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最後一個學年的上半學期,學校要求學生去工業界實習,同時完成一項設計作業。從大多數同學那裏了解到,他們都在想辦法找一家大型企業實習,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首先,大企業能夠提供技術含量較高的設計課題;其次,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也許更為實際的是,實習期間可以熟悉企業的工作環境,結識技術部門的負責人,為畢業後能夠順利受雇做一點準備。
那時,我住在距離學校不遠的學生宿舍,那裏地處郊區,住處附近沒有公交車站,而所有的大企業都遠在幾十公裏之外,無法依靠交通車通勤。我麵臨兩個選擇:要麽在附近找一家小公司實習,要麽留在學校實驗室完成設計作業。經過反複權衡後,我得出結論:與其在一家小公司做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設計項目,不如在學校實驗室找一個實習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節省通勤時間,還能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為下一個學期寫畢業論文做一些文獻收集工作。於是我決定去流體機械實驗室碰一下運氣。
幾個學期前,流體機械專業的赫伯特教授曾為我們講授過《流體力學》和《流體機械》兩門課程。學生對他的評價各異,主要分為兩類:少數學生認為他業務能力強,盡管偶爾口齒不夠清晰,但他總能詳細推導計算公式,講解計算實例,並且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而大多數學生則持不同意見,這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卻將聽不懂專業的責任歸咎於教授,甚至對他偶爾的口誤或筆誤大加嘲諷。
赫伯特教授有時在授課時確實不拘小節,比如,他對自己繪製的草圖不滿意時,常會直接用手背胡亂擦拭一番,弄得黑板上留下大片粉筆痕跡。有一次,他為了緩解塗改草圖的尷尬,以玩笑的口吻自嘲道:“我的徒手畫一直都畫得不太好。”這時,一位對他有些不滿的學生馬上接話道:“是啊,這是有目共睹的。”這話引來眾人的哄笑。教授顯然有些不高興了,轉過臉來半認真地問道:“這話是誰說的?您叫什麽名字啊?”此話一出,整個教室頓時被學生們更大的笑聲淹沒了。
《流體機械》課程難度較大,內容涉及水輪發電機的原理與設計,其中有一些比較複雜的公式與計算。每當有學生抱怨計算方法難以理解時,赫伯特教授總會用今昔對比的方式來激勵大家,比如提及“我們小時候沒有這樣的學習條件……”以說明過去的艱辛,或者說“你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已經很好了……”來督促大家珍惜當下。然而,這些話不僅收效甚微,反而成為學生們背後譏笑他的笑料。
有一次,赫伯特教授在推導一個公式時,一位來自東德的學生開始抱怨,認為推導過程的思路不夠清晰,演算步驟過於繁瑣,許多同學也紛紛敲打桌子表示同感。教授聽後顯得有些不悅,隨即說道:“年輕人,你們應該努力學習,給外國學生做個好榜樣。”說完,他把目光轉向我,直截了當地問道:“你們外國學生能從我們德國人身上學到些什麽呢?”聽到這番問話,我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開玩笑的念頭,便脫口而出:“可以學習德國的工會,每年都向廠主提出要求:增加10%的月薪,每周減少2小時的工作時間。”話音剛落,大家立刻聽出了其中的諷刺意味,課堂裏爆發出一陣笑聲。這時教授的臉色顯得有些難看,可以想象,這不是他想得到的回答。為了緩解尷尬,他使出老一套招數,發問道:“您叫什麽名字啊?”這時,笑聲更加大了。
在流體機械實驗室,我向赫伯特教授說明來意。由於我此前已通過《流體力學》和《流體機械》課的考試,他爽快地為我提供了一個實習機會。他委托一位實驗室工程師向我介紹了實驗室的設備以及會議室和辦公室的工作環境。實驗室麵積約400平方米,內部安裝了三台實驗裝置,其中一台是工業用的大型鼓風機,其轉子的葉片直徑大約2米多。此前在實驗課上,我們曾在這台風機上測試過葉片轉速與多個輸出變量之間的關係。那時,大家對這門實驗課興趣不大,也不太重視這台又大又笨重的設備,有學生甚至戲稱它為“巨型吸塵器”。
鼓風機的輸出管道直徑約0.5米,長度約5米,當葉片轉動時,氣流沿管道向外排放。生產廠家在分析實驗數據時發現,氣流在管道內的動能損耗遠超理論計算值。為提高鼓風機的輸出功率,廠家委托教授研究能量損耗的原因,並希望能夠供管道的優化設計方案。
赫伯特教授推測,氣流在管道中的脫流現象可能是動能過度消耗的關鍵因素。為進一步探究管道內氣流脫流的具體區域,教授申請了一筆研究資助,並購置了一台傅裏葉分析儀,用它來測量管道不同位置的振動信號,通過信號分析來尋找管道內氣體流動的規律。
我的具體任務是:用傅裏葉分析儀收集管道外部不同部位的振動信號,由分析振動信號的不同頻率確定氣體在管道內的流動特征以及脫流區域,並根據氣體流動特征做出管道的優化設計方案。無論從任務的難度,還是從專業深度來看,這項工作都遠超一般的設計作業。回想起來,選擇留在實驗室做實習的決定似乎有些倉促。然而,我既然沒有自己的汽車,住處附近也缺乏公共交通工具,除了在學校的實驗室裏完成實習,還能去哪裏找實習崗位呢?
