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紹興

天涯為客 (2025-08-23 11:37:50) 評論 (0)
    紹興之行就是為了走一次這條古纖道而來的。

    犭央犭茶湖(昂桑湖)古纖道,又名犭央犭茶湖避風塘,是古時古人行舟背纖的通道,也用於古代船隻卸裝貨物、躲避風浪。

    昂桑湖的避風塘是一項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始建於明代,距今、已穿越了幾百年。

    這條古纖道將湖麵一分為二,那天是多雲天氣,讓眼前的景象,似一幅風景美麗又充滿沉澱的自然畫卷。

    在這樣的畫卷裏行走,自由自在,心滿意足啊!



沈園

    宋代江南著名的園林,以水為中心開展布局,也是紹興城內著名的愛情園林。

    園壁間有陸遊與唐婉的「釵頭鳳」,相愛之人的千愁萬緒。

    這也是一首為數不多的年少時能全文一字不落背出來的詞之一。



東湖風景區

    我們坐上烏篷船進入,崖壁、岩洞、石橋、湖麵的巧妙結合,奇石、奇洞所構成的奇景,帶來了非常之獨特的視覺衝擊,短短的二十分鍾左右的時間,意猶未盡啊。

    東湖風景區是82版西遊記中女兒國的取景地。

    東湖小巧而有靈氣,被比作「山水盆景」,也被稱作是「湖中之奇」。

    坐船進入、步行出來,是必須推薦的玩法。

 

蘭亭

    曾經,

    東晉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摯友四十一人相聚蘭亭,臨流泛觴,飲酒賦詩,並即興寫下了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蘭亭由此成為著名的書法聖地。

    如今,

    我們步入蘭亭景區,一大片一大片養眼的綠色竹林,映入眼簾,越走、越看、越愛。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雅士的氣息隨之撲麵而來。

    鵝池碑亭、蘭亭碑亭、禦碑亭、曲水流觴、臨池十八缸、騁懷橋、天章寺 …… 一處處景點,盡顯蘭亭的「景幽,事雅,文妙、書絕」。

    除了竹,個人偏好的一個地方是樂池,池裏的荷花葉雖枯猶榮,俯仰亭的一句「仰觀青山蒼鬆,俯察樂池遊魚」,讓我停留的時間有點長。

   

遊紹興,

    理所當然要去的是魯迅故裏,這個5A景區包括了魯迅故居、魯迅祖居、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要刷四個不同的門,家大業大的趕腳。

    看到一撥又一撥來參觀的學生們,聽著他們嘰嘰喳喳的聲音,不用想回家作業肯定是要寫作文的。

    對我們來說,最熟悉的地方來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想起學生時代那種拗口的、死記硬背的指定背誦段落,早已忘記了十有八九;

    那種背誦時因不甚理解的感覺,也隨著時間成為了記憶中的一個符號;

    如今剩下的,便隻是眼前古樹參天的百草園了;

    先生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淩厲的「現實」…



遊紹興,

    憑著喜好,青藤書屋、徐渭藝術館、孑民圖書館、蔡元培故居、書聖故裏etc. 這些地方都去了;

    途徑的紹興師爺館也進去了,沒想到那麽大;

    蕺山公園裏勵誌了,文筆塔也登上頂了;

    廊橋走過了、倉橋直街夜遊了;

    八字橋,這座古代 「立交橋」也留影了。

    青石板、烏篷船;

    文人園林、平常人家;

    古城印象,打高分,超預期。

遊紹興,

    連續幾天吃了不同的梅幹菜燒肉,好吃得很,還有茴香豆、黃酒奶茶、方糕、打麵、酒釀圓子都吃了,紹興菜不甜、入味;

這次的亮點是朋友推薦的「碧綠脆桑葉」,雖然是油炸的,但是非常特別的東西;

    想起小時候表哥們步行去長風公園摘菜桑葉喂食蠶寶寶的事情,在我吃了很多桑葉後,有一種做了一回蠶寶寶的感覺



遊紹興,

    玩過吃過開心過搞笑過的

    全部打包記錄了

    @二零二四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