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紐約新當選的市長 馬達尼(Zohran Mamdani),34歲,是一位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很多民主黨大佬並不看好他。但是他的成長經曆、教育背景和政治理念,不僅展示了紐約這座城市的多元精神,也反映了選民對社會公平與政治方向的新期待。這也是民主製度的魅力,誰當選、誰上任完全是選民說了算。
馬達尼出生於烏幹達首都坎帕拉,七歲時隨家人移居紐約。他在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完成中學教育,這所學校以科學與數學教育聞名,為他打下了嚴謹的思維基礎。之後,他進入緬因州的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這裏是非常著名的文理學院。在大學期間,他主修了非洲與非裔研究。他曾選修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課程,對社會結構與資本主義體製的批判產生了深刻興趣,也在思考如何讓社會更加公平。他還共同發起了校園組織“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積極參與人權與社會議題討論,這些經曆後來成為他政治立場的重要來源,也鍛煉了他的口才。在演講方麵,我感覺他和那個前不久被暗殺的查理·科克有一拚。
馬達尼的家庭背景深具人文氣息。父親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知名學者,長期研究後殖民理論與非洲政治;母親 Mira Nair 則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導演,其代表作《蒙兀兒婚禮》(Monsoon Wedding)享譽國際。這樣的家庭環境使他自幼接觸多元文化與社會思考,也培養了他對不平等問題的敏感。2018年,他正式入籍美國公民。
在進入政壇前,馬達尼曾在紐約市政府相關部門任職,參與住房與社區發展事務。這段經曆讓他更深刻地了解城市治理的複雜性,也堅定了他改革公共政策的決心。他在2020年當選紐約州議員,以年輕、直言和關注民生著稱,是紐約政治舞台上少數敢於挑戰主流的左派新星。
他的政治理念以社會平等為核心,主張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以改善公共生活質量。他提出凍結租金穩定房(rent-stabilized units)租金、擴大可負擔住房建設,並呼籲讓城市公交係統免費化,以減輕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負擔。在經濟政策上,他主張對高收入者與大型企業征收更高稅率,以資助教育、醫療與社會服務。他強調,城市的繁榮不應建立在多數人勉強生存的代價之上。
這次市長選舉的結果,某種程度上也是選民對既有政策方向的回應。馬達尼的成功,並未得到民主黨主流派的大力支持,卻贏得了基層選民與年輕族群的信任。他的崛起,反映了社會對現行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滿,尤其是對政府停擺、削減 SNAP(政府食品券計劃)等措施的強烈反對。人們渴望一個更加注重公平、關注底層民生的政府,而馬達尼正是這種訴求的代表。
從選舉數據來看,他在 2025 年紐約市的市長大選中以約 50.4 % 的選票勝出。 這樣的高票勝利不僅說明了他個人選舉的成功,也凸顯出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對他主張的認同與期待。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有點酸味的發文,說,民主黨的這些勝選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他的名字不在候選人名單上。這位自戀的總統始終不明白:如果他特朗普的名字出現在候選人中,馬達尼的票數有可能會更高。
至於馬達尼的未來,如果從憲法角度來看,雖然他已是美國公民,但由於他出生在烏幹達,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他無資格競選總統。美國總統必須是“出生在美國本土的公民”(natural born citizen)。然而,這一限製並未妨礙他成為美國地方政治的重要力量,也不影響他在全國範圍內的政治影響力。
當然,雖然馬達尼選舉成功了,但是他能不能真正在當市長之後實現他所宣揚的政策,並且對紐約帶來真正的平等和繁榮,這才是關鍵。如果他做得不好,或者並沒有兌現他所倡導的政策,那麽下一任市長就不會再是他了。這也正是民主製度的魅力所在。
2025.11.4 於美國
紐約新選市長馬達尼:何許人也?
遠遠的霧 (2025-11-04 21:08:46) 評論 (7)
今晚紐約新當選的市長 馬達尼(Zohran Mamdani),34歲,是一位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很多民主黨大佬並不看好他。但是他的成長經曆、教育背景和政治理念,不僅展示了紐約這座城市的多元精神,也反映了選民對社會公平與政治方向的新期待。這也是民主製度的魅力,誰當選、誰上任完全是選民說了算。
馬達尼出生於烏幹達首都坎帕拉,七歲時隨家人移居紐約。他在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完成中學教育,這所學校以科學與數學教育聞名,為他打下了嚴謹的思維基礎。之後,他進入緬因州的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這裏是非常著名的文理學院。在大學期間,他主修了非洲與非裔研究。他曾選修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課程,對社會結構與資本主義體製的批判產生了深刻興趣,也在思考如何讓社會更加公平。他還共同發起了校園組織“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積極參與人權與社會議題討論,這些經曆後來成為他政治立場的重要來源,也鍛煉了他的口才。在演講方麵,我感覺他和那個前不久被暗殺的查理·科克有一拚。
馬達尼的家庭背景深具人文氣息。父親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知名學者,長期研究後殖民理論與非洲政治;母親 Mira Nair 則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導演,其代表作《蒙兀兒婚禮》(Monsoon Wedding)享譽國際。這樣的家庭環境使他自幼接觸多元文化與社會思考,也培養了他對不平等問題的敏感。2018年,他正式入籍美國公民。