既然已經接受了挑戰,就隻能全力以赴。我從圖書館借來相關資料,開始學習信號分析和流體動力學方麵的知識。在實驗室工程師的協助下,測試裝置順利安裝完畢。在準備階段,教授還特地邀請了一位機械振動學專家,講解儀器使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在他的指導下,我一邊研讀儀器的使用說明書,一邊學習分析儀的操作,並開始收集管道外部的振動信號。
在幾個月的實習期間,為了完成設計作業,我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甚至連周末也從未懈怠。在處理實驗數據時,我必須設法過濾幹擾信號,從而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由於當時缺乏相關經驗,我隻能依靠查閱參考資料來尋找解決方案。
赫伯特教授每星期都會到實驗室來了解項目進展。隨著意想不到的問題不斷湧現,大家逐漸意識到,這項優化設計難以在短短三個月內完成。然而,教授並沒有因此苛責,反而認為在這項開創性的研究中,我們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他在這個專業領域工作幾十年,深知科研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未對我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現,教授是一個嚴謹和較真的人。與他討論專業問題時,必須事先做好充分準備,否則很可能被他一再追問,最終陷入尷尬的境地。他對學術問題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細節,這本是科學研究應有的態度,但如果過於吹毛求疵,有時難免讓人感到壓力巨大。
有一次,赫伯特教授在審閱一份項目報告時發現了其中的幾個疑點,他要求負責該項目的實驗工程師做出解釋。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工程師不僅不承認工作中的疏忽,甚至在白紙黑字麵前仍沒有一句抱歉的話。最後教授終於失去了耐心,當著眾人的直言不諱地說道:“您必須承認,這些計算全都是些‘Scheisse’!”(英語的“shit”)讓人驚訝的是,這位平時對學生寬容的教授,竟也有對人如此直接和不留情麵的一麵。
在那段時間,這位工程師對風力發電機的設計充滿熱情。他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 Medusa 繪製了風力發電機的設計方案,並興致勃勃地向我們介紹風力發電的優勢。按照他的設想,風力發電機不僅可以為居民區供電,還能將多餘的電量輸入電網,從中獲得一些收益。當時,我們對他憑借一己之力設計風力發電機的想法持懷疑態度。回想起來,這些構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創新性。
然而,他在工作時間私自從事個人項目,有時甚至未經商量,直接刪除學生們的打印文件,我們曾提醒他要尊重學生的工作,但他始終置若罔聞,毫不在意,對此我們都有意見。因此,當教授在眾人麵前訓斥他時,大家不禁感到一絲幸災樂禍,內心暗自叫好。
這件事也給學生們敲響了警鍾——赫伯特教授布置的作業容不得絲毫馬虎,否則很難順利過關。我們年級有一位同學,在入學前曾就職於一家大型汽車公司。他通過公司的人脈關係,為實驗室爭取到了一個項目,並獲得了相應的資金支持。在教授的指導下,他開始推進項目。按照慣例,實驗室接受了企業的資助,必須提交詳實的實驗數據和項目報告。
這位同學動手能力強,迅速完成了實驗並獲取了數據,但由於數學基礎薄弱,且缺乏必要的寫作技能,他遲遲無法向公司提交合格的報告。無奈之下,他請求我幫忙。我們連續工作了一個周末,很快便完成了數據處理,並把計算結果寫入了項目報告。
事後,他在請我喝咖啡時告訴我,赫伯特教授在向公司做總結報告時特意提到:“我們的中國學生完成了數據處理,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請他來解答。”不久之後,教授特地向我表達了感謝,還送了筆記本和圓珠筆作為酬謝。事實上,幫助這位同學,也是間接為教授分憂,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
