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並不起眼的路口,忽然被路邊一塊小小的招牌晃了一下眼,樸素中透著神秘,感覺像是寺廟,但又不是我們熟悉的那種金碧莊嚴的中式廟宇。
停了車往裏走,原來是一座泰廟——風格十分低調。不遠處有兩根木頭樁子上上支起一塊木匾,上麵用紅色的大字寫著“WILLPOWER GARDEN”。
這樣一個荒野的郊區,這樣一處自野地中憑空而起的人工標記,而且可以看出費了不少的氣力和心思!

自此之後,每每經過Kanata,我都忍不住進去繞一圈。
原來這個地方叫做WILLPOWER INSTITUTE OF MEDITATION, 是起源於泰廟的禪修道場,在美國和加拿大還有幾處。

渥太華的這個禪修園林依丘陵而建,能讓公眾涉足的區域,處處見巧思:樹林之間用木頭搭起的懸床、用廢棄輪胎種植的花草、小橋流水與巨木青鬆交錯鋪陳,都是圍繞著溪流和湖水的地貌而設計的,宛如修行者的心靈外化。那些精心打磨的木棧、石橋、溪邊的踏板,不隻是日常的工具,更像是風景,用專注和熱愛,靈魂和靈感在時光中的沉澱。

可惜,今年再次前往時,卻明顯感受到園地的失修。
雜草掩了路,橋麵腐朽。原本形狀優美的兩個池塘裏都成了死水,出口落滿了石頭和木塊,而沒有人來疏通管理。

道場發生了什麽嗎?是什麽讓道場的僧人不再勞作,那曾經最喜歡的木工活也都放下了,連著耕地的鋤頭和修禪的身影……

林間那個別致的木頭懸床也被拆成了一根根木條,不少釘子鏽了,尖利地探出頭,一不小心,隻怕會紮傷到人。

破敗的小木棧橋上,人何在?歌何在?一種感傷和失落湧上心頭。
這樣的園林,或許是耗費了許多年心力才一點一滴建造出來的。如今處處失修,外觀的頹敗,也許意味著,那位靈魂人物已經離開了。
世間之事大抵如此,一旦失去核心的感召,那些隨之生發的因緣際會,也跟著失去了勃發的生命力,慢慢不再鮮活。

走走看看,我帶著茫然和難解的心情往山上走。不想寺廟中正在舉辦活動,據說今天是現任道場法師即將閉關三個月的日子,不少信徒都會趕來拜望祝福。
禪修道場的發起人大師維裏央·西林塔羅尊者已經在兩年前離世了,享年102歲。

樹上掛著的牌子都是第一次來就看到過的,這是那時更加歡喜這樣的道場,完全當作了雞湯一樣的金句。
如今再看,忽然覺得世間的安寧和快樂何其短暫難得,難怪要鄭重地寫下來,時時提醒。
還有這一行字,像是當頭棒喝,忽地點醒了我:
Close your eyes, clear your mind and let it go!
禪修就是學習當下,保持覺性。
忽有了一種釋懷,其實道場的昨日和今日,又或是明日,有什麽可以比較或是感傷的呢。
花開有時,月有圓缺,都是大自然的律動罷了。

禪修的第一步,是“止”。最簡單的練習,叫“觀心不造作”——念頭來,就讓它來,不追、不逐、不抗拒;你隻是在,清醒地在。接受一切變化,不必懊惱或是失落,當下就是唯一的真實。
當下就是讓我們從分離的頭腦世界裏走出來。一旦有頭腦參與,一定是把我們帶到一個不是留戀過去、就是懊惱過去或者是期盼未來、擔心未來這樣一個假象的世界裏。
隻有當下,才能離開過去和未來的世界。

廢棄輪胎花壇變成了半根木樁的花盆,未嚐不是一種可喜,不同形式的美而已。
放鬆下來,禪修的境界,其實是練習一種“放鬆而明亮”的安住:此時此地,一切如是,風吹草動,萬物有序。
道場園林過去呈現的是精巧的手藝,如今回歸自然,便成了萬千浮遊和生物的樂園,有何不可呢?

