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紀行 德爾斐, 世界的肚臍

淡白寧靜 (2025-09-02 05:58:02) 評論 (2)
德爾斐(Delphi)位於希臘大陸中部,科林斯灣北側,在古希臘,是?處重要的“泛希臘聖地”,即所有古希臘城邦共同的聖地。這裏被古希臘人視為世界的肚臍。這裏主要供奉著德爾斐的阿波羅(Appollon Pythien),著名的德爾斐神諭(Delphi Oracle )就在這裏頒布的。



德爾斐神諭(Delphic Oracle)由女祭司皮媞亞(Pythia)傳達,代表阿波羅的神意。在傳達神諭之前,女祭司首先要飲用阿波羅神廟附近的聖泉之水,進入供奉有阿波羅金像和卵形石的阿波羅神廟內殿,坐在一隻設在深坑上的青銅三腳架上,口嚼月桂葉,手搖月桂枝,披頭散發,聞著地縫裏冒出的奇怪氣體,進入一種“通靈”的狀態,歇斯底裏中發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語句,就是“神諭”。

這種神諭在古希臘被認為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影響了從個人生活到城邦政治的重大決策。例如,克羅伊索斯王(Lydia的國王)和雅典人在波斯戰爭前的決策都深受神諭影響。複原圖上女祭司是這個形象。



在希臘所有考古遺址中,這個始建於公元前8世紀的德爾斐古城是最富有強大精神力量的地方之一。這座已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遺址坐落在帕納索斯山的山坡上,俯瞰科林斯灣,一直延伸到長滿柏樹和橄欖樹的山穀中,其魅力既在於美妙絕倫的環境,也在於給人以啟迪。



據說在遠古時代,這片位於帕納索斯山南坡的土地由一條巨蟒皮同(Python)盤踞,凶猛無比。年輕的阿波羅用神弓射殺皮同,建立自己的聖所。



德爾裴(Delphi)一詞據信與海豚(Dolphin)有關。傳說阿波羅化身為海豚,引導一艘克裏特船隻來到此地,船員成為聖所的的首批祭司,祭司為紀念這段神聖的旅程,便將聖地命名為德爾裴。



我們從雅典開車2個半小時, 翻山越嶺,來到這個古老的神諭之地。古城遺址麵積達1.67萬平方米,神廟居於中心位置,整個遺址一直綿延到2400多米的山頂,最高處可以俯瞰希臘中部,其規模之大著實讓人感覺到當年的昌盛。



德爾斐羅馬集市(Agora of Delphi)是進入考古遺址後看到的第一組遺跡,建於公元1世紀羅馬時期。集市呈長方形,三個側麵曾被柱廊包圍,部分柱廊遺跡仍依稀可見。



聖路(Sacred Way)是從聖地入口到阿波羅神廟之間的一條蜿蜒山路,建於公元前6世紀,是通往阿波羅神廟的朝聖之路,連接凡人與神明。



聖路兩旁到處都是倒塌的石塊和石頭地基,還有一片片不同形狀的建築廢墟。當年聖路兩側布滿了寶庫、祈願柱與雕塑群,均是希臘諸城邦為了紀念勝利或感謝神諭而建造的,據說當時有20多座寶庫。



在前往中心聖殿的最後一個拐彎處,是雅典寶庫(Treasury of the Athenians ), 建於公元前485年,是為紀念馬拉鬆戰役的勝利而興建,並獻給阿波羅 ,借此表達雅典人希望在阿波羅的庇護下免遭野蠻人侵犯的願望。



雅典寶庫是精心選址之作,不論是從聖地入口還是神廟都能看到它。它長約9.5米寬6.5米,采用多利克式建築風格,建築小巧精致,可容納祭品與少數朝聖者。



現存建築為20世紀初由法國考古隊依原材重建,保存狀態極佳,柱頂和山形牆幾近完好,裝飾的立柱和間隙雕滿了各種希臘神話中不同故事場景。這些雕刻的殘片及複原圖都可以在德爾菲考古博物館裏看到。



在雅典寶庫的下方有一塊其貌不揚的大灰石頭,在古希臘可是非常重要的“地球的肚臍”(Omphalos)。相傳宙斯為了確定地球的中心在哪裏,從地球的兩極放出兩隻神鷹相對而飛,兩隻鷹在德爾斐相會,宙斯斷定這裏是地球的中心,於是將一塊圓形石頭放在德爾斐作為標誌。



