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盛產紫蘇,家家戶戶每年都會大量種植紫蘇,有的人家甚至會種植兩次。紫蘇全身都是寶,它的幼苗可以做小拌菜,它的葉子可以包飯,也可以與烤肉搭配在一起吃,還可以做泡菜和燉菜。尤其用它做出的泡菜,雖說不像辣白菜那樣令人熟知,特別受歡迎,但也是和茗蔥一樣是泡菜裏為數不多的最彌足珍貴的泡菜之一。它的種子還是非常重要的調味料,很多菜肴都需要用到它的種子,如燉雞、明太魚湯,以及某些小拌菜等等。種子量多的話,還可以用它來榨油,蘇籽油是比芝麻油還要珍貴的油脂,某些小拌菜和肉湯會用到蘇籽油。我現在喜歡用它來做麵包,就是蘇籽吐司,它和芝麻的味道不同,也非常的好吃。對於孩子們,它更是美味好吃的糖果。
(圖片為紫蘇)
媽媽們都有一雙巧手,小時候物資匱乏,糖果雖好吃,卻隻是逢年過節才會出現的零食。為了讓我們這些孩子們可以吃到糖果,媽媽們會將秋收後打下來的蘇籽製作成糖果,也就是蘇籽糖。
蘇籽糖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美好回憶,是隻有在冬天才會出現的美味,現在,它被我們這群人冠上了懷舊零食的標簽。雖然“蘇籽糖”三個字偶爾還是會被提一提,但也隻能是提一提,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手藝。我們這一代人已經鮮有人會做這類東西了,下一代,再下一代,也許連最簡單的泡菜和辣椒醬都不會做了。食品的商業化製作帶來了益和弊,它讓我們的生活便利了,某些手工製作的食品也隨之消失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蘇籽首先需要挑去雜質,用水清洗掉灰塵,放在鍋裏小火炒熟。然後在鍋裏放一點底油,將糖稀和白糖放進去熬至冒泡,這個時候就可以關火,再把已炒熟的蘇籽放進去攪拌了。然後,媽媽會將它們放在麵板上,趁熱用擀麵杖擀薄擀均勻,之後將它們冰一冰。為了讓它們迅速降溫,媽媽有時候也會將它們拿到戶外。這個時候,外麵可是零下幾十度,用不了多久蘇籽糖就會凍硬。隻有它變硬了,才能拿進來用刀切開它,把它切成一塊一塊的。小時候,媽媽邊切,我們這群孩子們就邊拿起其中一塊吃著。如果媽媽不阻止,我覺得我可以把媽媽辛苦做的蘇籽糖一次性全吃光,哈哈。入口真的是滿嘴飄香啊,它又甜又酥又脆,任誰吃也停不下來吧。
蘇籽糖要冷凍保存,可以放很久。
長大後,大家的生活都變好了,市麵上有各種各樣的糖果。那些漂亮、可愛、精致又華麗的糖果們,隨便拿出其中一種都是吊打蘇籽糖。有那麽多好吃又好看的糖果,誰還會喜歡又醜又土氣的蘇籽糖呢,漸漸地,不但我們這些已長大的孩子們不再想吃,連老人家也沒心思去做了,以至於我的孩子們都不知道蘇籽糖為何物。
(圖片為我做的蘇籽糖,放了腰果花生等等,被我的孩子切得亂七八糟,但不影響吃。)
過了而立之年,突然有那麽一天,我想吃蘇籽糖了。這種食物不會出現在市麵上,我從沒見過哪個市場或是超市有賣蘇籽糖。看來,如果我想解饞的話就隻能自己動手去做了。
說做就做,就在去年,我真的就試著做了一次。小的時候,有富裕一點的家庭,媽媽們做蘇籽糖會往裏麵摻些別的堅果,像花生啦,葵花籽啦,芝麻啦等等。我家隻是單純的蘇籽。現在,我也有能力做個豪華版的蘇籽糖了,不但可以放花生,我還可以放腰果、放杏仁、放夏威夷果……隻要我想,放什麽都可以。
有人說,一旦你開始懷舊,就隻是在證明一件事,那就是你老了。或許吧,想想自己的年紀確實已經不再年輕了,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已經成年,另外一個雖然斷了奶,卻也一雙小腳丫邁進了學校。似乎沒有什麽理由再說自己是個年輕人了,所以老就老吧,衝上一杯咖啡,放上一碟蘇籽糖,再從書架上尋一本自己想讀的書,這樣的老年生活過一次也未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