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機穩穩停在浦東機場,窗外灰蒙蒙一片,舷窗上大滴雨珠滾落,正值北京時間6點。經過十三小時的長途飛行,終於到了上海(後來聽說台風途徑上海,我們的飛機沒有備降其他機場,實屬幸運了。)順利通過海關,總算實實在在地踏在中國的土地上。不久前等待簽證寄到的焦慮,印地機場的狂奔都已過去,但願所有的不順都煙消雲散了。
取了行李直奔出租車,也許由於天氣原因,機場沒有多少旅客。很快出自車載著我們鑽進如注的雨幕中……
我們將要去見住在陸家嘴的老朋友,M是我們在英國利茲大學作Phd時的好友,他們被公司外派到上海有十幾年了,一雙兒女已在倫敦工作。這對東北漢子陝西婆姨居然用自家烹調的上海菜招待我們,芋頭紅燒肉,油麵筋燒絲瓜,大煮幹絲都做的有模有樣,上海大餛飩透著東北餃子的實誠……
邊吃邊聊,憶舊話新,看著窗外的燈火熠熠的浦江兩岸……
時間不覺逝去,主人為我們定了網約車送我們去賓館,這時雨已停,交通通暢,聽著司機對印巴衝突的高見,很快就到了徐家匯。
選擇住徐家匯的旅館,一是離舅舅家近,方便他們來會麵。二是附近有中國銀行營業部,我們以前開的賬戶長期不用,需要激活。好在現在全國聯網,無需去開戶行了。第二天一早,我們趕在九點前到達銀行門口等侯,因為聽說銀行人多,一等就是一上午……
先生作為第一個顧客,遞上新老護照銀行卡,一切都很順利,大約45分鍾,個人資料被更新,銀行卡重新激活,這下我們有人民幣可以使用了,心裏頓時有了底氣。沿著天鑰橋路,路邊的熟食店林林總總,熟悉的鹵菜糕點很是誘人……
又到工商銀行,我有兩張卡,根本不記得裏麵的金額,在取錢機一查,居然還有幾千塊,足夠請人吃飯了,高高興興地離去。立即向遠在北京的老妹報喜,老妹問取錢了嗎,若沒有,馬上回去試試。聽命回到銀行取錢機,果然無法取出,轉身進入大廳,被告知需要更新個人信息(剛從網上看到的,如果用護照開的賬戶,一旦護照過期,就需要帶新老護照去更新信息)。大廳裏隻有兩個顧客,原來現在大量的銀行業務都可以在網上辦理,大家都用手機搞定,完全不用來營業廳了。我把卡和新舊護照交上,查驗後發現我以前的賬戶居然是用中文開通的,與我護照完全不符(我自己全然不知)。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我,以前開戶不規範,他們根據情況予以解決,全部更新了資料(習慣思維應當推諉),半小時後,我的問題解決,專門去取錢機取了點錢。不到兩小時,我們擔心的大事就這樣解決了。還有一點時間,就看看徐家匯,我長大的地方,西遷離開這裏時太小,記得爸爸帶我們去過的天主堂還在,那個曾經很工薪的六中百已不見蹤影……
和舅舅舅媽表弟妹的聚會在和記小菜,二十年前曾在這裏吃過,很喜歡它的味道,待我們趕到,一眾人已到菜也點好,遺憾沒有我心心念念的大骨頭湯了。特別舅舅已八十大幾,由於腰疾,行走大不如前;慧妹患病多日,很少出門,專程趕來參加我們的上海親友聚會,十幾年不見,大家都老了一節,令人唏噓。久違的炒鱔糊,碧綠的草頭,本幫熏魚……
吃著聊著兩個多小時就過去了,分手後才想起忘了照相。
家庭聚會剛剛結束,和老同學的聚會又要開場。胡同學和我西醫同班,亦是老三屆,畢業後曾在倫敦見過一麵。這次就在酒店大堂喝茶聊天,胡的先生孫大哥也曾在寶雞工作十幾年,還主持過寶雞車站的改建工程,這使我們的談資多多,話題不斷……。他倆年近八旬,精神很好,沒有一點老態,近年還去過印度旅遊,令人羨慕。談性正酣,先生的電話響起,他在上海交大的學弟來電,為我們叫了網約車,接我們去浦東養老院見他們的導師,不得不告辭老同學和蘇州三蝦麵,趕赴下一個聚會。
這次會麵是一個意外的驚喜,由於我們處理銀行業務異常順利,有了時間,就想見見謝老師。幸好先生與謝老師的關門弟子有工作往來,立即聯係,居然成功安排當晚見麵。謝並非先生的直接導師,但是他在西交大軸承所的老領導,是工程院院士,現年91.6歲,身體還好,思維活躍,他們在一起還大談工程問題,AI在設計工作的應用,院士就是院士,老先生一點不落伍啊!