在深入研究實驗數據後,我初步掌握了管道內氣體的流動特征,並觀察到了管道出口處的脫流現象。接下來的任務是思考如何設計一種裝置,從而有效控製管道內的流體脫流問題。為了專心構思解決方案,我特意來到圖書館一個安靜的角落,一邊撰寫項目報告,一邊靜心思考設計方案。
偶然間,我在書架上翻閱到一本流體力學專業書籍,書中關於流體沿機翼繞流的計算內容給了我啟發。我很快提出了一個設計方案:沿管道軸線安裝導流裝置,以增加氣流在管道內的流動速度,從而防止脫流現象的發生。赫伯特教授對該方案表示認可,接下來的工作便是進行理論計算並繪製加工圖紙。不到一周時間,設計方案順利完成。
盡管當時大家都沒有把握,該裝置是否能夠有效優化鼓風機的輸出功率,但我深信,技術創新是一個不斷探索、失敗、再探索,直至成功的過程,唯有持續努力,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步。
在實驗室工作期間設計的鼓風機脫流裝置
在提交了項目報告和設計作業後,我前往市區的一家企業打工,為下學期掙生活費。暑假結束後,我從考試部門得知,實習期間提交的兩項作業都已通過。幾個月的辛勤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這讓我倍感欣慰。
很快到了年底。聖誕節前,赫伯特教授組織了一次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聚會,當年在實驗室工作的學生也受邀參加。聚會開始後不久,一位新加入係裏的豪伊瑟教授到場。赫伯特教授把我介紹給他,並補充道:“這位學生來自中國,如果您願意的話,可以指導他的畢業論文。”
豪伊瑟教授此前曾擔任歐洲宇航局研究中心(ESA ESTEC)空氣動力學與熱力學部門的主任。來到學校後,他成功申請了一筆科研經費,購置了幾台價格不菲的Silicon Graphics工作站,正打算組建自己的課題組。我們的交談很快演變成了一場非正式的招聘麵試,他提出幾個數值計算方麵的問題,我也盡己所能一一作答。最終,他表示可以向歐洲宇航局研究中心申請一個課題,以它作為我的畢業論文題目,完成畢業論文後,他願意為我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
四周後,我如約前去拜訪豪伊瑟教授。他告訴我,之前申請的一個科研項目已經獲批,並簡單地介紹了項目的內容和我要做的工作。此外,他還透露,寒假後他將調往新成立的係任教,屆時所有計算機設備和課題組成員都將隨之搬遷。新係位於距離校區約20公裏的地方,兩地之間沒有公共交通工具,他建議我盡早做好搬家準備。
我找了一個機會,去向赫伯特教授告別。當初他把我推薦給豪伊瑟教授,而在我即將離開實驗室時,他對我的選擇似乎表現出了一些失望。事已至此,他略帶惋惜地說道:“我曾經很希望您能留在這裏做畢業論文。”在我表示歉意後,他很大度地說了一句德語成語:“Man soll Reisende nicht aufhalten”。(我們不應該阻止要離開的人)作為一位有修養的學者,他仍然祝願我未來一切順利。
離開流體機械實驗室時,我站在門口,望著那台熟悉的鼓風機,心中百感交集。作為流體導流裝置的設計者,我曾經滿懷期待,渴望見證它的實際效果;而豪伊瑟教授提供的繼續深造機會,則預示著一條漫長的求索之路。未來肯定充滿不確定性,但我依然選擇迎接新的挑戰。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我相信,隻要全力以赴,努力不會白費,即使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也無愧於心。想到這裏,我再次看了一眼那個“巨型吸塵器”,隨即毅然邁出了實驗室的大門。
在流體機械實驗室實習
yefang (2025-09-29 11:12:57) 評論 (4)大學最後一個學年的上半學期,學校要求學生去工業界實習,同時完成一項設計作業。從大多數同學那裏了解到,他們都在想辦法找一家大型企業實習,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首先,大企業能夠提供技術含量較高的設計課題;其次,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也許更為實際的是,實習期間可以熟悉企業的工作環境,結識技術部門的負責人,為畢業後能夠順利受雇做一點準備。
