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兩個話癆的浪漫一夜

麥姐 (2025-09-06 06:40:55) 評論 (41)

沿著鐵軌,遇見歐洲 (25)

萍水相逢,兩個話癆的浪漫一夜

《遇見歐洲 23- 維也納(上)致命誘惑,金光閃閃的迷人之吻》

《遇見歐洲 24- 維也納(中)雙雙自盡,忍看昨日世界分崩離析》

美國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Richard Stuart Linklater)執導的愛情係列電影“愛在”三部曲 --《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愛在日落黃昏前》(Before Sunset)、《愛在午夜降臨前》(Before Midnight),可能很多博友/網友都看過。



(網圖)

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拍攝於1995年,也是三部曲中最浪漫的一部,影片全部取景於奧地利維也納。故事講述了美國青年傑西 (Jesse,美國演員Ethan Hawke飾)和法國女孩賽琳(Celine,法國演員Julie Delpy飾)在一列開往維也納的火車上相遇後,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於是各自取消原本的行程,臨時決定在維也納度過一天。他們一同遊覽維也納的多個景點,在漫步與交談中情愫暗生。電影通過他們之間的對話推動敘事,圍繞對愛情、自由、生命和哲學等話題的探討,細膩刻畫了兩人之間微妙而深刻的情感變化。

趕上我們家有位“愛在”三部曲的粉絲,結果我們的維也納之旅的最後大半天就變成了電影部分取景地的打卡之旅。

海關大樓前的步行橋(Zollamtssteg Bridge

Jesse和Celine下火車的第一站,其實離真正的火車站挺遠。站在綠色的小橋上,可以望見橋下行駛的火車和寬闊沉靜的多瑙河,但完全看不到傳說中的藍色波光,令人有些悵然,但也許,那份美好早已被永久地定格在了《藍色多瑙河》悠揚的旋律之中。





離開步行橋後,男女主角登上一輛紅白相間的有軌電車。二十年過去,老式電車依然是維也納街頭的一景。聖誕期間,維也納還會特別加開裝飾一新的粉色聖誕電車,為古老的軌道增添一抹節日的溫暖與浪漫。



Alt & Neu 唱片店(Teuchtler Schallplattenhandlung u. Antiquariat

唱片店位於 Windmühlgasse 10,1060 Wien。Jesse和Celine隨意逛到這家舊唱片店,一起試聽美國歌手Kath Bloom演唱的《Come Here》。唱片店現在的布局和二十年前影片中大體一致,牆上貼有電影海報。店裏堆滿了從地板到天花板的唱片、CD和樂譜,古典、爵士、現代都有,就是需要耐心慢慢淘。





店主很任性灑脫,周一到周五下午1點才上班,我們去的時間是周六,下午1點下班,好在我們在關門前四十分鍾到了。龍兒在小小的店裏待了至少有半個小時,最後淘了一張The Beatles唱片,好心的店主又送了他一張,美得夠嗆。



(Alt & Neu,德語舊與新的意思)

Sperl咖啡館(Cafe Sperl

門口排著長隊,老母親老父親為了滿足龍兒的願望,我們提前離開了唱片店,先行來這裏排隊吃午餐。還行,排了十多分鍾順利進入,店裏的一切都保留著老式的維也納風格。



咖啡館建於1880年,電影中的Jesse和Celine坐在店內暖紅色的絲絨座椅上,假裝互相打電話,表白心意。Celine當時有句台詞被很多年輕人奉為浪漫經典:“I like to feel his eyes on me when I look away。”



看服務員長得是不是有點像演員伍迪·哈裏森(Woody Harrelson)?



Jesse 和 Celine的City walk

經過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Maria-Theresien-Platz),廣場中央巍然矗立著瑪利亞·特蕾西亞女王的雕像,她不僅是哈布斯堡王朝權力與開明統治的象征,更是這一切輝煌文明的締造者與核心。

在她目光所及之處,兩座宛如孿生兄弟的博物館屹立廣場兩側 --自然史博物館與藝術史博物館,它們以對稱的莊嚴姿態構築起帝國文化的兩大支柱:對廣袤自然世界的科學探索及對人類文明藝術成就的崇高禮讚。



(網圖,我拍不到兩個博物館的全景)

它們外觀造型一致,隻是前麵的雕塑有所區別:自然史博物館門前裝飾著非洲、亞洲、歐洲與美洲的人格化雕像,表達奧地利科學視野所覆蓋的寰宇四方;而藝術史博物館門前則矗立著藝術巨匠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老勃魯蓋爾、提香等人的塑像,宣告著館內收藏的分量與輝煌。

阿爾貝蒂娜博物館(Albertina

第二天黎明前,天色漸亮,分別即將來臨。在阿爾貝蒂娜博物館(Albertina)門口的台階前,Celine躺在Jesse的腿上仰望天空,聽他念詩:“模糊的生命就此匆匆流過,而時間卻會擁有他的夢想,不管明天或者今天。” (英國詩人 W. H. Auden的作品《As I Walked Out One Evening》)



關於這座博物館,多寫兩句。阿爾貝蒂娜博物館建於18世紀末,是哈布斯堡家族最大的行宮,後來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王把它送給最寵愛的女兒瑪麗亞·克裏斯蒂娜(Maria Christina)作為結婚禮物,克裏斯蒂娜是女王16位子女中唯一被允許自由戀愛的王室成員,她的丈夫是薩克森·特申公爵阿爾伯特(Duke Albert Casimir of Saxony-Teschen)。這座博物館的名字Albertina就是結合了這對夫妻的名字,象征著他們的愛情與共同誌趣。



