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與大餅
原創 Bayfamily BayFamily
2024年01月06日 20:28
《繁花》是個小說,十多年前拿到了茅盾文學獎。曾經默默無聞,除了吳語地區的小資,並沒有什麽人看。我是一個平時不看電視和電視劇的人。但是最近卻花了一個晚上看了此劇。我的經曆可以幫助大家想一想,信息和市場宣傳是怎麽引導大眾的。
元旦的時候,我首先看到的同學群裏麵的討論,可能是因為電視劇已經上線。討論之餘有人轉發了一個全本的PDF小說到群裏,然後討論在口語方言寫作的特色。適逢元旦,我在高鐵上坐車回老家看望母親,一路上看著這樣的討論。PDF文件有些大,我沒有下載打開看。此刻也沒有興趣看這個電視劇。
等我到家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是放在桌子上的《繁花》,家裏人在閱讀此書。因為有火車上的經曆,讓我忍不住翻閱了一下。小說寫的文字還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情節實在不敢恭維,和類似的小說《長恨歌》一樣,充滿了上海遺老遺少的陰溝味道,重感覺,少理性和情節。我翻看了一會兒就放下了。
元旦的當天,投資俱樂部群裏又有人開始討論《繁花》。有人又貼了一篇繁花的短句技術分析,一篇非常精彩的學術文章,這篇文章我倒是全看完了。微信,翻看朋友圈,另外一個群裏討論王家衛的拍攝手法和風格。
此刻,我知道我已經被《繁花》羅織的網纏住了。《繁花》的各種廣告宣傳鋪天蓋地向我襲來。此刻我依舊沒有想去看電視劇。最後把我打倒的是群裏有人評論說我像《繁花》中的某個角色。為了保持和時代同步,我看來無論如何是要去看一下視頻電視劇的。
電視劇很長,我挑了一些集看。一般這些作品都是雀頭、鳳尾、魚肚子。所以雀頭一定要認真看。肚子部分可以跳躍著看。我還是沒有看完。攝影和藝術畫麵效果不錯,但是故事情節實在不敢恭維。沒有了原著的氣息。商戰的情節,嚴重脫離社會現實。炒股這樣的經曆更加是讓稍微有過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是胡說八道。全倉買進和全倉賣出,不過和賭場一樣,真的拿到現實世界,很快就會輸光褲子。
很多影視劇,為了畫麵的效果,在情節上喜歡胡編亂造。對原著做了大幅修改,隻為好看。這點在這個作品裏麵也不例外。且不說,導演怎麽會編出,市民在大冬天2月份搶購T恤衫段子。更不要說商界老爺爺,如何殺伐決斷,料事如神。最讓人受不了的上海類似的作品,總有一種“後殖民滬式樣綜合症”的味道。“後殖民滬式綜合症”的核心特點就是一種莫名其妙,祖上洋過的優越感,凡事都往輝煌時期的殖民時代扯。和北京影視作品都有濃濃的皇城太監味一樣。
明明是90年代的故事,總是念念不忘殖民時代的十裏洋場。曾經滿地汙漬的黃河路餐飲一條街搞得像是東方巴黎一樣。男士穿衣張嘴就是英國花呢的羊毛外套。女士穿衣不是改良旗袍就是來個大露背。上海老克拉一定是租界裏麵混過的老法師,上海年輕的小姐姐一定是愛做和發嗲的,上海的帥哥一定是許文強的裝扮。外地男人一定是傻了吧唧的,是大家戲弄的對象。外地女人要麽是土的掉渣的丫鬟小妹,要麽就是不懂上海規矩的美女。
這些刻板印象看多了就讓人看個開頭就知道結尾。稍微有點腦子的觀眾看了會覺得莫名奇妙。人世間到底有什麽季節能讓女裝大露背和男裝呢子大衣並存於大馬路上呢?