蛇柱(Serpent Column )位於阿波羅神廟入口,鑄造於公元前479年,以紀念希臘城邦聯盟於普拉提亞戰役(Battle of Plataea)擊敗波斯。遺址現場的蛇柱為複製品,原件在324年被君士坦丁大帝移往君士坦丁堡賽馬場。蛇柱曾有3個蛇頭,而唯一殘存蛇頭則在伊斯坦布爾的考古博物館展出。



聖地規模最大的建築自然是阿波羅神廟(Templar of Apollo ),坐落於帕那索斯山的山腰上,海拔500米,位置顯眼,在聖地內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清楚看見。



神廟最初建於公元前8世紀、現在這個遺址是第6個神廟的地基,建於公元前4世紀。前5個神廟都由於所用材料不耐夕久而毀滅消失,而最終全部取材於石頭的第6個神廟得以存留下來。



整個神廟呈長方形,長60米、寬23米,采用多立克建築風格,共有6根正麵柱與15根側柱。現在僅把祭壇前麵一六個立柱恢複起來了。



神廟是阿波羅神居住的地方,神廟建造在一個火山斷層上,這個斷層直通地底深處,通過它,阿波羅才能和凡人溝通,德爾斐的神諭,通過皮提婭的中介而將神的預言告訴給世人,這就是阿波羅神廟之所以火爆的原因。



連蘇格拉底這樣的大聖人都要來求阿波羅神諭,據說他30多歲時托朋友來問阿波羅:有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神諭的回答是“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聰明”。這一神諭對蘇格拉底的哲學生涯產生了深遠影響。於是產生了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知道我不知道”。



阿波羅神廟通過神諭影響了古希臘的政治、軍事和個人決策,如殖民地選擇、戰爭策略等,成為城邦決策的中樞。



據說阿波羅神廟的入口處曾刻著三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凡事不過分”、和“妄立誓則禍近”。這三句話成為當時古希臘人的人生信條,對我們現代人也是一種警示吧。

蘇格拉底之所以成為聖賢,是因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即使身為最聰明的人也承認自己有不知道的東西,因此“認識你自己”就是希臘哲學的精粹。



從上麵看神廟,聳立於群山之上,充滿了神聖威嚴。當年的阿波羅神廟是希臘所有神廟中最重要最壯觀的,是全希臘神聖的宗教中心,甚至享譽全世界。



普魯西亞斯二世之柱(Pillar of Prusias II)鄰近阿波羅神廟東北入口,建於公元前182年,獻給比提尼亞(Bithynia)國王普魯西亞斯二世(Prusias II)。石柱高約9.7米,基座寬約2米,采用矩形石塊堆砌,其上部飾以花環與牛頭浮雕,原頂部矗立普魯西亞斯二世騎馬銅像,僅剩底座和部分柱身,頂部雕像已失。比提尼亞是一個位於小亞細亞西北部的一個古老王國,其領土如今已成為土耳其的一部份。



德爾菲劇場(Theatre of Delphi)位於阿波羅神廟的上方,是依山而建的露天劇場,建於公元前4世紀, 用於皮媞亞運動會的藝技比賽。



古劇場呈半圓形,長60米,寬20米,采用石灰岩建造,設有35級排石座,能容納5000多人。保存完好的劇場,至今仍能使用。古希臘人常在這裏舉辦音樂、詩歌及戲劇的競賽。



劇場依山勢而建,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亦從山上遠眺寶庫,阿波羅神殿。



德爾菲運動場(Stadium of Delphi), 又稱皮媞亞運動場(Stadium of the Pythian Games ),位於德爾菲劇場的上方,建於公元前5世紀,隨後被不斷的改建。比較重要的一次是公元2世紀由希臘富翁希羅德·阿提庫斯出資的改建(就是前麵提到在衛城修劇場和改建泛雅典娜體育場的那位)擴建了容納6500人的石質觀眾台和一個拱形入口。競技場是皮媞亞運動會舉行賽跑與戰車比賽的場地。



運動場呈馬蹄形,長178米,寬25米,采用石灰岩構築,北側12排石座可容納6500人,南側利用帕納索斯山天然斜坡作觀眾席,無人工座椅,充分展現地形智慧。該運動場是古代希臘的四大運動場之一。



