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的明天,天堂還是地獄?

流浪槍手 (2025-11-06 16:38:11) 評論 (4)

紐約無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也許要加上之一),所以紐約市長的選舉,更會影響到美國乃至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剛剛過去的市長選舉,因為之前選情的特異甚至詭異之處,更加吸引 了大眾人等的關心。

紐約的人口超800萬,組成花樣繁多,從億萬富翁到流浪漢,從美國總統到非法移民一應俱全。因為近年來包容性多樣化以及庇護的進一步加強,絕對是民主黨的鐵打營盤,所以市長是誰根本不用關心,反正會是民主黨的流水兵。

但是這次又有不同,參選的除了民主黨的大將馬姆丹尼之外,以獨立身份參選的科莫竟然也有了險些問鼎的實力。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後者不過是民主黨的另一股勢力,所以本質上這次選舉是民族黨內的派係之爭,因為民主黨以左派自居,所以這次選舉展示了紐約人民對左派和極左派的真實情感。從另一方麵看,也像世界展示了紐約的基本群眾投票主力,都是些什麽樣的人。

還有出乎意料的異軍突起是兩個大右派,總統川普和富翁馬斯克的高調參與。這兩位讓人愛的愛死恨得恨死的奇人怪人,在大選的最後關頭,拋棄了對共和黨候選人的支持,大力鼓吹曾經和現在都是死對頭的民主黨棄子科莫,雖然最後沒能力挽狂瀾,但一番操作,已經讓世界大開眼界瞠目結舌。吃瓜看戲的同時,不僅也想一探究竟,到底馬姆丹尼有何本領,讓這兩位都驚慌失措如臨大敵,如此關切。

其實馬姆丹尼的選舉口號或者施政綱領簡單到近乎透明,一是要推行社會公平,二是要保護移民。馬姆丹尼的口號除了移民庇護之外,還有最讓人心馳神往的公共交通免費,住房補貼,特別是免費的食品店(零元購都不用了)。說不定當選後順理成章,後續就會有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有那麽一瞬間,流浪者還以為是偉大的宇宙領袖金正日又在紐約重生,而且還要加上讓人浮想聯翩的穆斯林身份!

下麵是穆斯林市長治下的倫敦,會不會暗示著紐約的明天?其實也不難理解,紐約作為全球最具多元性的城市之一,其人口構成在2020年以來更經曆了顯著的變遷,其多樣性指數(diversity index)從2020年的0.78升至2024年的0.82(滿分1.0),其占比最多的白人已經從2020年的44%降到了2024年的30.9%,可謂一葉知秋。

按說紐約雖然不遠,但流浪者輕易也不會靠近,隻是好奇那裏的華裔,想必對馬姆丹尼的公平社會更有體會。統計結果表明,華裔作為紐約最大亞裔子群體(約占亞裔的40%,主要集中在皇後區Flushing、法拉盛和布魯克林日落公園),其傾向呈現鮮明代際分化:年長移民多右傾支持科莫或斯利瓦,年輕一代則偏向馬姆達尼。這種分歧反映了移民經曆、階級焦慮與美國夢的碰撞,整體上華裔支持率對馬姆達尼有利(約45-50%),助力其在亞裔重鎮(如皇後區)大勝,但也暴露社區內部分裂。華裔選民的傾向如紐約本身——多元而矛盾:年長者守護“美國夢”的物質版(房產、安全),青年者追求理想版(公平、包容)。馬姆達尼的勝出得益於後者的高度參與和投票率,標誌亞裔政治光譜分成兩級,但也放大了社區裂痕(11%華裔表示“若馬姆達尼勝將考慮遷出”)。 這場選舉不僅是市長之爭,更是移民敘事的鏡像:從“逃離紅色”到“擁抱進步”,華裔何去何從?

看來流浪者的頭腦思想,還是與主流有些距離。但至少預言部分結論,前幾年就在博客上說到,美國之前被稱為大千民眾的熔爐,但正在逐漸稱為火藥桶,而眼下的紐約,便是首當其衝。

說到安全,紐約是出了名的禁槍城市,但華裔本身安全與否,肯定是冷暖自知。流浪者以前炮製過一段視頻,但被油管限製不能正常顯示—-隻能是登錄用戶才能觀看,一段平常不過的治安分析討論,仿佛成了三級片!

幾分鍾讓你清醒,華人要不要擁槍



寫道這裏,終於有點明白為什麽美國人老說,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她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

但還是沒有完全搞清楚,川普和馬斯克到底有了什麽樣的預感?究竟什麽原因讓他們如此失態竟然支持自己的敵人,而且還弄得灰頭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