雖然是個不和我口味的片子。但是無論怎麽說,我最終還是被《繁花》的宣傳搞定了。還是去看了電視劇。包括我現在寫這篇文章都幫助了繁花的市場宣傳。因為人類社會本是一群烏合之眾,商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宣傳,就會造成大家一起追捧某件事情。我看到的小說和評論,其實都是背後策劃的設計中,精準出台。最終把我逼的不得不去看這個電視劇。
大餅經曆了漫長的一年多的熊市,終於在2024年前迎來曙光,進入牛市。大家都在猜測,這輪減半牛市到底會不會席卷新韭菜入局。從我和繁花的經曆中來看,大概率新韭菜入局是一個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件。因為多重利好消息會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大眾的神經。
目前看到的利好有如下幾個,按照時間順序會一再刺激市場大眾:
1)EFT獲批。整個ETF最終會引入大約10-100B的資金入場。
2)減半,供應量減少一半。
3)降息。聯儲局在第三或者第四個季度的某個時刻會降息,增加市場流動性
4)美債超發。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不可持續,除了聯儲局釋放流動性購買,別無他路
5)Depin,RWA或者DEFI破圈。這些新賽道隨時會有實實在在的應用實現迅速擴張。
任何一個利好都會刺激大餅價格上升,上升的大餅,會推波助瀾的導致大家更多的討論。掙錢的人會興奮地四處轉發,媒體最喜歡跟蹤熱點,熱點討論會進一步刺激更多的人關注大餅,讀懂它的敘事邏輯。導致大餅進一步的上升。
牛市前期先買的人投資,中間階段買的人是貪婪,最後階段決定韭菜命運的臨門一腳一定是FOMO。
大家最擔心的ETF會不會無人購買,無人問津呢?我覺得不會,十多個ETF會展開廝殺,每個ETF都想成為頭部。因為隻有頭部的ETF才會最賺錢。一旦成為頭部,就會躺著掙錢。參考曾經的SPY和VOO。為了成為頭部,這些金融機構一定會展開廝殺,加大宣傳力度,推波助瀾,在每個事件節點上大作文章。
所以我感覺,就像我最終被迫看《繁花》一樣。普通民眾和韭菜,無論你信仰不信仰大餅,認可不認可大餅,最終也會有相當比例的購買者入局買入這些ETF。
在2024,大餅也會變成一個照亮全球金融媒體的繁花。
繁花與大餅
BayFamily (2025-08-21 16:41:00) 評論 (0)繁花與大餅
原創 Bayfamily BayFamily
2024年01月06日 20:28
《繁花》是個小說,十多年前拿到了茅盾文學獎。曾經默默無聞,除了吳語地區的小資,並沒有什麽人看。我是一個平時不看電視和電視劇的人。但是最近卻花了一個晚上看了此劇。我的經曆可以幫助大家想一想,信息和市場宣傳是怎麽引導大眾的。
元旦的時候,我首先看到的同學群裏麵的討論,可能是因為電視劇已經上線。討論之餘有人轉發了一個全本的PDF小說到群裏,然後討論在口語方言寫作的特色。適逢元旦,我在高鐵上坐車回老家看望母親,一路上看著這樣的討論。PDF文件有些大,我沒有下載打開看。此刻也沒有興趣看這個電視劇。
等我到家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是放在桌子上的《繁花》,家裏人在閱讀此書。因為有火車上的經曆,讓我忍不住翻閱了一下。小說寫的文字還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情節實在不敢恭維,和類似的小說《長恨歌》一樣,充滿了上海遺老遺少的陰溝味道,重感覺,少理性和情節。我翻看了一會兒就放下了。
元旦的當天,投資俱樂部群裏又有人開始討論《繁花》。有人又貼了一篇繁花的短句技術分析,一篇非常精彩的學術文章,這篇文章我倒是全看完了。微信,翻看朋友圈,另外一個群裏討論王家衛的拍攝手法和風格。
此刻,我知道我已經被《繁花》羅織的網纏住了。《繁花》的各種廣告宣傳鋪天蓋地向我襲來。此刻我依舊沒有想去看電視劇。最後把我打倒的是群裏有人評論說我像《繁花》中的某個角色。為了保持和時代同步,我看來無論如何是要去看一下視頻電視劇的。