皮媞亞運動會(Pythian Games)是德爾斐聖地最盛大的宗教與競技盛會,始於公元前582年,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林匹克運動會齊名,之後一直延續至公元4世紀。



皮媞亞運動會不僅是競技比賽,更是阿波羅崇拜的一部分,競技結合體育與音樂,展現阿波羅作為藝術與力量之神的雙重榮耀。



德爾斐博物館(Delphi Archaelogical Museum )緊鄰德爾斐聖地,建於1903年,由法國考古隊與希臘政府合作創立,用於展示德爾菲聖地的出土文物,是希臘最多人參觀的博物館之一。



走進德爾斐考古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克琉比斯和比同孿生兄弟石雕((Kleobis and Biton),那凝重的姿態仿佛從遠古走來。石雕產於阿爾戈斯(Argos),製於公元前610年至公元前580年,雕像2米,左腳向前、雙手握拳,表情呆板,姿勢僵硬,古風時期雕像,風格受埃及的影響。



這倆兄弟是天後赫拉的女祭司庫狄普(Cydippe)的孿生子——克琉比斯(Kleobis)和比同(Biton),有一次庫狄普要趕去一個節日慶典,拉車的公牛放牧沒趕回來,兩個兒子就代替公牛拉著車送母親去上班,按現在標準大約拉了8.3公裏。庫狄普就向赫拉請求賜予兒子人間最大的幸福,赫拉就和眾神商量,決定賜予他們在睡夢中安然離世。後來在一次狂歡後,兩人在赫拉神廟中安然睡去,沒有痛苦的離開了。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人就知道,死得快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錫弗諾斯寶庫(Treasury of the Siphnians)的山牆和楣板,公元前525年,浮雕層次分明,人物比例協調,服飾褶邊和馬匹肌肉表現精致。錫弗諾斯是希臘愛琴海中部的一個島,因有金礦和銀礦而以財富聞名。



在眾多的寶庫中,錫夫諾斯寶庫是最美的一座,采用愛奧尼式建築風格,它的建築立麵的2根愛奧尼亞柱,為女神造型石柱。這是錫弗諾斯寶庫的複原圖。



錫夫諾斯寶庫的女像柱。



阿波羅神廟柱頭,雕刻簡樸而雄渾,石塊上讚助者的銘刻仍清晰可見。



阿波羅神廟東麵山牆的殘存雕刻,敘述了阿波羅乘坐四馬戰車從雅典來到德爾菲的過程。



斯芬克斯雕像(Sphinx of the Naxos),為公元前570-560年,屬博物館必看文物之一。這尊獅身人麵雕像高2米,她有著女人的頭部,鳥的胸部和翅膀,獅子的身體和四肢,比喻其有天上、地上以及人類的至高能力,賦予她預言的神力。



這個大理石獅身人麵像,原來是立於阿波羅神廟前麵兩個高大的愛奧尼亞式柱頭上的,是納克索斯人獻給阿波羅聖地的,雕像高2米,身下的立柱高12米。



阿坎薩斯柱(Acanthus Column), 從阿波羅神廟出土,為雅典奉獻的祭品,公元前4世紀,為必看精品之一。這三個少女組成的德爾斐舞者雕塑非常醒目,雕塑高3.5米,少女穿著短裙,雙腳懸空,右臂高楊,左臂下垂,好像正在起舞。



這個刻著奇妙花紋的卵形大理石就是放在三少女柱頭頂圓盤上的“肚臍石”,翁法洛斯石柱(Omphalos)。



從這張複原圖可以看出,三個少女頭頂著大托盤,上麵放著“肚臍石”。下麵的柱子大約有13米高,這個公元前370年的雕塑已經破損,隻剩下殘存的三部分。



德爾斐戰車禦者(Charioteer of Delphi),這尊青銅像是德爾斐考古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雕於公元前478年,是一位戰車的禦馬者,他穿著華麗的戰袍,腰間係著皮帶,頭上戴著象征勝利的金環。他的眼睛是由玻璃和寶石做成的,連眼睫毛都根根分明。這尊青銅像之所以價值非凡,在於他是一次整體澆鑄成型的,沒有拚接!





從複原圖上可以看出來,這位禦馬者隻是整個雕像的一部分,四馬戰車都已遺失。



走出遺址回望,陽光灑在山穀間,遺址在光影中愈發安靜,神諭早已沉寂,也許正因為這份神秘,德爾斐才讓人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