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bing1993

yongbing1993 名博

對於中國近代史重要是看誰在說

yongbing1993 (2025-08-14 11:12:39) 評論 (1)

對於中國近代史重要是看誰在說

《中國近代史》:應該是指從1840年開始至新中國1949年10月1日的中國曆史。這一點不管何方神聖又或是妖魔鬼怪都應認同的時間點。《中國》應該是指中國大陸這片上地上發生的事。從1840年開始,在中國大陸這片上地上,所參與的人就很複雜了。這段時間內在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事中所參與的人群:以中國大陸居住的中國人為主,還有純種外國人和華僑。

這段時間內在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事有哪些?1840年以來中國發生的大事:1840年以來,中國經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曆史巨變。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國經曆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其中既有民族獨立和複興的追求,也有探索和探索的曲折。

以下是一些1840年以來中國發生的大事:

1. 鴉片戰爭與不平等條約(1840-1842):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誌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等。

2.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對清朝統治構成嚴重威脅,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由於領導集團的腐朽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最終失敗。

3. 洋務運動(1861-1895):

洋務運動是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場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軍事裝備的自救運動。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於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未能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最終失敗。

4.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和澎湖列島,賠款2億兩白銀。

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也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5. 戊戌變法(1898):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了戊戌變法,希望通過改革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由於受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的反對,變法僅曆時103天就失敗了,史稱“百日維新”。

6. 義和團運動(1899-1901):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反帝愛國運動席卷北方,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勢力進行了沉重打擊。

最終,義和團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下去。

7. 辛亥革命(1911):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建立了中華民國。

但由於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並未實現真正的獨立和民主。

8. 五四運動(1919):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9. 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過長期艱苦的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曆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以上說法是以中國的官方語。

改革開放後有些磚家叫獸閑得蛋痛非要鬧點幺哦子出來,說要從明末清初開始稱”中國近代史“,原因是西方世界的近代史比中國早,要與世界接鬼。明末清初時清滅了明,那是清朝曆史,中國的清代史。

還有些蔣介石國民黨遺留下的磚家叫獸說要從1911年中華民國開始算起,想以中華民國的國民黨為主。那麽如何說得通?中華民國以孫中山開了頭,後躲在南方廣州放棄了中華民國總統政權,真正的中華民國總統有幾個軍閥輪流坐莊。而孫中山國民黨是聯蘇聯共扶助工農的執政理念。到了北伐戰爭,孫中山逝世,蔣介石國民黨統治中華民國時,全中國沒有統一,後又被共產黨趕到台灣島上去了。亡黨亡國之中華民國如何算是中國近代史。

更有磚家叫獸胡說八道:中國近代史有三種慣常態度:”第一種是怨婦心態,凡事以哭鬧為主,就是覺得你們總欺負我們,你們從頭到尾都欺負我們,我們冤得要死,我們苦大仇深,比竇娥還冤;第二種是潑婦心態,凡事講打,打不過我撓:我要反抗,把整個近代史寫成僅僅是反抗的曆史,這個反抗的過程雖然可歌可泣,但畢竟沒打過甚麽勝仗,充其量就是撓人一把,還撓不到臉上;第三種是情婦心態:它跟前麵兩種心態正相反,在它看來,殖民曆史也是好曆史,不殖民我們怎麽進步?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看這段曆史:“又該怎樣去做?很顯然,我們需要冷靜地審視過去,不能再當怨婦、潑婦、情婦。冷靜地審視過去,然後去看待我們的未來,盡早學得聰明些,不要總在一個坑裏反複折騰、反複跌倒。如果我們不能很正確地看待這段曆史,就很難吸取教訓,很難避免過去的悲劇。我們必須從心理上走出我們的中世紀,才有前途,過去的輝煌曆史才有價值。”

以上這段瘋話說明如今學習曆史的低俗無知。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是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事實,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日租界分界清楚,中國人中的各色人等都會以自身的利益走上曆史舞台上來表演。當然有人願作洋奴才,各租界的洋賣辦是存在。有人認為中國落後該被先進的西方國家來殖民。有擁護的,就有反抗的,反對中國被外國帝國主義的殖民。這很正常。後人應有的態度是研究這些不同中國人為何有不同的態度,所占的比例,中國人應采取何種態度而使中國不被殖民,讓中國獨立自強不被帝國主義欺負剝削和壓迫。然而用“怨婦、潑婦、情婦“來發泄一通後,作者是何態度?高高在上於“怨婦、潑婦、情婦“之上?作者本身又能給中國帶來什麽?而這些現象是當時的中國人的一種反應,己成過去式,怪這些“怨婦、潑婦、情婦“有用嗎?

中國大陸大學教科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定義: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而英勇奮鬥、不怕流血犧牲的曆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