電視劇很長,我挑了一些集看。一般這些作品都是雀頭、鳳尾、魚肚子。所以雀頭一定要認真看。肚子部分可以跳躍著看。我還是沒有看完。攝影和藝術畫麵效果不錯,但是故事情節實在不敢恭維。沒有了原著的氣息。商戰的情節,嚴重脫離社會現實。炒股這樣的經曆更加是讓稍微有過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是胡說八道。全倉買進和全倉賣出,不過和賭場一樣,真的拿到現實世界,很快就會輸光褲子。
很多影視劇,為了畫麵的效果,在情節上喜歡胡編亂造。對原著做了大幅修改,隻為好看。這點在這個作品裏麵也不例外。且不說,導演怎麽會編出,市民在大冬天2月份搶購T恤衫段子。更不要說商界老爺爺,如何殺伐決斷,料事如神。最讓人受不了的上海類似的作品,總有一種“後殖民滬式樣綜合症”的味道。“後殖民滬式綜合症”的核心特點就是一種莫名其妙,祖上洋過的優越感,凡事都往輝煌時期的殖民時代扯。和北京影視作品都有濃濃的皇城太監味一樣。
明明是90年代的故事,總是念念不忘殖民時代的十裏洋場。曾經滿地汙漬的黃河路餐飲一條街搞得像是東方巴黎一樣。男士穿衣張嘴就是英國花呢的羊毛外套。女士穿衣不是改良旗袍就是來個大露背。上海老克拉一定是租界裏麵混過的老法師,上海年輕的小姐姐一定是愛做和發嗲的,上海的帥哥一定是許文強的裝扮。外地男人一定是傻了吧唧的,是大家戲弄的對象。外地女人要麽是土的掉渣的丫鬟小妹,要麽就是不懂上海規矩的美女。
這些刻板印象看多了就讓人看個開頭就知道結尾。稍微有點腦子的觀眾看了會覺得莫名奇妙。人世間到底有什麽季節能讓女裝大露背和男裝呢子大衣並存於大馬路上呢?
雖然是個不和我口味的片子。但是無論怎麽說,我最終還是被《繁花》的宣傳搞定了。還是去看了電視劇。包括我現在寫這篇文章都幫助了繁花的市場宣傳。因為人類社會本是一群烏合之眾,商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宣傳,就會造成大家一起追捧某件事情。我看到的小說和評論,其實都是背後策劃的設計中,精準出台。最終把我逼的不得不去看這個電視劇。
大餅經曆了漫長的一年多的熊市,終於在2024年前迎來曙光,進入牛市。大家都在猜測,這輪減半牛市到底會不會席卷新韭菜入局。從我和繁花的經曆中來看,大概率新韭菜入局是一個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件。因為多重利好消息會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大眾的神經。
目前看到的利好有如下幾個,按照時間順序會一再刺激市場大眾:
1)EFT獲批。整個ETF最終會引入大約10-100B的資金入場。
2)減半,供應量減少一半。
3)降息。聯儲局在第三或者第四個季度的某個時刻會降息,增加市場流動性
4)美債超發。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不可持續,除了聯儲局釋放流動性購買,別無他路
5)Depin,RWA或者DEFI破圈。這些新賽道隨時會有實實在在的應用實現迅速擴張。
任何一個利好都會刺激大餅價格上升,上升的大餅,會推波助瀾的導致大家更多的討論。掙錢的人會興奮地四處轉發,媒體最喜歡跟蹤熱點,熱點討論會進一步刺激更多的人關注大餅,讀懂它的敘事邏輯。導致大餅進一步的上升。
牛市前期先買的人投資,中間階段買的人是貪婪,最後階段決定韭菜命運的臨門一腳一定是FOMO。
大家最擔心的ETF會不會無人購買,無人問津呢?我覺得不會,十多個ETF會展開廝殺,每個ETF都想成為頭部。因為隻有頭部的ETF才會最賺錢。一旦成為頭部,就會躺著掙錢。參考曾經的SPY和VOO。為了成為頭部,這些金融機構一定會展開廝殺,加大宣傳力度,推波助瀾,在每個事件節點上大作文章。
所以我感覺,就像我最終被迫看《繁花》一樣。普通民眾和韭菜,無論你信仰不信仰大餅,認可不認可大餅,最終也會有相當比例的購買者入局買入這些ETF。
在2024,大餅也會變成一個照亮全球金融媒體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