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會成為非洲的未來語言嗎?

謝盛友 (2025-09-27 14:13:31) 評論 (1)
漢語會成為非洲的未來語言嗎?

如今,中文學校幾乎遍布整個非洲大陸。隨著文化的傳播,中國也在推廣其政治意識形態,同時不斷擴大經濟影響力。漢語會成為非洲的未來語言嗎?

漢語是很難向外移植的。我不相信非洲人能普遍學會和使用漢語。就語言而言非洲與歐洲差不多。

歐洲與中國的麵積差不多,但歐洲分裂成多個國家;中國卻始終能夠統一,文字的差別看來是主要因素。地域遼闊,山阻水隔,使居住在各地的同一民族語言產生變 化,英語法語德語等拚音文字非常依賴“語音”,當“語音”產生變化後,修改文字符合“語音”是很自然的,加上拚音文字修改容易,造成歐洲的語文一路增多, 語文有異則造成民族分裂,所以歐洲分裂成多個民族;而漢字依賴“字形”,對語音的依賴不顯著,且要修改漢字有一定難度,是以雖然中國各地區的漢語方言有 異,但文字始終一樣,防止了民族分化。

歐洲各民族曆經多次被征服及強製同化,但卻沒有因此融為一體,反而分化出更多民族。看看中 國,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下令書同文,命李斯依據周朝的大篆,編成小篆,通行全國,原本有不同文字的六國遺民被同化;而後秦朝繼續擴張版 圖,征服了陸梁地,趙佗仍未建立南越國之前,遂定南越(即嶺南地區),以為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等三郡,即今天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當地原居住著越 人,但而後完全被同化成漢族。中國滿漢融合的曆史從清朝入關就展開,如旗袍等,愛新覺羅氏的皇帝沒有一個不會說漢語的,康熙、雍正、乾隆等更是眾人皆知的 漢語言專家。中國自古以來,各地方言紛雜,語言不通,但因為字形穩定不變,透過漢字的[形][義]交流,各地區仍能充分溝通。

同化 (Assimilation),是指個人或團體或民族,被融入非原本,但具社會支配地位的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被同化者通常是外地來的移民或少數民族。由 於生活在非原本社會中或與其接觸,慢慢失去大部分原來的文化特點;並接受非原本社會的特點。變化直到與非原本社會的成員無法區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