周六的安排是去蘇州。我老媽原籍蘇州,外公在上海工作,媽媽和舅舅們都出生在上海。日前蘇州仍是親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外公外婆,奶奶爸媽安息的地方。上午九點表弟海驅車來酒店接我們,開車沿滬青平高速公路直駛吳江。汽車駛出虹橋機場段,交通就不再擁擠。公路沿著澱山湖,沿途水網縱橫,橋涵相連,不見農田,林帶蔥鬱,一派江南風光。
遠處時而路過一簇簇樓群,海介紹是某某產業集群……。一個多小時,就到達吳江的養老院,九十八歲的六舅舅住在這裏。他耳聰目明,腦子清楚,有一個全陪保姆,每周休息時,三個兒子輪流陪伴,很有福氣。一會兒二表弟河也到了,我們和舅舅一起在養老院食堂吃了午飯。接下來河帶我們直奔蘇州市區。
蘇州是我們青少年時代常去的地方,在我印象中,蘇州不大,它的老街和園林都極有情調,但交通不便,最後一次來蘇州是十年前,為安葬一年的父母掃墓。父母安息在公仆陵,和外公外婆舅舅相伴,每當有親友來掃墓,就會把諸位看一遍。由於不是時節,墓園隻有我們,也沒有鮮花和香燭,我們打出手機的照片,告慰父母我們現在的生活,讓他們看看那個吃飯極爽的重孫子……
接著去了天靈公墓看奶奶,以前幾次都因交通不便沒有到達。如今高架橋連接,使得道路四通八達,加上河表弟是個專職司機,技術極佳且熟悉道路,十幾分鍾就到達了。奶奶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人,我會時常想起她,在她墓前我也沒有久留,隻是告訴她,如今我也當了奶奶了,相信她會非常高興的。
我媽媽有眾多兄弟,所以我的舅舅排到兩位數。我們又去了一個養老院看望十一舅舅,他今年也九十歲了,認知有點問題,當我報出姓名,他立刻叫出我的小名,然後看看我說“不像了,變了。”
是啊,幾十年過去了,他記憶中的那個小姑娘,怎麽能和眼前的老太太聯係起來呢!這時養老院午休後,老人們正在打麻將,據說舅舅從來不玩麻將,我注意到他還是很有邏輯的,三萬排在二萬和四萬中間(其實我根本不會打麻將)。很是感慨歲月無情,老一輩的凋零……
當我們完成主要任務,離吃晚飯還有兩小時,先生突發奇想去看看一個蘇州園林。對於蘇州園林我們可沒少去,他的理由是看過世界各地的花園,再看精巧的蘇州園林也許體會不同呢!河把我們留著網師園門口,正想試試微信支付,突然看到70歲以上免票的條款,查驗護照後入園,暗喜!五一長假剛過,園內人不算太多,但比起當年,也可謂滿為患了。到處可見穿著旗袍的姑娘,舉著團扇,婷立在洞門或月窗前拍寫真,倒顯得我們這些沒有化妝的遊人在粉牆黛瓦,亭榭長廊間有點對不起這般美景。接著又去了滄浪亭,比起網師園是安靜一些,顯然是名氣小些。蘇州園林小巧精致,在狹小空間作出遐想的天地,顯得有山有水,移步換景……45年前結婚時來蘇州,隻有我兩在滄浪亭坐著,享受著一份寧靜。最後去了可園,原來是蘇醫的辦公地點。想想在這麽可愛的園子裏上班會多麽愜意。
在蘇州的最後活動是大家庭的聚會,表弟表妹十幾人,難得的是九十歲的舅媽也出席了,十幾年不見,年長的幾個已經退休或臨近退休,下一代也有結婚生子,歲月不饒人啊!甜糯的蘇州菜舌尖上的家鄉味道,吃著聊著,這次可沒有忘記照張全家福。
八點半河送我們去蘇州站,趕上九點的火車回上海,第一次試著用微信支付不過,改付現金。隻有十幾分鍾,我們衝進車站,刷臉進站上車……
半小時到虹橋車站,跟著標誌找到地鐵站,終於在熱心人的幫助下用微信支付買了地鐵票。盡管都是徐家匯,不同的線路出口不同,出站後才發現離我們酒店還有幾百米呢!
