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抽又喝”卻顯健康的張書記,真是健康楷模嗎?

fubin (2025-11-20 14:55:35) 評論 (0)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場飯局。或許因為我是醫生的緣故,加上在座的多是六十多歲的客人,健康保健自然成了餐桌上的主要話題。

席間有位張書記,每天兩頓酒,中午半斤高度白酒,晚上又是半斤,煙癮還很大,每天至少一包,這樣的習慣已持續四十多年。令人驚訝的是,他看起來精神矍鑠,沒有任何常見慢性病。他自豪地說,自己每天爬山五公裏,連年輕人都跟不上他的步伐,而且飯量不大,飲食清淡素雅。

於是,幾位客人便以張書記為例,反駁我提出的“吸煙飲酒是健康兩大殺手”的觀點。

麵對這種情況,我解釋道:張書記的情況實屬特殊個案,不能成為大眾的“保健榜樣”。吸煙喝酒對健康的危害已有充分科學依據,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更何況,如果張書記沒有這些習慣,會不會更加健康?

那麽,我們該如何理解張書記的“健康現象”呢?

天生的“特殊體質”

科學研究發現,極少數人可能擁有某種遺傳優勢。他們的DNA具備更強的細胞損傷修複能力,能更有效地預防癌症等疾病。就像有些人基因特殊,能夠保護肺部,延緩或防止吸煙引發的病變。

此外,一些人的細胞修複機製天生較為強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吸煙和飲酒造成的損害。這就像有些人天生免疫力強,不容易感冒一樣。

健康習慣的“緩衝作用”

張書記堅持每日登山、飲食清淡,這些良好習慣無疑對他的健康起到了保護作用。定期鍛煉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均衡飲食則提供了必要的營養素,幫助身體維持正常機能。

這些健康生活方式就像一道緩衝帶,減輕了吸煙飲酒對身體的衝擊。但必須明白,這種緩衝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危害。

難以捉摸的“運氣因素”

我們必須承認,在健康領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隨機性。並非每個吸煙者都會得肺癌,並非每個飲酒者都會患上肝病,就像並非每個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都能絕對避免事故一樣。

有些人可能恰好避開了所有“健康炸彈”,但這絕不意味著這些炸彈不存在。

需要澄清的誤區

關於適度飲酒有益健康的研究確實存在,但這些結論存在爭議,且絕不適用於大量飲酒的情況。更重要的是,這些研究往往比較的是“適度飲酒”與“過量飲酒”,而非“飲酒”與“不飲酒”的差異。

理性看待“張書記現象”

張書記的健康很可能源於罕見的遺傳優勢、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一定的運氣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情況好比中彩票——確實有人中獎,但絕不能因此就把買彩票當作理財手段。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吸煙和過量飲酒會顯著增加患癌症、心髒病、肝病、口腔癌、喉癌等多種疾病的風險,這是經過無數研究證實的科學結論。個別特例不能推翻普遍規律。

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又抽又喝卻健康”的人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健康模範,他們隻是特殊的幸存者。就像在雷區中行走而僥幸無恙的人,不值得效仿。

真正的健康之道,依然是遠離煙草、適度飲酒、均衡飲食、堅持運動。張書記如果不抽煙不喝酒,很可能比現在更加健康長壽。我們不應該用少數例外來欺騙自己,而應該遵循科學證據,選擇真正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