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輩子身處於人比人的天羅地網而渾然不覺,直到在加國開始了退休養老生涯多年以後, 才逐漸悟到這個問題。
何謂人比人?兒時的五好小學生、三好少先隊員,然後就是這個先進那個模範之類,引導你去比,從小孩一直比到老年。學生時代想偷懶嗎?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走進社會以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結果是什麽?心理折磨,常常是"人比人,氣死人"! 也有另一種結果:心理膨脹,"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一般人的個人空間極其有限,幾乎每人都有心理折磨的經曆吧?而掌握公權力的人,則"一覽眾山小",一些倒行逆施,在曆史上給中華民族帶來災難。但這些要上史書的人,自己也天天處於權力爭奪的明槍暗箭甚至腥風血雨之中,想來那也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心理折磨。
從芸芸眾生來看,其實不能怪自己糊塗,幾十年來清醒者能有幾人?社會風氣就是如此,你很難不隨波逐流。更嚴重的是,深入骨髓的價值觀也是這樣,古代詩人也說"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民間俗語也講,"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聞"。如果沒有人比人的價值體係作支撐,何來這些用以勵誌的話語。隻是,其中的合理成份是,推動個人去謀求改變命運。因此,不停地奮鬥,也算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窗口。
擺脫了"人比人"的羈絆,更不要謀求人上人,就不會為別人活,就不會為所謂的"讚揚""社會肯定"而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