那時,我住在距離學校不遠的學生宿舍,那裏地處郊區,住處附近沒有公交車站,而所有的大企業都遠在幾十公裏之外,無法依靠交通車通勤。我麵臨兩個選擇:要麽在附近找一家小公司實習,要麽留在學校實驗室完成設計作業。經過反複權衡後,我得出結論:與其在一家小公司做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設計項目,不如在學校實驗室找一個實習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節省通勤時間,還能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為下一個學期寫畢業論文做一些文獻收集工作。於是我決定去流體機械實驗室碰一下運氣。
幾個學期前,流體機械專業的赫伯特教授曾為我們講授過《流體力學》和《流體機械》兩門課程。學生對他的評價各異,主要分為兩類:少數學生認為他業務能力強,盡管偶爾口齒不夠清晰,但他總能詳細推導計算公式,講解計算實例,並且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而大多數學生則持不同意見,這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卻將聽不懂專業的責任歸咎於教授,甚至對他偶爾的口誤或筆誤大加嘲諷。
赫伯特教授有時在授課時確實不拘小節,比如,他對自己繪製的草圖不滿意時,常會直接用手背胡亂擦拭一番,弄得黑板上留下大片粉筆痕跡。有一次,他為了緩解塗改草圖的尷尬,以玩笑的口吻自嘲道:“我的徒手畫一直都畫得不太好。”這時,一位對他有些不滿的學生馬上接話道:“是啊,這是有目共睹的。”這話引來眾人的哄笑。教授顯然有些不高興了,轉過臉來半認真地問道:“這話是誰說的?您叫什麽名字啊?”此話一出,整個教室頓時被學生們更大的笑聲淹沒了。
《流體機械》課程難度較大,內容涉及水輪發電機的原理與設計,其中有一些比較複雜的公式與計算。每當有學生抱怨計算方法難以理解時,赫伯特教授總會用今昔對比的方式來激勵大家,比如提及“我們小時候沒有這樣的學習條件……”以說明過去的艱辛,或者說“你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已經很好了……”來督促大家珍惜當下。然而,這些話不僅收效甚微,反而成為學生們背後譏笑他的笑料。
有一次,赫伯特教授在推導一個公式時,一位來自東德的學生開始抱怨,認為推導過程的思路不夠清晰,演算步驟過於繁瑣,許多同學也紛紛敲打桌子表示同感。教授聽後顯得有些不悅,隨即說道:“年輕人,你們應該努力學習,給外國學生做個好榜樣。”說完,他把目光轉向我,直截了當地問道:“你們外國學生能從我們德國人身上學到些什麽呢?”聽到這番問話,我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開玩笑的念頭,便脫口而出:“可以學習德國的工會,每年都向廠主提出要求:增加10%的月薪,每周減少2小時的工作時間。”話音剛落,大家立刻聽出了其中的諷刺意味,課堂裏爆發出一陣笑聲。這時教授的臉色顯得有些難看,可以想象,這不是他想得到的回答。為了緩解尷尬,他使出老一套招數,發問道:“您叫什麽名字啊?”這時,笑聲更加大了。
在流體機械實驗室,我向赫伯特教授說明來意。由於我此前已通過《流體力學》和《流體機械》課的考試,他爽快地為我提供了一個實習機會。他委托一位實驗室工程師向我介紹了實驗室的設備以及會議室和辦公室的工作環境。實驗室麵積約400平方米,內部安裝了三台實驗裝置,其中一台是工業用的大型鼓風機,其轉子的葉片直徑大約2米多。此前在實驗課上,我們曾在這台風機上測試過葉片轉速與多個輸出變量之間的關係。那時,大家對這門實驗課興趣不大,也不太重視這台又大又笨重的設備,有學生甚至戲稱它為“巨型吸塵器”。
鼓風機的輸出管道直徑約0.5米,長度約5米,當葉片轉動時,氣流沿管道向外排放。生產廠家在分析實驗數據時發現,氣流在管道內的動能損耗遠超理論計算值。為提高鼓風機的輸出功率,廠家委托教授研究能量損耗的原因,並希望能夠供管道的優化設計方案。
赫伯特教授推測,氣流在管道中的脫流現象可能是動能過度消耗的關鍵因素。為進一步探究管道內氣流脫流的具體區域,教授申請了一筆研究資助,並購置了一台傅裏葉分析儀,用它來測量管道不同位置的振動信號,通過信號分析來尋找管道內氣體流動的規律。
我的具體任務是:用傅裏葉分析儀收集管道外部不同部位的振動信號,由分析振動信號的不同頻率確定氣體在管道內的流動特征以及脫流區域,並根據氣體流動特征做出管道的優化設計方案。無論從任務的難度,還是從專業深度來看,這項工作都遠超一般的設計作業。回想起來,選擇留在實驗室做實習的決定似乎有些倉促。然而,我既然沒有自己的汽車,住處附近也缺乏公共交通工具,除了在學校的實驗室裏完成實習,還能去哪裏找實習崗位呢?
