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宇文邕打算攻伐北齊,下令邊鎮儲備軍需,增加戍卒;齊人聽聞後,也加強防衛戒備。周柱國於翼向周主進諫說:“兩國疆場相爭,互有勝負,徒然損兵耗糧,無益於大計。不如解除邊境戒備,兩國修好,以使對方懈怠而無防備,然後我方乘隙而進,出其不意,可以一舉攻取他們。”周主采納了他的建議。
周主宇文邕召開府儀同三司伊婁謙入殿,從容地問他說:”朕想用兵,應當先打哪國?“伊婁謙回答說:”齊氏沉溺於倡優,他們的棟梁之將斛律明月已經死於讒言。君臣上下離心,道路之人以目相視,敢怒不敢言,這樣的國家最易攻取。“周主聽了大笑。三月丙辰日(初二),周主派遣伊婁謙和小司寇元衛出使齊國,借以探察對方的虛實和瑕釁。
大將軍楊堅相貌姿態奇偉。畿伯下大夫來和曾對楊堅說:“楊公眼如曙星,無所不照,當會稱王天下,但願忍耐克製誅殺。”
周主宇文邕對待楊堅一向優厚,齊王宇文憲對他說:“普六如堅(楊堅父親楊忠,因功賜姓普六如氏),相貌非凡,臣每見到他,不覺就有畏懼之感,恐怕他並非久為人下之人,請陛下早日除掉他!”周主對楊堅相貌也起了疑心,就問來和的看法,來和騙周主說:“隋國公楊堅是個堅守節操,循規蹈矩之人,可以坐鎮一方;如果作為領軍之將,將會所向無敵,攻無不克。”
丁醜日(二十五日),周主宇文邕下詔伐齊,任命宇文純,司馬消難,達溪震為前三軍總管;宇文盛,侯莫陳瓊,宇文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宇文憲率兵兩萬趨向黎陽,隋國公楊堅,廣寧郡公薛迥率領水師三萬從渭水入黃河,順流東下,侯莫陳芮率部兩萬扼守太行道,李穆率兵三萬守河陽道,常山公於翼率眾兩萬,自安陸向陳,汝進發。
周主率軍將要向河陽進發,內史上士宇文弜說:“齊氏建國,曆經數代;雖說國君無道,但藩鎮人選,尚得其人。現在我方出師,關鍵應是選擇路線。河陽是軍事要衝,對方精兵聚集之處,我方即便全力圍攻,恐怕也難有成效。依臣之見,出兵汾曲,那裏戍守兵員少,山勢較平緩,比較容易攻拔。攻城拔寨,沒有比這兒更好的了。”民部中大夫趙煚也說:“河南,洛陽,四麵受敵,縱使攻取了,也不容易防守。請從河北直指太原,直接傾覆他們的巢穴,可以一舉平定齊國。”遂伯下大夫鮑宏說:“我強齊弱,我治齊亂,何愁不能平定齊國!但先帝以往屢次出兵洛陽,對方既有防備,往往不能取勝。依臣之見,進兵汾,潞,直搗晉陽,出敵不意,似為上策。“周主宇文邕都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
壬午日(三十日),周主親率六萬大軍直插河陰。楊素請求請求統領他父親生前的麾下為先鋒,周主應允了他。
周師進入齊境,周主命令嚴禁砍伐樹木踩踏莊稼,違令者斬。丁未日(二十五日)周主率軍攻下了河陰大城。齊王宇文憲所部攻下武濟城後,進軍包圍洛口,攻克了東,西兩城,縱火焚毀浮橋,斷絕了浮橋通道。齊永橋大都督傅伏從永橋夜入中僤城。周軍攻克南城後,進兵包圍中僤,圍攻二十多天未能攻克。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鎮守金墉城,周主親自率軍攻打,也未能攻克。獨孤永業徹夜幹加二千座馬槽,周人偵知,以為齊救援大軍將到心聲恐慌。
九月,北齊丞相高阿那肱從晉陽率兵前來抵禦周軍,進軍到河陽,適逢周主宇文邕生病。辛酉日(初九)夜,周主宇文邕下令退軍。水軍焚毀舟艦。傅伏向行台乞伏貴和建議說:“周師疲弊,請撥給我精騎兩千去追擊,定可打敗他們。”乞伏貴和不允許。
齊王宇文憲,於翼,李穆等軍,所到之處都獲得勝利,受降或攻克的三十餘座城池,後來都放棄而西還了,隻有王藥城因為位於要害之地,命令儀同三司韓正留守,韓正時隔不久就舉城投降了北齊。
戊寅日(二十六日),周主宇文邕從前線回到長安。此次大軍伐齊,最終無功而返。(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