阿爾伯特公爵不僅是軍事將領,還是一位藝術收藏家。現在博物館收藏約6.5萬幅素描、100萬幅古典版畫,是世界上收藏平麵藝術品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阿爾貝蒂娜博物館的建築師之一是特奧費爾·馮·漢森男爵(Baron Theophil von Hansen),附近的維也納國會大廈也是他的傑作。



國會大廈建於1873年,是奧地利國民議會(下院)和奧地利聯邦議會(上院)所在地。為了體現“民主源於希臘”,漢森專門采用了古希臘的建築風格,建築的每一個細節都旨在喚起人們對古典民主精神的向往。

大廈前高達4米的噴泉雕像是雅典娜女神,基座旁的塑像則代表著奧匈帝國境內最重要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摩爾多瓦河。



國會大廈可以免費進入,強烈推薦,最好事先在網上預約,這樣可以約到guided tour,也是免費的,裏麵好看的大廳和會議室都必須有講解員帶領才能進入。我們是作為散客臨時進入,隻能參觀一樓大廳,觀看關於奧地利民主進程的常設展覽。



維也納的景點分布相當集中,始建於1865年、環繞市中心的環城大道(Ringstrasse)(也被稱為指環路)沿線,雲集了一堆宏偉的宮保雞丁,宛如一串鑲嵌著帝國瑰寶的項鏈。建築大師們在這條寬闊的林蔭大道兩側,留下了眾多光彩奪目的傑作。

從意大利到瑞士再到德國,一路上看多了歐洲教堂,本以為會審美疲勞,可當置身於維也納,我們再次被昔日帝國的教堂震撼到。

下麵是我們參觀過的幾座風格各異的維也納教堂。

矗立在維也納老城中心的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以136.7米高的哥特式南塔和由23萬塊彩色琉璃瓦拚成的菱形屋頂(象征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頭鷹)成為城市的地標,被稱為"維也納的心髒"。這座世界第三高的哥特式教堂(僅次於科隆大教堂和烏爾姆大教堂),見證了莫紮特的婚禮、維爾瓦弟的葬禮等許多曆史性時刻。





位於卡爾廣場的卡爾教堂(Karlskirche),維也納巴洛克建築的巔峰之作,這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為紀念黑死病結束而建。走進教堂內部,第一眼便會被穹頂下那恢弘的主祭壇所吸引:聖母升天的雕塑群在金色雲霧與光影映照下熠熠生輝,成為整個空間的中心與靈魂。





坐落在內城區彼得廣場的聖彼得教堂(Peterskirche),規模不大,卻以精美的穹頂壁畫和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內部裝飾贏得“維也納最美教堂之一”的美譽,這裏經常舉辦古典音樂會。





霍夫堡皇宮旁的聖米迦勒教堂(Michaelerkirche),一座古老的天主教堂,始建於13世紀,樸素的外觀下隱藏著獨特的地下墓穴,因特殊氣候形成天然木乃伊,至今仍保存著一些貴族的完好遺骸。





-------

在羅馬、佛羅倫薩甚至慕尼黑,許多建築物和街頭雕像都會顯得斑駁陸離,塵灰與風蝕代表了歲月的滄桑和曆史的厚度。但維也納不同,盡管曾經幅員遼闊的奧匈帝國已然煙消雲散,維也納人對整潔和優雅的執著並不減少半分。宮殿外牆依舊保留著王公貴族鍾愛的“哈布斯堡黃”,隻是那色彩分明被仔細擦拭或刷新,廣場上宏偉的雕塑也保持得幹幹淨淨,昔日帝國的輝煌一直被精心維護著。

即便曆經兩次世界大戰,這座千年古都依舊沉著屹立,風骨未改,驚豔如初。明快利落的現代建築也未擾亂它深厚的曆史風貌。“這裏的舊建築並不抱怨新建築,就像被敲下來的石塊並不抱怨巋然不動的大自然一樣。”(茨威格)

優雅從容地行走在輝煌過去與活力現代之間,氣定神閑的生活節奏和輕鬆愉快的藝術氛圍,構成了維也納真正的迷人魅力。



維也納不僅是音樂之都,也是一座彌漫著詩意的浪漫之城,就連多瑙河畔的風都像被詩句浸透過。電影中,河邊的流浪詩人對Jesse和Celine說道:“我想和你們做個交易。我的意思不是向你們討錢,而是討一個詞。你們給我一個詞,我為你們寫一首詩,並把這個詞放進詩裏。如果你們喜歡這首詩,如果它為你們的生活增添了一絲色彩,那麽你們可以隨心給予我一些報酬。當然,我會用英文來寫。” Celine 給出的詞,是“奶昔”。



Jesse 和 Celine 在維也納共同度過短短的一夜,從日落走到黎明,街頭的燈光、古老的建築、河畔的微風、朦朧的夜色,似乎都散發出愛的氣息。 “仿佛我們在一起的時間隻屬於我們。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就像我在你夢裏,你在我夢裏。” (Celine的台詞)

就算隻擁有一個夜晚,這座城市也能讓美好在記憶裏停留,帶回家一份回味無窮的浪漫。第二天分手時,戀戀不舍的Jesse和Celine相約半年後在同一個車站月台相聚,但他倆沒有交換聯係方式。男女主角是否如願再度重逢?看過“愛在”係列電影的網友們已經知道答案了。





(劇照照片均來自網圖。維也納遊記完結,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