既然已經接受了挑戰,就隻能全力以赴。我從圖書館借來相關資料,開始學習信號分析和流體動力學方麵的知識。在實驗室工程師的協助下,測試裝置順利安裝完畢。在準備階段,教授還特地邀請了一位機械振動學專家,講解儀器使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在他的指導下,我一邊研讀儀器的使用說明書,一邊學習分析儀的操作,並開始收集管道外部的振動信號。
在幾個月的實習期間,為了完成設計作業,我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甚至連周末也從未懈怠。在處理實驗數據時,我必須設法過濾幹擾信號,從而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由於當時缺乏相關經驗,我隻能依靠查閱參考資料來尋找解決方案。
赫伯特教授每星期都會到實驗室來了解項目進展。隨著意想不到的問題不斷湧現,大家逐漸意識到,這項優化設計難以在短短三個月內完成。然而,教授並沒有因此苛責,反而認為在這項開創性的研究中,我們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他在這個專業領域工作幾十年,深知科研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未對我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現,教授是一個嚴謹和較真的人。與他討論專業問題時,必須事先做好充分準備,否則很可能被他一再追問,最終陷入尷尬的境地。他對學術問題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細節,這本是科學研究應有的態度,但如果過於吹毛求疵,有時難免讓人感到壓力巨大。
有一次,赫伯特教授在審閱一份項目報告時發現了其中的幾個疑點,他要求負責該項目的實驗工程師做出解釋。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工程師不僅不承認工作中的疏忽,甚至在白紙黑字麵前仍沒有一句抱歉的話。最後教授終於失去了耐心,當著眾人的直言不諱地說道:“您必須承認,這些計算全都是些‘Scheisse’!”(英語的“shit”)讓人驚訝的是,這位平時對學生寬容的教授,竟也有對人如此直接和不留情麵的一麵。
在那段時間,這位工程師對風力發電機的設計充滿熱情。他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 Medusa 繪製了風力發電機的設計方案,並興致勃勃地向我們介紹風力發電的優勢。按照他的設想,風力發電機不僅可以為居民區供電,還能將多餘的電量輸入電網,從中獲得一些收益。當時,我們對他憑借一己之力設計風力發電機的想法持懷疑態度。回想起來,這些構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創新性。
然而,他在工作時間私自從事個人項目,有時甚至未經商量,直接刪除學生們的打印文件,我們曾提醒他要尊重學生的工作,但他始終置若罔聞,毫不在意,對此我們都有意見。因此,當教授在眾人麵前訓斥他時,大家不禁感到一絲幸災樂禍,內心暗自叫好。
這件事也給學生們敲響了警鍾——赫伯特教授布置的作業容不得絲毫馬虎,否則很難順利過關。我們年級有一位同學,在入學前曾就職於一家大型汽車公司。他通過公司的人脈關係,為實驗室爭取到了一個項目,並獲得了相應的資金支持。在教授的指導下,他開始推進項目。按照慣例,實驗室接受了企業的資助,必須提交詳實的實驗數據和項目報告。
這位同學動手能力強,迅速完成了實驗並獲取了數據,但由於數學基礎薄弱,且缺乏必要的寫作技能,他遲遲無法向公司提交合格的報告。無奈之下,他請求我幫忙。我們連續工作了一個周末,很快便完成了數據處理,並把計算結果寫入了項目報告。
