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抗日義士

zhuc (2025-08-19 21:34:45) 評論 (0)
在我奶奶生前,說到我的大伯似乎是個禁忌。她口中的這位繼子,桀驁不馴,忤逆不孝,以至於有一個叫做“拆天”的綽號。尤其是闖了那個”無法無天的大禍“,連累了全家人。

但是翻閱塵封的舊報紙,這位大伯其實是個不簡單的人。1941年的冬至夜,他居然和另一名青年一起,試圖幹一件大事——要去炸毀設在無錫公花園內的日軍通訊站。他們這次行動的膽色和後果的慘烈,回想起來讓人動容。

我的大伯大名養浩,小名“大鵬”。不管爺爺起名是希望他能學孟子“養浩然之氣”還是像李白一樣“大鵬一日同風起”,他還是個“不操灶”(無錫話沒大出息有不讓人省心的意思)的兒子。母親早逝,我奶奶作為“填房”不方便管教兩個“老鼠哥哥同年伴”的繼子,他隻有對於爺爺他還忌憚幾分,以至於爺爺每天到當鋪去當差,要把蚊帳放下,床前擱雙鞋子,起點威懾作用。

及至爺爺患結核病去世,家道中落,他更是整天不著家,不知跟什麽人混在一起。有說是“青紅幫”,但是家裏無從知曉。一次他突然回家,家裏連傭人都躲了出去,回來看到一鍋飯吃得幹幹淨淨,可見在外麵生活還是比較窘迫。

在出“那件大事”之前,他就是人們眼中不折不扣的浪子。誰又能想到我的這位大伯幹出了那麽一件驚天動地的壯舉呢?據無錫老報人華鈺麟回憶,1941年12月22日,他在那時稱為“公花園”,即現在“城中公園”裏的無錫大劇院看電影,突然聽到巨大的爆炸聲,連忙逃出了公園。後來才知道,公園南麵大門旁的女貞樹下發生了爆炸,可惜的是炸彈提前引發,我的伯父下肢炸得鮮血淋漓,而另一名參與者倉橋下楊順開百貨店的二小開楊熾庭則連忙逃離了現場。據我們家人所知,大鵬是暴死獄中,因為傷勢過重還是被折磨致死不得而知,而楊也被抓捕就義了。

在奶奶零星碎語中,我知道了一些她的遭遇。她馬上就被投入了日本人的大牢,虧得她事先有準備,帶上了銀錢。一進牢房,女獄頭就陰陽怪氣地說:“朱師母,請再裏麵去坐坐。”奶奶看著裏間牢房,空氣渾濁,汙穢不已,好幾個蓬頭散發的女囚摩拳擦掌,頓時明白,花錢買了個清淨。

奶奶還提到,有個漢奸說要賠償,堅持要奶奶賣了繼女紅玉給別人籌錢。奶奶很硬氣,說:“這個丫頭從小粗氣,餛飩一頓能吃一百個,人稱‘癡婆子’。加上家裏出了這樣的事兒,誰敢娶啊?”至於網上流傳版本,說我的姑姑紅玉給嚴刑拷打,甚至在褲管裏放狸貓抓,都是不實之詞。

事實上,爺爺去世後有一筆股份款給他的東家吞沒了,奶奶請自己表妹的公公,即福新卷煙廠的老板做了老娘舅,剛剛追回。這筆款子就用來上下打點,總算保了全家平安。以後奶奶對此事諱莫如深,偶爾提到,就是說:“我連日本人的牢飯都吃過,還有什麽可怕的呢?”

1995年冬至前後,奶奶去世。而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時,《無錫新周刊》發表了華鈺麟的回憶。我哥哥和華老取得了聯係,想了解更多的內情,可惜他也提供不出更多的一手資料。2023年時,無錫人的抗戰回憶再次在網上登載,其中包括“公花園爆炸案”。我哥哥找到了有關部門,想了解我們伯父是共產黨的地下組織還是國民黨的軍統。得到的答複應該是兩者皆非,因為它們都組織紀律嚴明,會有線索可尋。看來,最大可能就是愛國抗日青年自發的行動。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而我們家的抗戰義士已經快被遺忘了。這位大伯我雖從未謀麵,但是總是讓我想起《史記》中“以武犯禁”,朱家、郭解之類的遊俠,也正應驗了“仗義每多屠狗輩”這句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