周日早晨想補吃三蝦麵,沒想麵店不做早市,就在周邊走走,專程進到徐家匯天主堂看看,尋找我幼年記憶中的耶穌娃娃,在歐洲看過太多精美的教堂,高大的穹頂,五彩繽紛的玻璃窗,可這個可是我第一次踏進的教堂啊……
中午的重頭戲是先生和大學同學的聚會,他在上海閔行的嚴同學,設家宴招待我們,並邀請了蘇浙滬的同學一起,大家都帶了自家的拿手菜。說實在這年月,很少有人不怕麻煩在家做飯待客的。一周多前,嚴同學幾次三番問我最想吃什麽,炒蠶豆,茭白,醃篤鮮……
想想都流口水的家常菜。但是路麵交通的擁堵大大消耗了時間,待我們拖著行李趕到時,十幾個人都在等我們了。一道道自製的美食讓我目不暇接,盡管和大多數人都是初次見麵,我也顧不上矜持,甩開腮幫子大嚼,隻有一張嘴,喝湯吃菜,還好沒有太多敘舊,可以盡享美食。時間過得太快,先生要趕四點的飛機,三點我在市裏還有個聚會。隻得提前告退,實在對不起同學的盛情,遲到又早退,更遺憾還有自己點名的數道佳肴無法享用……
下午三點自己拉著一個登機箱背一個背包,坐地鐵趕到市區,周日的下午,地鐵還有不少人,不過大多為年輕人。在地鐵站的肯塔基見麵的莊老師和馬老師,是爸爸的老同事,都已退休;過一會,爸爸的談弟子也出現了,他現在在醫療器械投資領域,做得有聲有色。十幾年不見,歲月的痕跡已經無法掩飾了。正聊在興頭上,又要嘎然而止,我要去上海站趕6.18的動車到西安。出於對地麵交通的擔心,我還是堅持坐地鐵去車站。終於按時到達上海站,第一個刷臉通過無紙質車票人工紮口,沿著空曠的站台找到自己的車廂,所謂動臥二等座,就是當年的硬臥。火車穩穩駛出上海站,十四小時的行程一點不比綠皮車快,車票好像也不貴。之所以選擇坐夕發朝至列車,就是想節約時間。八年沒有回國了,太多人要看,太多事要做……
這次途徑上海停留了整整三天,在這三十六個時辰了,我覺得自己就像一隻蒼蠅不停地亂轉,不過是隻有頭的蒼蠅,因為每一分鍾都精確地安排了。我們看了所有的長輩,無論在世還是逝去。見到在蘇滬的所有表弟妹,實屬非常難得,今後是我們相互扶持,一起老去的時代了。見到都不年輕的同學,青春隻存在回憶中了。一切都是匆匆,真希望能有多點時間,可以放慢腳步……
後記:開始寫此流水賬是覺得這次回國做了很多事,見了很多人,應當做個記錄,以免遺忘。現在想來好像正好對應《用自己眼睛看中國》係列,從宏觀到微觀,從橫到縱……
回國流水賬1–滬上36時辰
笨魚看世界 (2025-07-12 05:37:03) 評論 (0)當飛機穩穩停在浦東機場,窗外灰蒙蒙一片,舷窗上大滴雨珠滾落,正值北京時間6點。經過十三小時的長途飛行,終於到了上海(後來聽說台風途徑上海,我們的飛機沒有備降其他機場,實屬幸運了。)順利通過海關,總算實實在在地踏在中國的土地上。不久前等待簽證寄到的焦慮,印地機場的狂奔都已過去,但願所有的不順都煙消雲散了。
取了行李直奔出租車,也許由於天氣原因,機場沒有多少旅客。很快出自車載著我們鑽進如注的雨幕中……
我們將要去見住在陸家嘴的老朋友,M是我們在英國利茲大學作Phd時的好友,他們被公司外派到上海有十幾年了,一雙兒女已在倫敦工作。這對東北漢子陝西婆姨居然用自家烹調的上海菜招待我們,芋頭紅燒肉,油麵筋燒絲瓜,大煮幹絲都做的有模有樣,上海大餛飩透著東北餃子的實誠……