倒在地上的朽木,雖然失去了挺拔的姿態,卻悄無聲息地滋養著林地和無數微小的生命。苔蘚從裂縫中生出,菌絲在內部織網,螞蟻穿梭,蟲鳥依棲。那些曾經高大挺立的身影,如今以另一種方式,與大地深深相連。
也許正是如此,才懂得“枯朽”不是結束,而是歸根,是另一種形式的綻放。

那塊寫著“WILLPOWER GARDEN”的木牌,靜靜佇立在被雜草覆蓋的河道上,像是在提醒著路人:
真正的意誌力,不是活在過去和未來,而在清醒地接納安住,活在當下。
~~~~~~~~~~~~~~~~~~~~~~~~~~~~~~~~~~~
關於此間大師維裏央·西林塔羅尊者(Luangphor Viriyang Sirintharo),我略微做了 一些研究
Willpower Institute Meditation Centre
https://meditation.willpowerinstitute.com/master-teacher

早期
維裏央·西林塔羅尊者(Luangphor Viriyang Sirintharo)出生於1920年1月7日。他的父親是一位火車站站長,退休後在泰國東北部的嗬叻府(Nakhorn Rachasima)村莊務農。在這裏,維裏央與父母和六個兄弟姐妹一起長大。也是在這個村莊裏,年幼的維裏央經曆了第一次深刻的禪修體驗,這也開啟了他通往覺悟之路的旅程,至今已過去八十多年……
在13歲那年,維裏央有一個好朋友,名叫金。有一天,金邀請他一起去村裏的寺廟上課(當時泰國尚無正規的教育體係,唯一能學習讀寫的地方就是寺廟)。維裏央本不想去,他更願意和金在戶外玩耍,再說他父親已經教會了他讀寫。但金非常堅持,於是維裏央勉強陪她去了寺廟。
他坐在金的旁邊,主持教學的住持看到後馬上提醒他說:男孩子不能坐在女孩旁邊。維裏央非常沮喪!他本來就不願意來,現在還要和朋友分開坐!他隻好默默地挪到角落坐下,準備打發時間,等待從晚上8點到午夜四小時的課程結束。他很快感到無聊,便閉上眼睛,在心裏默念:“我再也不來了!我再也不來了!我再也不來了!”
就在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的靈魂似乎離開了身體,從空中俯瞰著自己的手臂、雙腿,整個身體。他看到了高空的景象,看到了四方的土地,甚至能看到水底!午夜時分,當其他學生準備離開時,他睜開了眼睛。他趕緊攔住住持,向他請教剛才發生的事情。住持驚訝地說:“維裏央,你怎麽能有這麽深刻的禪修體驗?你沒有老師,很多人修行十年也達不到這樣的境界。”
這就是維裏央人生中第一次接觸禪修。那時他的家庭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他也沒有接受過任何打坐或冥想的指導。這也是他後來不斷強調:禪修適合所有信仰背景的人,無論宗教、種族、年齡或性別,人人皆可修行。
大約在同一時期,維裏央曾去田裏采摘西瓜,然後扛著沉重的瓜去市場賣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才回家。他非常疲憊,隻想休息。然而家裏的水缸是空的,他又被要求去河邊打水。他提著兩隻水桶來回走了很多趟,終於把水缸裝滿。正想休息,卻又被告知米缸也空了,需要碾米。吃過晚飯後,他開始舂米。那時沒有機器碾米,他隻能用一根大木杵,靠腳使勁踩在木杠上,反複搗打——他用力地舂啊、舂啊、舂啊!
然後,眼前一黑,他倒在了地上。約一個小時後醒來時,他已經無法動彈,完全癱瘓了!他的父母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請了許多醫生和民間專家來看病,但都說治不了。這位少年隻能躺在家門廊的竹床上忍受痛苦。沒有人知道,他在心中默默發下一個誓願:如果自己能痊愈,他將把餘生獻給人類的福祉。
七天後,一位穿著白衣的隱士來到了他家中。(維裏央後來一直稱這人為“白衣尊者”White Robe。)這位白衣尊者告訴他父親,說自己是來治好兒子的。他父親表示可以試試,但醫生都說兒子已經無藥可救。白衣尊者俯身在男孩耳邊輕聲說道:“我聽到了你的誓願。”然後,他請維裏央將那個誓言大聲說出來。維裏央照做了。
