也和他爭過,也罰過,他很難受,他說享受這種亂,覺得像家。當然我認為整齊好。 但我認識到他的天性豪放是好的一麵,亂是豪放的一個反麵,也就不強求,但有客人時希望他收拾好,他也答應了,我看挺好,誰沒缺點呢,這也是我兒子的唯一缺點,我寧願他作為一個男孩子,保留豪放的天性,欣賞他的豪放,容忍他的亂,也不憂心忡忡。

當然我也告訴他亂也耽誤事,找不到東西。希望他注意改進。他也聽進去了。這樣不至於衝突太厲害。
沉魚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個習慣問題,不是一個個性問題。當年青春的時候,我很多朋友包括我,也是一樣的叛逆,不滿,跟父母鬧,跟老師鬧,但是我們不拿房間的整潔問題作文章,因為這屬於個人習慣問題的一部分,就像飯前洗手一樣的自然,那是我們自己的空間,我們喜歡看著幹淨清爽。我以前的男友從來不把自己沒看過的雜誌借給別人,因為很多男孩子不懂的整潔愛惜,看過之後就是揉得亂亂的,他完全不能忍受,總是自己看完了再借給別人。

大學裏麵很多男孩子是很不愛幹淨,包括我老公在內,我老公現在也成功啊,不影響他事業,但是他最後悔的就是他媽媽沒幫他養成一個愛收拾愛整潔的好習慣。他現在不是不想改,是根本就改不過來,他已經習慣了什麽東西就隨手放了,根本沒有收拾的意識。他確實沒有任何思想和行為大問題,現在也不會有什麽朋友同事突然來訪,但是他很苦惱他經常找不到自己的東西,覺得這個習慣很不好。所以他現在最在意的就是女兒收拾東西的習慣。

收拾東西不是給別人看得,也不是什麽麵子啊形象的問題,整潔是為了自己舒服,整理是為了方便快捷的找到東西。我經常借我女兒弄丟玩具或者是踩到自己撒了一地的東西摔跤的時候告訴她:這是我們要整理房間的原因。
慧敏 回複 悄悄話 這個問題,我絕對支持真妮!

孩子的功課壓力已經很大了,難道在家繼續承受壓力?繼續聽媽媽嘮叨?煩不煩啊?我小時候也不愛整理房間,也讓我媽媽很頭痛,可自從上大學,同學、朋友多了,愛漂亮,愛麵子,不僅僅愛儀表美,也愛房間整潔,現在成家後,我的家任何時候都是幹淨清爽,來我家的客人說的最多的就是:“你家真整潔。”
碧葉金陽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正是因為孩子在社會上(學校,圖書館,公共場所)都有所顧忌地遵守社會規範在做,所以到了家在自己的小空間才可以無憂地放輕鬆一下。青少年時期該煩惱的事情太多了:臉上的暗瘡,學校的功課,球隊的比賽,暗戀的那個人,網上的遊戲。。。隻要孩子是個有愛心,懂是非,健康又快樂的人,房間亂點又何妨,做家長的也沒有必要上綱上線,有時間精力就吆喝一下,或幫著整理,沒精力就算了。沒有多久他們就要離開老巢飛向屬於他們自己的天空了,那時你對著一間空空的整潔不亂的房間,也許還會懷念以前小家夥在家時的亂勁呢。
退隱老妖 回複 悄悄話 強烈反對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