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窩囊大表哥劉表,其實是被套牢的梟雄之才

專門講古而不論今,從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在三國曆史上,劉表的評價並不高,

郭嘉的評價:“劉表,就是隻會講,不會做的廢物。”

賈詡的評價:“劉表,就是個太平時代做高官的水平;抓不住機會,不敢冒險,成不了大事。”

曹操的評價:“我攻呂布,他不趁機來抄我後路,我打官渡之役,他不救袁紹,這是個隻知道守成,沒有奪取天下雄心的家夥,最後再來對付他就對了。”

他們的評價都正確,但是這卻不是劉表的問題,而是他的政權基礎的問題:他的基本盤:荊州豪門世家集團不允許他軍事冒險。他們的利益比起劉表的雄心更重要。沒有荊州豪門世家集團的配合,任何的軍事冒險都是必然失敗的下場。所以劉表不能賭。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江東,孫策要軍事冒險,奇襲許都,結果就糊裏糊塗的被刺殺身亡。而同樣是“自守之賊”的孫權,就能安全的接盤。就是明證。

回過頭來,劉表是怎麽當上荊州牧的?

我在博文說過,是董卓為了牽製孫堅的妙手,讓劉表空降荊州,配合害怕孫堅的荊州世家豪門集團,抄了孫堅的後路。

可是,董卓是怎麽知道劉表有聯手荊州世家豪門集團的能力,讓他一個人“單衣幅巾入荊州”,就能控製荊州給孫堅添堵的?

很大的可能性,這個是劉表的提議。否則董卓也不會清楚。

劉表的姐姐嫁給了張允的父親,沒錯,這個張允,就是蔡瑁張允的那個張允。張家在荊州有很大勢力。是荊州的豪門家族之一。荊州南陽張氏出過張仲景,張仲景當過長沙太守,是孫堅的前任。

他是荊州的豪門家族的姻親,又是漢室宗親,是聯合荊州豪門集團最好的人選。

所以,董卓放心讓他去控製荊州。

當時,荊州刺史被孫堅所殺。而襄陽城被反賊張虎、陳生占領。就是三國演義上麵趙雲殺掉,奪得的盧馬的兩個倒黴蛋。

當時荊州刺史治所被迫移動到武陵郡,劉表行至宜城,前進的道路已經不通,隻好隻身進入。

劉表上任初期,荊州的宗賊很多,各自占領不同的地方,袁術占據了南陽郡的魯陽,孫堅北伐後,任命他的部下蘇代為長沙太守看守老巢長沙,這些人都不聽他劉表的。

他和荊襄大族中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商討穩定荊州的方法。

蒯越遣人前往誘騙宗賊,說得來者五十五人(《後漢書》載十五人),就斬殺他們,並安撫收編他們的部眾。然而,是時唯有江夏賊黨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劉表於是再派蒯越及龐季單騎前往勸說,二人答允出降,於是江南悉平。

史書上說荊州諸太守、縣令因聽聞劉表的威名,大多解印綬而逃去。

其實不是而荊州諸太守、縣令因聽聞劉表的威名,而是聽到劉表聯合了荊州的各大家族,成為鐵板一塊,一致對外,這個實力是他們沒法對抗的。

劉表自此理兵襄陽,以觀時變。同時娶了蔡家的女兒。成為蔡家的姻親。而蔡家和黃家又是姻親(黃承彥的老婆是蔡家女兒)。諸葛家和黃家(諸葛亮娶黃家女),諸葛家和蒯家(諸葛亮的姐姐嫁給蒯越的叔叔),龐家和諸葛家(諸葛亮的另外一個姐姐嫁給龐統的堂兄龐山民),劉表的侄女嫁給黃忠,他們都是姻親。

關係千絲萬縷,真正的關係網。

也就是說,劉表的統治基礎,其實是蒯良、蒯越、蔡瑁,張允,黃祖,黃忠這些荊州豪門。他其實是這些人的盟主和姻親。軍隊,人才,全部都控製在這些人手裏麵。如果符合這些人的利益,劉表就能幹成大事。如果不符合這些人的利益,他就什麽都做不了。

讓他們去奇襲曹操爭奪天下?

想多了。

但是要抵抗無敵的孫堅保衛家園?那是一條心的去幹,哪怕孫堅天下無敵的武力,也被大家聯手,合力幹死在襄陽附近。

所以梟雄劉表心裏看得透透的。裝都不用裝一下,就不搞軍事冒險。

其實孫權也是一樣,他北伐哪次能成功?防守哪次會失敗?

原因都是一樣,防守是門閥勢力保護自己家的利益。北伐是大家冒險幫你成就不靠譜的大業。這些人比鬼還精,吃虧的事情肯定不幹。

野彪 發表評論於
這同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一個道理。劉備去了四川,關羽孤懸荊州,能守住就不錯,他卻帶兵出擊。豈是簡單的大意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