他心想,隻有自己知道那句誓言,若這個人真的知道,說明他也許真的有辦法治好自己。白衣尊者嚼了一些不明物質,三次噴灑在他身上——奇跡發生了!維裏央重新獲得了行動能力,甚至能奔跑,徹底痊愈!
第二天清晨,白衣尊者又來了,讓他再次複述誓言,然後告訴他下午在村裏的寺廟等他。維裏央如約而至,在羅望子樹下見到了白衣尊者。白衣尊者再次請他重複誓言,然後帶他到一片林地,在那裏有一頭水牛。令人驚訝的是,白衣尊者從袋中取出一把刀,迅速割下水牛的尾巴,接著一邊念咒一邊將尾巴接上,看起來並未讓水牛受傷。
之後,這位白衣尊者教給維裏央一段禱詞,並要求他連續十年每天都要誦念,哪怕漏掉一天也要重新開始。維裏央答應了,並遵守了這個承諾。白衣尊者離開後,維裏央再也沒有見過他。
不久之後,維裏央在村中拜了一位老師,正式開始學習。15歲時,他出家成為沙彌,20歲時正式受戒成為比丘。之後的二十年裏,他在泰國的森林與山林中修行,向許多著名高僧學習禪修法門,其中包括法藏公瑪尊者(Phra Ajan Kongma)以及舉世尊崇的曼·布裏達塔長老(Luang Phor Mun, Venerable Acariya Mun Bhuridatta Thera)。
晚年時期
20世紀60年代初,在通過禪修獲得了極大的喜悅與內心的平靜之後,維裏央尊者意識到,如果不將這份智慧分享給世人,將是一種浪費。因此,他決定離開山林隱修的生活,於1963年踏上艱難的旅程,前往曼穀。他在一片沼澤地上安頓下來,當時周圍的“鄰居”隻有蛇。而正是在這裏,他開始建造他的寺廟——法門功寺(Wat Dhammamongkol)。
憑借卓越的禪修技巧和深厚的智慧,維裏央尊者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在他們的幫助下,這座寺廟最終於1985年建成。此後,該項目不斷擴展,如今占地達25英畝,園林幽美,寺廟、教室、禪修場所和其他配套資源齊備。法門功寺如今常住約500名僧侶,維裏央尊者曾長期擔任方丈,為他們提供食宿、教育及禪修指導。
寺內主佛塔是泰國最高的佛塔,同時也是僧侶們上課的地方。此外,他還在寺廟內創辦了一所小學,為周邊因貧困而無法送孩子上學的家庭提供教育機會。寺廟還設有職業培訓中心,讓當地成人學習實用技能,從而獲得就業能力。
寺廟另一重要設施是禪修中心,為希望深入修習禪定的人提供寧靜的學習環境。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20,000名泰國學生從“禪修導師課程”中畢業。
在慈善事業方麵,維裏央尊者多年來也貢獻良多。他曾捐贈資金建立泰國北部清邁府的一家醫院,並創辦了兩所大學,提供行政管理和社會發展方向的研究生課程(其中一所是位於曼穀的泰國國家發展管理學院(NIDA))。
他最宏大的夢想之一是為泰國貧困家庭兒童建立學前教育中心。至今,他已建立 超過570個早教中心,他的最終願景是擴展至全國5000個。
維裏央尊者與加拿大的聯係,始於一次關於“將佛陀形象雕刻於最堅硬天然材料——翡翠” 的異象。1991年,他在冥想中看見一塊巨大的翡翠石沉於水底。就在同一天,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一條河床中發現了一塊 32噸重的翡翠巨石。維裏央尊者籌資購買了這塊奇石,並將其雕刻為一尊坐佛和一尊中國觀音像。
這次與加拿大的接觸,最終促成了他在加拿大多個城市建立禪修中心,並免費提供“禪修導師課程”,包括埃德蒙頓、溫哥華、卡爾加裏、尼亞加拉瀑布、多倫多及渥太華。他也在美國的德州達拉斯和最近的加州洛杉磯設立了禪修中心。
建立這些禪修中心的背後,是維裏央尊者另一個偉大的願景——通過禪修促進世界和平。