邊吃邊聊,憶舊話新,看著窗外的燈火熠熠的浦江兩岸……
時間不覺逝去,主人為我們定了網約車送我們去賓館,這時雨已停,交通通暢,聽著司機對印巴衝突的高見,很快就到了徐家匯。
選擇住徐家匯的旅館,一是離舅舅家近,方便他們來會麵。二是附近有中國銀行營業部,我們以前開的賬戶長期不用,需要激活。好在現在全國聯網,無需去開戶行了。第二天一早,我們趕在九點前到達銀行門口等侯,因為聽說銀行人多,一等就是一上午……
先生作為第一個顧客,遞上新老護照銀行卡,一切都很順利,大約45分鍾,個人資料被更新,銀行卡重新激活,這下我們有人民幣可以使用了,心裏頓時有了底氣。沿著天鑰橋路,路邊的熟食店林林總總,熟悉的鹵菜糕點很是誘人……
又到工商銀行,我有兩張卡,根本不記得裏麵的金額,在取錢機一查,居然還有幾千塊,足夠請人吃飯了,高高興興地離去。立即向遠在北京的老妹報喜,老妹問取錢了嗎,若沒有,馬上回去試試。聽命回到銀行取錢機,果然無法取出,轉身進入大廳,被告知需要更新個人信息(剛從網上看到的,如果用護照開的賬戶,一旦護照過期,就需要帶新老護照去更新信息)。大廳裏隻有兩個顧客,原來現在大量的銀行業務都可以在網上辦理,大家都用手機搞定,完全不用來營業廳了。我把卡和新舊護照交上,查驗後發現我以前的賬戶居然是用中文開通的,與我護照完全不符(我自己全然不知)。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我,以前開戶不規範,他們根據情況予以解決,全部更新了資料(習慣思維應當推諉),半小時後,我的問題解決,專門去取錢機取了點錢。不到兩小時,我們擔心的大事就這樣解決了。還有一點時間,就看看徐家匯,我長大的地方,西遷離開這裏時太小,記得爸爸帶我們去過的天主堂還在,那個曾經很工薪的六中百已不見蹤影……
和舅舅舅媽表弟妹的聚會在和記小菜,二十年前曾在這裏吃過,很喜歡它的味道,待我們趕到,一眾人已到菜也點好,遺憾沒有我心心念念的大骨頭湯了。特別舅舅已八十大幾,由於腰疾,行走大不如前;慧妹患病多日,很少出門,專程趕來參加我們的上海親友聚會,十幾年不見,大家都老了一節,令人唏噓。久違的炒鱔糊,碧綠的草頭,本幫熏魚……
吃著聊著兩個多小時就過去了,分手後才想起忘了照相。
家庭聚會剛剛結束,和老同學的聚會又要開場。胡同學和我西醫同班,亦是老三屆,畢業後曾在倫敦見過一麵。這次就在酒店大堂喝茶聊天,胡的先生孫大哥也曾在寶雞工作十幾年,還主持過寶雞車站的改建工程,這使我們的談資多多,話題不斷……。他倆年近八旬,精神很好,沒有一點老態,近年還去過印度旅遊,令人羨慕。談性正酣,先生的電話響起,他在上海交大的學弟來電,為我們叫了網約車,接我們去浦東養老院見他們的導師,不得不告辭老同學和蘇州三蝦麵,趕赴下一個聚會。
這次會麵是一個意外的驚喜,由於我們處理銀行業務異常順利,有了時間,就想見見謝老師。幸好先生與謝老師的關門弟子有工作往來,立即聯係,居然成功安排當晚見麵。謝並非先生的直接導師,但是他在西交大軸承所的老領導,是工程院院士,現年91.6歲,身體還好,思維活躍,他們在一起還大談工程問題,AI在設計工作的應用,院士就是院士,老先生一點不落伍啊!
