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警惕“東亞之病”

sinogle (2025-09-30 17:25:55) 評論 (1)

房價高企,生育率下降,社會老齡化,高壓教育,企業巨無霸,政企勾結……這就是東亞幾個國家和地區麵臨的通病。高房價是病根,其他是症狀。簡稱“東亞之病”。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東亞地區的日本、韓國、台灣和香港等地經濟起飛,迎來了各行各業的大發展,人們手中所掌握的財富也與日俱增。多出日常開銷的收入,最終相當大一部分流入房地產業投資炒作,造成了東亞地區特有的高房價現象。

東亞這幾個地區的居民為什麽喜歡投資房地產?主要因為日本、韓國、台灣和香港都是人口密集,土地相對稀缺,而且人們相信人口會一直增長,房地產會越來越緊俏,所以不計成本地投資和買入,最終造成房價居高不下。

當然在這幾個地方的不同時期,房地產價格有所調整,有人暴富,也有人成為“負“翁,但基本上,長期持有房子的人,最終大部分被套牢。

因為房屋主要通過抵押貸款購買,而綁定了銀行,金融業也就有意無意地把房產價格,維持在了一個相對居民收入而言,普遍偏高的價位。這個情況持續至今,應該有三十年了。

東亞大國中國,在近期二十年經濟大發展的同時,房地產業更不遑相讓,價格最終反而後來居上,房地產成為帶動國內各個產業的領頭羊,也造就了銀行業的黃金歲月。後起之秀,一枝獨秀,遙遙領先,這些詞匯,來形容2015年前後的中國,毫不為過。

但其實中國接過“高房價“的接力棒的同時,也被悄悄地傳染上了”東亞之病“。

居高不下的房價,使得收入與房價不成比例的年輕人心灰意冷,於是“啃老“和”躺平“成了他們對付東亞之病的”保守療法”。結婚要買房,那年輕人幹脆就不結婚了。想到孩子也會像自己一樣麵臨同樣問題,那幹脆就不生育了。隨著婚育率的下降,社會高齡化症狀也益加明顯。政府雖然大張旗鼓鼓勵結婚生育,但房價居高不下,婚育率下降這個問題就始終解決不了。

除了跟人口人力人心等人文指標上的變化,整體社會的其他指標也出現異常。大公司做大,小公司難過的經濟迷局,是其中一個表現。

為什麽大公司做大?因為房地產需要一定的成交量來保持價格,銀行和金融業就需要培養一部分企業,保持這些企業內部員工的高收入。譬如日本的三菱、住友等,韓國的三星、SK等,中國的華為、騰訊等。當然,這些國家的金融從業者的收入也普遍偏高。這樣,就導致名校畢業生擠破頭朝這些大公司和金融業鑽。人才培養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象,也使得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基礎和高等階段的教育一直處於高壓應試狀態,使得年輕人從小就背負很大的學習競爭壓力。

與此相反,小公司因為給不起高工資,人員流動性大,而處於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人們在小公司上班的感覺,就如同浮遊生物,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大公司占有資金和人才等各方麵資源的優勢,但尾大不掉,官僚主義的弊端也不可避免。大公司的創新大都是盈利目標驅動,通過資金的密集投放來實現,“創新”成本很高。逼得最終上市產品的價格要有政府的補貼,才能讓普通消費者有能力購買。

這樣一來,就令得政府和大公司捆綁得越來越緊,而金融資本也會追腥逐臭,蜂擁而上。孰不知,鯨魚好像有吃不完的磷蝦,但其實是海水的水質已經在惡化了。海水的水質惡化,自然威脅了海中生物的多樣性。水質混濁,陽光照射不到海底,美麗的珊瑚礁也會隨之消失,多彩的熱帶魚也將失去家園。而小公司正是海中的珊瑚礁和熱帶魚。鯨魚和巨型章魚博弈的深邃海溝,不是他們的生存之地。小公司不在了,沒有了基於底層接地氣的創業創新,大海就隻有鯨魚和磷蝦們野蠻生長。

美國很長時期內就是這曾經包納眾多生物的海溝、島礁並存的大洋大海。但近些年因為某些原因,房價普遍暴漲近乎一倍,使得平均初次購房年齡一漲再漲。

如果美國也步東亞幾國的後塵,染上“東亞之病“,人類的發展就麵臨可悲的命運。普通人不再可能做珊瑚礁裏的熱帶魚,隻能淪為磷蝦,或是鯨魚身上的藤壺和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