自那場奇跡般的康複經曆後,維裏央尊者終身致力於世界和平的推廣。他堅信:隻要世界上有足夠多的人持續禪修,世界和平終將實現。為此,他創立了意誌力禪修基金會(Willpower Institute Foundation),旨在全球建設禪修中心,讓人們學習禪修的理論與實踐。
這段簡要的生平回顧,是維裏央·西林塔羅尊者一生的見證。他確實兌現了13歲時對那位白衣隱士許下的誓言——將一生奉獻於人類福祉。
Willpower Institute Meditation Centre
https://meditation.willpowerinstitute.com/master-teacher

早期
維裏央·西林塔羅尊者(Luangphor Viriyang Sirintharo)出生於1920年1月7日。他的父親是一位火車站站長,退休後在泰國東北部的嗬叻府(Nakhorn Rachasima)村莊務農。在這裏,維裏央與父母和六個兄弟姐妹一起長大。也是在這個村莊裏,年幼的維裏央經曆了第一次深刻的禪修體驗,這也開啟了他通往覺悟之路的旅程,至今已過去八十多年……
在13歲那年,維裏央有一個好朋友,名叫金。有一天,金邀請他一起去村裏的寺廟上課(當時泰國尚無正規的教育體係,唯一能學習讀寫的地方就是寺廟)。維裏央本不想去,他更願意和金在戶外玩耍,再說他父親已經教會了他讀寫。但金非常堅持,於是維裏央勉強陪她去了寺廟。
他坐在金的旁邊,主持教學的住持看到後馬上提醒他說:男孩子不能坐在女孩旁邊。維裏央非常沮喪!他本來就不願意來,現在還要和朋友分開坐!他隻好默默地挪到角落坐下,準備打發時間,等待從晚上8點到午夜四小時的課程結束。他很快感到無聊,便閉上眼睛,在心裏默念:“我再也不來了!我再也不來了!我再也不來了!”
就在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的靈魂似乎離開了身體,從空中俯瞰著自己的手臂、雙腿,整個身體。他看到了高空的景象,看到了四方的土地,甚至能看到水底!午夜時分,當其他學生準備離開時,他睜開了眼睛。他趕緊攔住住持,向他請教剛才發生的事情。住持驚訝地說:“維裏央,你怎麽能有這麽深刻的禪修體驗?你沒有老師,很多人修行十年也達不到這樣的境界。”
這就是維裏央人生中第一次接觸禪修。那時他的家庭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他也沒有接受過任何打坐或冥想的指導。這也是他後來不斷強調:禪修適合所有信仰背景的人,無論宗教、種族、年齡或性別,人人皆可修行。
大約在同一時期,維裏央曾去田裏采摘西瓜,然後扛著沉重的瓜去市場賣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才回家。他非常疲憊,隻想休息。然而家裏的水缸是空的,他又被要求去河邊打水。他提著兩隻水桶來回走了很多趟,終於把水缸裝滿。正想休息,卻又被告知米缸也空了,需要碾米。吃過晚飯後,他開始舂米。那時沒有機器碾米,他隻能用一根大木杵,靠腳使勁踩在木杠上,反複搗打——他用力地舂啊、舂啊、舂啊!
然後,眼前一黑,他倒在了地上。約一個小時後醒來時,他已經無法動彈,完全癱瘓了!他的父母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請了許多醫生和民間專家來看病,但都說治不了。這位少年隻能躺在家門廊的竹床上忍受痛苦。沒有人知道,他在心中默默發下一個誓願:如果自己能痊愈,他將把餘生獻給人類的福祉。
七天後,一位穿著白衣的隱士來到了他家中。(維裏央後來一直稱這人為“白衣尊者”White Robe。)這位白衣尊者告訴他父親,說自己是來治好兒子的。他父親表示可以試試,但醫生都說兒子已經無藥可救。白衣尊者俯身在男孩耳邊輕聲說道:“我聽到了你的誓願。”然後,他請維裏央將那個誓言大聲說出來。維裏央照做了。
他心想,隻有自己知道那句誓言,若這個人真的知道,說明他也許真的有辦法治好自己。白衣尊者嚼了一些不明物質,三次噴灑在他身上——奇跡發生了!維裏央重新獲得了行動能力,甚至能奔跑,徹底痊愈!