周六的安排是去蘇州。我老媽原籍蘇州,外公在上海工作,媽媽和舅舅們都出生在上海。日前蘇州仍是親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外公外婆,奶奶爸媽安息的地方。上午九點表弟海驅車來酒店接我們,開車沿滬青平高速公路直駛吳江。汽車駛出虹橋機場段,交通就不再擁擠。公路沿著澱山湖,沿途水網縱橫,橋涵相連,不見農田,林帶蔥鬱,一派江南風光。
遠處時而路過一簇簇樓群,海介紹是某某產業集群……。一個多小時,就到達吳江的養老院,九十八歲的六舅舅住在這裏。他耳聰目明,腦子清楚,有一個全陪保姆,每周休息時,三個兒子輪流陪伴,很有福氣。一會兒二表弟河也到了,我們和舅舅一起在養老院食堂吃了午飯。接下來河帶我們直奔蘇州市區。
蘇州是我們青少年時代常去的地方,在我印象中,蘇州不大,它的老街和園林都極有情調,但交通不便,最後一次來蘇州是十年前,為安葬一年的父母掃墓。父母安息在公仆陵,和外公外婆舅舅相伴,每當有親友來掃墓,就會把諸位看一遍。由於不是時節,墓園隻有我們,也沒有鮮花和香燭,我們打出手機的照片,告慰父母我們現在的生活,讓他們看看那個吃飯極爽的重孫子……
接著去了天靈公墓看奶奶,以前幾次都因交通不便沒有到達。如今高架橋連接,使得道路四通八達,加上河表弟是個專職司機,技術極佳且熟悉道路,十幾分鍾就到達了。奶奶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人,我會時常想起她,在她墓前我也沒有久留,隻是告訴她,如今我也當了奶奶了,相信她會非常高興的。
我媽媽有眾多兄弟,所以我的舅舅排到兩位數。我們又去了一個養老院看望十一舅舅,他今年也九十歲了,認知有點問題,當我報出姓名,他立刻叫出我的小名,然後看看我說“不像了,變了。”
是啊,幾十年過去了,他記憶中的那個小姑娘,怎麽能和眼前的老太太聯係起來呢!這時養老院午休後,老人們正在打麻將,據說舅舅從來不玩麻將,我注意到他還是很有邏輯的,三萬排在二萬和四萬中間(其實我根本不會打麻將)。很是感慨歲月無情,老一輩的凋零……
當我們完成主要任務,離吃晚飯還有兩小時,先生突發奇想去看看一個蘇州園林。對於蘇州園林我們可沒少去,他的理由是看過世界各地的花園,再看精巧的蘇州園林也許體會不同呢!河把我們留著網師園門口,正想試試微信支付,突然看到70歲以上免票的條款,查驗護照後入園,暗喜!五一長假剛過,園內人不算太多,但比起當年,也可謂滿為患了。到處可見穿著旗袍的姑娘,舉著團扇,婷立在洞門或月窗前拍寫真,倒顯得我們這些沒有化妝的遊人在粉牆黛瓦,亭榭長廊間有點對不起這般美景。接著又去了滄浪亭,比起網師園是安靜一些,顯然是名氣小些。蘇州園林小巧精致,在狹小空間作出遐想的天地,顯得有山有水,移步換景……45年前結婚時來蘇州,隻有我兩在滄浪亭坐著,享受著一份寧靜。最後去了可園,原來是蘇醫的辦公地點。想想在這麽可愛的園子裏上班會多麽愜意。
在蘇州的最後活動是大家庭的聚會,表弟表妹十幾人,難得的是九十歲的舅媽也出席了,十幾年不見,年長的幾個已經退休或臨近退休,下一代也有結婚生子,歲月不饒人啊!甜糯的蘇州菜舌尖上的家鄉味道,吃著聊著,這次可沒有忘記照張全家福。
八點半河送我們去蘇州站,趕上九點的火車回上海,第一次試著用微信支付不過,改付現金。隻有十幾分鍾,我們衝進車站,刷臉進站上車……
半小時到虹橋車站,跟著標誌找到地鐵站,終於在熱心人的幫助下用微信支付買了地鐵票。盡管都是徐家匯,不同的線路出口不同,出站後才發現離我們酒店還有幾百米呢!
