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遇刺事件 第五篇:孫策內部陣營的路線鬥爭,哪一條才是內鬼的路線?

專門講古而不論今,從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孫策三兄弟,其實可以從對江東勢力和爭奪天下的態度,分為三條路線:

孫策的路線:舉江東之力,以爭天下。擋路的全部消滅。包括許貢,高岱這些地方豪強勢力,都是消滅的對象。整個江東,必須擰成以孫策為中心的一股繩,第二個中心,無論是於吉,還是高岱,名聲再好,也必須除掉。江東世家必須服從,成為孫策政策的奴仆。否則隻有死。

孫權的路線:聯合江東世家大族,割據江東。當地方土皇帝,對江東世家以聯合為主,隻消滅不配合自己的盛憲一派勢力,實現江東世家和孫家共同治理江東的政治格局,不去爭奪天下。

這兩條路線是非常清晰的,也可以從孫策的遺言裏麵得到驗證。

史書說:

孫策呼孫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 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至夜卒,時年二十六。

而孫栩的路線,很少人知道,但是可以推斷得出,他的路線是:聯合江東世家大族,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其中包括盛憲勢力。

我得出孫栩的政治路線的結論的原因,是從以下幾個方麵:第一,孫栩得到了江東世家的支持,張昭等江東世家的人,在孫策去世前,要指定繼承人的時候,屬意的是孫栩,他們的理由,是孫栩最像孫策。但是,政治家的嘴,騙人的鬼。真正的理由,絕不是孫栩像孫策這種外表的理由,而是孫栩最能滿足他們的政治經濟利益。

這隻能是唯一的原因。

這也從孫栩對孫權清洗盛憲,追殺盛憲的餘黨,但是孫栩卻反其道而行之,把孫權要殺的人保下來,而且擔任重要的職位,明著和孫權作對看出來:

史書記載:

孫權殺吳郡太守盛憲,盛憲以前的部下孝廉媯覽、戴員逃亡匿藏於山中。孫翊到了丹楊上任後,以禮相待令媯覽為大都督督兵,戴員為郡丞。

也就是說,孫栩才是孫策陣營,真正聯手江東豪強,江東世家的那個人。

Timberwolf 發表評論於
結果孫翊因自己的主張送了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