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菜。翠綠爽脆,入口咯吱作響, 當地人都愛吃。以前粗
壯肥厚的貢菜杆收獲後, 不耐存放,放不了多久就會變軟
變壞。聰明的農家人想出辦法:把莖去葉、蒸熟、壓製、晾
曬,這樣就能保存更久。 貢菜是萵苣的一個分支品種。 曬
幹的貢菜不僅耐儲存,口感還特別好。清脆爽口、久煮不
爛,吃起來與新鮮蔬菜無異。在明清時期,它逐漸被作為貢
品進獻給皇宮。從此搖身一變,成了“貢菜”。
今年春天嚐試種了。3月初和萵苣同時育苗。今年的春天特
別冷, 第一次種不禽畜貢菜的抗寒程度 , 萵苣和其它小青
菜都下地了都沒敢定植貢菜。育的苗都快撐破育苗盒了。

4月12號氣溫穩定在零度以上,終於可以下地了。 貢菜主要
收莖稈,它的氮磷鉀需求量大概2:1:2.以氮肥和鉀肥為
主。 底肥埋了腐熟好的廚餘, 豆渣,雞糞和磷鉀肥。然後
上棚。

下地時看著東倒西歪的, 經過大半個月的生長5月初已經可
以傲然挺立

定植成活後時不時上些雞糞促進葉子生長。 5月16號占滿了
整個菜床

5月下旬要外出一段時間, 隻能靠天養了。等6月中旬回
來, 沒想到貢菜已經到了采收的時候。追肥也省了。後期
可以追施草木灰或有機鉀肥促進莖杆發育。

貢菜比萵苣莖更細長、纖維較少。

傳統的貢菜杆要經曆蒸煮 , 壓製 ,晾曬幾個步驟。晾好的
貢菜幹色澤翠綠。 我偷懶直接曬幹帶些黃綠。


夏天從後院收獲的蔬菜很多,這個留到冬天品嚐。
網上說貢菜富含膳食纖維、多種氨基酸、鈣、鐵等礦物質,
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和天然抗氧化成分。它低脂低熱量,適合
消化、促進排便,同時具有補充礦物質、增強體質、抗氧化
等營養價值,對控製血糖和預防慢性病也有益處。
貢菜幹可以泡發後涼拌,可以用它炒肉、燉湯。對於從小吃
到大的四川,陝西那塊的群友,貢菜幹是一口熟悉的鄉愁。
貢菜和萵苣類似, 在多倫多地區7月份應該可以再種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