第二天清晨,白衣尊者又來了,讓他再次複述誓言,然後告訴他下午在村裏的寺廟等他。維裏央如約而至,在羅望子樹下見到了白衣尊者。白衣尊者再次請他重複誓言,然後帶他到一片林地,在那裏有一頭水牛。令人驚訝的是,白衣尊者從袋中取出一把刀,迅速割下水牛的尾巴,接著一邊念咒一邊將尾巴接上,看起來並未讓水牛受傷。
之後,這位白衣尊者教給維裏央一段禱詞,並要求他連續十年每天都要誦念,哪怕漏掉一天也要重新開始。維裏央答應了,並遵守了這個承諾。白衣尊者離開後,維裏央再也沒有見過他。
不久之後,維裏央在村中拜了一位老師,正式開始學習。15歲時,他出家成為沙彌,20歲時正式受戒成為比丘。之後的二十年裏,他在泰國的森林與山林中修行,向許多著名高僧學習禪修法門,其中包括法藏公瑪尊者(Phra Ajan Kongma)以及舉世尊崇的曼·布裏達塔長老(Luang Phor Mun, Venerable Acariya Mun Bhuridatta Thera)。

20世紀60年代初,在通過禪修獲得了極大的喜悅與內心的平靜之後,維裏央尊者意識到,如果不將這份智慧分享給世人,將是一種浪費。因此,他決定離開山林隱修的生活,於1963年踏上艱難的旅程,前往曼穀。他在一片沼澤地上安頓下來,當時周圍的“鄰居”隻有蛇。而正是在這裏,他開始建造他的寺廟——法門功寺(Wat Dhammamongkol)。
憑借卓越的禪修技巧和深厚的智慧,維裏央尊者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在他們的幫助下,這座寺廟最終於1985年建成。此後,該項目不斷擴展,如今占地達25英畝,園林幽美,寺廟、教室、禪修場所和其他配套資源齊備。法門功寺如今常住約500名僧侶,維裏央尊者曾長期擔任方丈,為他們提供食宿、教育及禪修指導。
寺內主佛塔是泰國最高的佛塔,同時也是僧侶們上課的地方。此外,他還在寺廟內創辦了一所小學,為周邊因貧困而無法送孩子上學的家庭提供教育機會。寺廟還設有職業培訓中心,讓當地成人學習實用技能,從而獲得就業能力。
寺廟另一重要設施是禪修中心,為希望深入修習禪定的人提供寧靜的學習環境。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20,000名泰國學生從“禪修導師課程”中畢業。
在慈善事業方麵,維裏央尊者多年來也貢獻良多。他曾捐贈資金建立泰國北部清邁府的一家醫院,並創辦了兩所大學,提供行政管理和社會發展方向的研究生課程(其中一所是位於曼穀的泰國國家發展管理學院(NIDA))。
他最宏大的夢想之一是為泰國貧困家庭兒童建立學前教育中心。至今,他已建立 超過570個早教中心,他的最終願景是擴展至全國5000個。
維裏央尊者與加拿大的聯係,始於一次關於“將佛陀形象雕刻於最堅硬天然材料——翡翠” 的異象。1991年,他在冥想中看見一塊巨大的翡翠石沉於水底。就在同一天,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一條河床中發現了一塊 32噸重的翡翠巨石。維裏央尊者籌資購買了這塊奇石,並將其雕刻為一尊坐佛和一尊中國觀音像。
這次與加拿大的接觸,最終促成了他在加拿大多個城市建立禪修中心,並免費提供“禪修導師課程”,包括埃德蒙頓、溫哥華、卡爾加裏、尼亞加拉瀑布、多倫多及渥太華。他也在美國的德州達拉斯和最近的加州洛杉磯設立了禪修中心。
建立這些禪修中心的背後,是維裏央尊者另一個偉大的願景——通過禪修促進世界和平。
自那場奇跡般的康複經曆後,維裏央尊者終身致力於世界和平的推廣。他堅信:隻要世界上有足夠多的人持續禪修,世界和平終將實現。為此,他創立了意誌力禪修基金會(Willpower Institute Foundation),旨在全球建設禪修中心,讓人們學習禪修的理論與實踐。
這段簡要的生平回顧,是維裏央·西林塔羅尊者一生的見證。他確實兌現了13歲時對那位白衣隱士許下的誓言——將一生奉獻於人類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