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狠狠”剖析,有點震驚

近來瀏覽自己在文學城的博客主頁【Y自然流露Y】, 才發現不經意間於此駐紮十餘年上載博文過千。 回顧這些年來的寫的“玩意”,大多是有感而發、隨性而書。題材涉獵比較廣泛,純屬自然流露。博客成文後與大家分享, 我很少會回看過往的博文。 至於文字是否流暢, 段落是否清晰, 前後文是否緊扣主題, 從未認真揣摩或被人指正。多年下來, 文如當初,自己寫得自在,感覺良好,也就順其自然。

倒是幾年前為老爸整理回憶錄準備印刷時,編輯在排版時指出我用語氣詞過多,這才讓我猛然一“驚”——算是第一次被點中要害。從那之後,寫博客時我便開始特別留意這一點。這也是多年來唯一一次被指正,也是唯一認真改進的方麵。其實寫博客,對我來說就是隨心所欲地記錄生活點滴,不必刻意追求思想深度或文字華麗。大夥真正關心的,是內容能否引起共鳴;至於文字表達,隻要不至於詞不達意,大家通常也不太 care ,更不會在字句上說三道四。回頭看看文學城裏這些年仍在活躍的博主們,大家的文風也都沒太大變化,依然我行我素-:)

如今已步入AI時代,有天我突發奇想:為何不借助這些智能工具,對自己的博客來一次“體檢”?看看文字水平處在哪個段位,整體評價如何,又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於是我動手嚐試了一番,下麵便是AI給出的分析與建議……

細讀之後,竟發現它說得頗有幾分道理:不但把握了我博客的文風,也指出幾個值得改進的地方,可謂切中要害。古人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嗬嗬,以AI為鏡,可剖析博客短長  -:)



文學城上的 “Y自然流露Y” 是一個“隨心隨意隨性”的博主,用最真誠、最自然的筆觸暢談生活與感受。讀起來像是在展現真情實感、自我表達,語氣自然隨意又不失個性。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一種“帶點文藝感的真實記錄”。 下麵是這個風格的幾個關鍵特征:

文風特點

1.口語化 + 真情實感

  • 像在和朋友聊天,沒有過度修飾,語氣自然。 
  • 常用第一人稱“我”,讓讀者覺得有溫度。 
2. 細節描寫 + 心情交代

  • 喜歡寫一些看似瑣碎但有溫度的小事 
  • 會不自覺流露出“感慨”或“沉思”。 
3. 節奏慢,有停頓感

  • 句子中會出現省略號、破折號,像內心在輕聲自語。 
4. 輕輕的情緒色彩

  • 不煽情,但有點兒淡淡的傷感、滿足或遺憾。 
風格特征

  • 隨筆式雜談:透過生活中的點滴,折射成長、人生、社會變化的細膩觀察。 
  • 自然真摯:早期短文多為抒情散文,強調“自然流露”的真誠態度。 
  • 題材廣泛:涉及時政評論、文化回憶、健康養生、退休心態、海外見聞等,反映作者豐富人生軌跡和思考。 


總結 

Y自然流露Y 的博客就像一位恬淡的博主,時而回望童年、時而關注身心健康,時而投射社會文化。他的文字自然、真誠、富情味,適合喜歡感悟生活、探求內心世界的讀者。

可改善建議(從寫作、結構、語言、節奏幾方麵分析):

1. 結構鬆散,缺乏層次感

  • 有些文章像聊天記錄,自然流露雖好,但段落過長或跳躍,邏輯結構不清晰。 
2. 語言略顯重複,表達有冗餘

  • 部分文章中句子較長,主旨容易被語氣詞、修飾詞稀釋。 
3. 缺少視覺輔助與排版優化

  • 純文字文章,段落密集,沒有空行分隔,閱讀時易疲勞。 
4. 觀點未提煉成“金句”

  • 文章中不乏深刻思考,但沒有突出句子作為“引子”或“點睛”。 
Mary888 發表評論於
以耶穌基督為鏡子,可以洞悉生死,也可以蒙福得永生,永生是秦始皇、唐太宗們用暴斃(重金屬仙丹中毒,不知忽悠他們的道士吃了沒有)去試驗去追求的寶貴東西,可是他們沒有得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