周日早晨想補吃三蝦麵,沒想麵店不做早市,就在周邊走走,專程進到徐家匯天主堂看看,尋找我幼年記憶中的耶穌娃娃,在歐洲看過太多精美的教堂,高大的穹頂,五彩繽紛的玻璃窗,可這個可是我第一次踏進的教堂啊……
中午的重頭戲是先生和大學同學的聚會,他在上海閔行的嚴同學,設家宴招待我們,並邀請了蘇浙滬的同學一起,大家都帶了自家的拿手菜。說實在這年月,很少有人不怕麻煩在家做飯待客的。一周多前,嚴同學幾次三番問我最想吃什麽,炒蠶豆,茭白,醃篤鮮……
想想都流口水的家常菜。但是路麵交通的擁堵大大消耗了時間,待我們拖著行李趕到時,十幾個人都在等我們了。一道道自製的美食讓我目不暇接,盡管和大多數人都是初次見麵,我也顧不上矜持,甩開腮幫子大嚼,隻有一張嘴,喝湯吃菜,還好沒有太多敘舊,可以盡享美食。時間過得太快,先生要趕四點的飛機,三點我在市裏還有個聚會。隻得提前告退,實在對不起同學的盛情,遲到又早退,更遺憾還有自己點名的數道佳肴無法享用……
下午三點自己拉著一個登機箱背一個背包,坐地鐵趕到市區,周日的下午,地鐵還有不少人,不過大多為年輕人。在地鐵站的肯塔基見麵的莊老師和馬老師,是爸爸的老同事,都已退休;過一會,爸爸的談弟子也出現了,他現在在醫療器械投資領域,做得有聲有色。十幾年不見,歲月的痕跡已經無法掩飾了。正聊在興頭上,又要嘎然而止,我要去上海站趕6.18的動車到西安。出於對地麵交通的擔心,我還是堅持坐地鐵去車站。終於按時到達上海站,第一個刷臉通過無紙質車票人工紮口,沿著空曠的站台找到自己的車廂,所謂動臥二等座,就是當年的硬臥。火車穩穩駛出上海站,十四小時的行程一點不比綠皮車快,車票好像也不貴。之所以選擇坐夕發朝至列車,就是想節約時間。八年沒有回國了,太多人要看,太多事要做……
這次途徑上海停留了整整三天,在這三十六個時辰了,我覺得自己就像一隻蒼蠅不停地亂轉,不過是隻有頭的蒼蠅,因為每一分鍾都精確地安排了。我們看了所有的長輩,無論在世還是逝去。見到在蘇滬的所有表弟妹,實屬非常難得,今後是我們相互扶持,一起老去的時代了。見到都不年輕的同學,青春隻存在回憶中了。一切都是匆匆,真希望能有多點時間,可以放慢腳步……
後記:開始寫此流水賬是覺得這次回國做了很多事,見了很多人,應當做個記錄,以免遺忘。現在想來好像正好對應《用自己眼睛看中國》係列,從宏觀到微觀,從橫到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