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店鋪
夏天短暫又漫長。短暫,自然是因為快樂而時光飛逝,而飛逝的時光又讓人懷疑這快樂的真實性。所以夏日不妨還是漫長的好。但漫長又會生出無聊,不幸的是,這無聊恰恰又是我們生活的真相。這麽看來,人比起一隻貓,並沒它高明。人的一生都在追逐快樂,克服無聊。而貓呢,它不需要追逐也不需要克服。
今年的夏日與以往不同,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克服無聊:開家小店鋪,經營買賣。
店鋪,當然是開在網上。買賣麽,確切地說應該是賣賣賣。我給自己立下規矩:隻賣東西,絕不買東西。賣什麽呢?珠寶,但是不賣黃金與鑽石,也不賣香奈兒卡地亞。
店鋪開起來,不消兩日,櫥窗就琳琅滿目了起來。那一件件漂亮的小東西都是我在漫長歲月裏一次次的“一見鍾情”。譬如這一套:那是1998年的八月我們在佛羅倫薩le ponte Veccio的珠寶店遇著的,BB對它印象深刻,因為那是他的“半個米” —— 半個million的裏拉。那年一踏進意大利,我們的口袋就闊氣了起來,隨便買點什麽就一擲萬金。這款黃銅為底18K鍍金鑲嵌意大利商人讚不絕口的奧地利水晶共三件:胸針,耳環,戒指。戒指某年夏天在地中海遊泳,被水裏的sirène 悄悄順走了。胸針和耳環,偶爾想起來會拿出看看看,幾乎從來不曾戴過。
金鏈子上大大小小圓潤珍珠,戴在黑色長裙上,是不是很漂亮?隻可惜我也隻戴過一次,那是某個新年前夜。還有的珠寶甚至從來都不曾戴過。這條手鏈,那是某年我們去巴黎歌劇院,在Capucine 大道上的首飾店裏,我一眼相中了它的枝葉,很art nouveau ,也很卡地亞。它在我的首飾盒裏躺了二十多年,連價格標簽都沒有取下來。有太多首飾遭遇著同樣的命運。其實我可以讓它們重獲新生啊!於是就這樣它們在我的小店鋪裏等待新的主人。
店一開張,人就忙起來了。店,它並不擠占我的生活。是我,是我的心開始忙碌起來。這麽一個小櫥窗,不需要進貨,沒有現金流,隻需要接訂單,寄包裹,一個簡單的機器人完全可以勝任。訂單是時有時無的。“時有時無”仿佛一支筆,描繪著我情緒波的形態。常常是在出其不意中來了一個訂單,而苦苦期盼時卻往往什麽都沒有。開心,悵惘,悵惘,開心。。。循環往複。
人真是很奇怪啊!應該說我真是很奇怪啊!賣掉了一套“半個米”的首飾,得了15€,這怎麽就有快樂了?我也不懂為什麽,但就是很快樂。奇妙的是,這套來自意大利的首飾最後也回到了意大利人手中。珍珠項鏈得5€,鍍金卡地亞風格手鏈得15€。。。買東西的人也很奇怪啊!在如今5€連半隻披薩都買不到的年代,為了1€,2€她們會來來回回地討價還價,雖然我猜、我甚至可以肯定周末她們上餐館吃頓晚餐都可以輕輕鬆鬆地花掉300€。1€,2€的價值在小店鋪裏就這樣無限地放大著,超過了時間本身。
有時候我好奇,就會到別人的店鋪裏看看。原來每個人都在賣寶貝,都想把自己的寶貝賣給別人。看別人的寶貝是件危險的事情,它會讓我背叛自己。會“一見鍾情”、會生出無法控製的“擁有欲”。譬如這件,鏤空的銀質胸針,老物件,工藝細致,形態輕盈。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你自己的店鋪裏還有好幾個胸針呢,玫瑰花也有的。” 我忍住了。
下一次,我又看到了它。掛著吊牌安安靜靜地呆在櫥窗裏,吊牌上還標著法郎!我並不覺得它好看。多麽的繁瑣複雜,沒完沒了的細節堆砌在一起,再鑲一個珠子就過分的巴洛克風格!但它又有某種的不同尋常。我不斷地說服自己:“這樣的風格你還從來都沒有過呢。再說,賣主跟你一樣,這麽大一枚也隻要15€!” 背叛自己的結果就是,既買了胸針,又買了耳環。它們的命運會怎樣?不用多想,我已經知道了答案。
開店會遇上很好的人。有時不仔細我會標錯飾品的牌子,把A標成B,就有顧客聯係我給我指正,還告訴我A是個更好的品牌。為了謝她,我要給她更優惠的價格,立減5€,她卻說:“我隻是想讓您知道您的飾品是A家的。” 有的顧客會及時反饋:“Madame, 您的項鏈真的好漂亮!我很開心。”或者是:“Madame, 我女兒非常喜歡您的耳環,她周末要戴著去參加朋友的婚禮呢。”每每這個時候,我就很開心。我想我的首飾也會很開心,如果它們知道開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