在進入政壇前,馬達尼曾在紐約市政府相關部門任職,參與住房與社區發展事務。這段經曆讓他更深刻地了解城市治理的複雜性,也堅定了他改革公共政策的決心。他在2020年當選紐約州議員,以年輕、直言和關注民生著稱,是紐約政治舞台上少數敢於挑戰主流的左派新星。
他的政治理念以社會平等為核心,主張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以改善公共生活質量。他提出凍結租金穩定房(rent-stabilized units)租金、擴大可負擔住房建設,並呼籲讓城市公交係統免費化,以減輕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負擔。在經濟政策上,他主張對高收入者與大型企業征收更高稅率,以資助教育、醫療與社會服務。他強調,城市的繁榮不應建立在多數人勉強生存的代價之上。
這次市長選舉的結果,某種程度上也是選民對既有政策方向的回應。馬達尼的成功,並未得到民主黨主流派的大力支持,卻贏得了基層選民與年輕族群的信任。他的崛起,反映了社會對現行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滿,尤其是對政府停擺、削減 SNAP(政府食品券計劃)等措施的強烈反對。人們渴望一個更加注重公平、關注底層民生的政府,而馬達尼正是這種訴求的代表。
從選舉數據來看,他在 2025 年紐約市的市長大選中以約 50.4 % 的選票勝出。 這樣的高票勝利不僅說明了他個人選舉的成功,也凸顯出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對他主張的認同與期待。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有點酸味的發文,說,民主黨的這些勝選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他的名字不在候選人名單上。這位自戀的總統始終不明白:如果他特朗普的名字出現在候選人中,馬達尼的票數有可能會更高。
至於馬達尼的未來,如果從憲法角度來看,雖然他已是美國公民,但由於他出生在烏幹達,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他無資格競選總統。美國總統必須是“出生在美國本土的公民”(natural born citizen)。然而,這一限製並未妨礙他成為美國地方政治的重要力量,也不影響他在全國範圍內的政治影響力。
當然,雖然馬達尼選舉成功了,但是他能不能真正在當市長之後實現他所宣揚的政策,並且對紐約帶來真正的平等和繁榮,這才是關鍵。如果他做得不好,或者並沒有兌現他所倡導的政策,那麽下一任市長就不會再是他了。這也正是民主製度的魅力所在。
2025.11.4 於美國
馬達尼出生於烏幹達首都坎帕拉,七歲時隨家人移居紐約。他在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完成中學教育,這所學校以科學與數學教育聞名,為他打下了嚴謹的思維基礎。之後,他進入緬因州的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這裏是非常著名的文理學院。在大學期間,他主修了非洲與非裔研究。他曾選修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課程,對社會結構與資本主義體製的批判產生了深刻興趣,也在思考如何讓社會更加公平。他還共同發起了校園組織“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積極參與人權與社會議題討論,這些經曆後來成為他政治立場的重要來源,也鍛煉了他的口才。在演講方麵,我感覺他和那個前不久被暗殺的查理·科克有一拚。
馬達尼的家庭背景深具人文氣息。父親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知名學者,長期研究後殖民理論與非洲政治;母親 Mira Nair 則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導演,其代表作《蒙兀兒婚禮》(Monsoon Wedding)享譽國際。這樣的家庭環境使他自幼接觸多元文化與社會思考,也培養了他對不平等問題的敏感。2018年,他正式入籍美國公民。
在進入政壇前,馬達尼曾在紐約市政府相關部門任職,參與住房與社區發展事務。這段經曆讓他更深刻地了解城市治理的複雜性,也堅定了他改革公共政策的決心。他在2020年當選紐約州議員,以年輕、直言和關注民生著稱,是紐約政治舞台上少數敢於挑戰主流的左派新星。
他的政治理念以社會平等為核心,主張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以改善公共生活質量。他提出凍結租金穩定房(rent-stabilized units)租金、擴大可負擔住房建設,並呼籲讓城市公交係統免費化,以減輕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負擔。在經濟政策上,他主張對高收入者與大型企業征收更高稅率,以資助教育、醫療與社會服務。他強調,城市的繁榮不應建立在多數人勉強生存的代價之上。
這次市長選舉的結果,某種程度上也是選民對既有政策方向的回應。馬達尼的成功,並未得到民主黨主流派的大力支持,卻贏得了基層選民與年輕族群的信任。他的崛起,反映了社會對現行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滿,尤其是對政府停擺、削減 SNAP(政府食品券計劃)等措施的強烈反對。人們渴望一個更加注重公平、關注底層民生的政府,而馬達尼正是這種訴求的代表。
從選舉數據來看,他在 2025 年紐約市的市長大選中以約 50.4 % 的選票勝出。 這樣的高票勝利不僅說明了他個人選舉的成功,也凸顯出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對他主張的認同與期待。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有點酸味的發文,說,民主黨的這些勝選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他的名字不在候選人名單上。這位自戀的總統始終不明白:如果他特朗普的名字出現在候選人中,馬達尼的票數有可能會更高。
至於馬達尼的未來,如果從憲法角度來看,雖然他已是美國公民,但由於他出生在烏幹達,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他無資格競選總統。美國總統必須是“出生在美國本土的公民”(natural born citizen)。然而,這一限製並未妨礙他成為美國地方政治的重要力量,也不影響他在全國範圍內的政治影響力。
當然,雖然馬達尼選舉成功了,但是他能不能真正在當市長之後實現他所宣揚的政策,並且對紐約帶來真正的平等和繁榮,這才是關鍵。如果他做得不好,或者並沒有兌現他所倡導的政策,那麽下一任市長就不會再是他了。這也正是民主製度的魅力所在。
2025.11.4 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