事後,他在請我喝咖啡時告訴我,赫伯特教授在向公司做總結報告時特意提到:“我們的中國學生完成了數據處理,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請他來解答。”不久之後,教授特地向我表達了感謝,還送了筆記本和圓珠筆作為酬謝。事實上,幫助這位同學,也是間接為教授分憂,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
在深入研究實驗數據後,我初步掌握了管道內氣體的流動特征,並觀察到了管道出口處的脫流現象。接下來的任務是思考如何設計一種裝置,從而有效控製管道內的流體脫流問題。為了專心構思解決方案,我特意來到圖書館一個安靜的角落,一邊撰寫項目報告,一邊靜心思考設計方案。
偶然間,我在書架上翻閱到一本流體力學專業書籍,書中關於流體沿機翼繞流的計算內容給了我啟發。我很快提出了一個設計方案:沿管道軸線安裝導流裝置,以增加氣流在管道內的流動速度,從而防止脫流現象的發生。赫伯特教授對該方案表示認可,接下來的工作便是進行理論計算並繪製加工圖紙。不到一周時間,設計方案順利完成。
盡管當時大家都沒有把握,該裝置是否能夠有效優化鼓風機的輸出功率,但我深信,技術創新是一個不斷探索、失敗、再探索,直至成功的過程,唯有持續努力,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步。
在實驗室工作期間設計的鼓風機脫流裝置
在提交了項目報告和設計作業後,我前往市區的一家企業打工,為下學期掙生活費。暑假結束後,我從考試部門得知,實習期間提交的兩項作業都已通過。幾個月的辛勤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這讓我倍感欣慰。
很快到了年底。聖誕節前,赫伯特教授組織了一次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聚會,當年在實驗室工作的學生也受邀參加。聚會開始後不久,一位新加入係裏的豪伊瑟教授到場。赫伯特教授把我介紹給他,並補充道:“這位學生來自中國,如果您願意的話,可以指導他的畢業論文。”
豪伊瑟教授此前曾擔任歐洲宇航局研究中心(ESA ESTEC)空氣動力學與熱力學部門的主任。來到學校後,他成功申請了一筆科研經費,購置了幾台價格不菲的Silicon Graphics工作站,正打算組建自己的課題組。我們的交談很快演變成了一場非正式的招聘麵試,他提出幾個數值計算方麵的問題,我也盡己所能一一作答。最終,他表示可以向歐洲宇航局研究中心申請一個課題,以它作為我的畢業論文題目,完成畢業論文後,他願意為我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
四周後,我如約前去拜訪豪伊瑟教授。他告訴我,之前申請的一個科研項目已經獲批,並簡單地介紹了項目的內容和我要做的工作。此外,他還透露,寒假後他將調往新成立的係任教,屆時所有計算機設備和課題組成員都將隨之搬遷。新係位於距離校區約20公裏的地方,兩地之間沒有公共交通工具,他建議我盡早做好搬家準備。
我找了一個機會,去向赫伯特教授告別。當初他把我推薦給豪伊瑟教授,而在我即將離開實驗室時,他對我的選擇似乎表現出了一些失望。事已至此,他略帶惋惜地說道:“我曾經很希望您能留在這裏做畢業論文。”在我表示歉意後,他很大度地說了一句德語成語:“Man soll Reisende nicht aufhalten”。(我們不應該阻止要離開的人)作為一位有修養的學者,他仍然祝願我未來一切順利。
離開流體機械實驗室時,我站在門口,望著那台熟悉的鼓風機,心中百感交集。作為流體導流裝置的設計者,我曾經滿懷期待,渴望見證它的實際效果;而豪伊瑟教授提供的繼續深造機會,則預示著一條漫長的求索之路。未來肯定充滿不確定性,但我依然選擇迎接新的挑戰。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我相信,隻要全力以赴,努力不會白費,即使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也無愧於心。想到這裏,我再次看了一眼那個“巨型吸塵器”,隨即毅然邁出了實驗室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