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荔枝路(Lychee Road)

綠珊瑚 (2025-07-30 05:46:26) 評論 (18)

灣區生活的確方便快捷。這不,七月二十五號號剛剛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長安的荔枝”(Lychee Road), 幾乎是同步,灣區的幾個電影院就放映了。我去看的下午2:30那場,人還不少,上座率約70%。



看完後心情仍在激蕩,特別是片尾曲“廟堂之外”,陳楚生一開口,道不盡小人物的血性與悲壯。  電影結束,我還在影院坐了一會,一直沉浸在電影和歌聲之中。“我當逐明月枕清風,一身坦蕩如城門少年郎”。索性到影院附近吃了碗越南牛肉粉,腦海裏仍回蕩著陳楚生的歌聲,慢慢地 一口口地吃下那碗粉。心情才稍平靜。

一粒甜荔枝,一個苦帝國。於曆史褶皺處,窺人性與時代之殤。



   “世間本不公平,有錢有勢就能前程萬丈,無錢無勢隻能螞蟻爬高牆”,

影片以茘枝為視角,將小人物李善德的名運與荔枝緊密相連,讓觀眾在感受大唐風華的同時,也對職場與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馬伯庸借用杜牧的這句詩,開啟了我們對大唐盛世繁華表下隱秘一角的想象,而電影“長安的荔枝”,細膩深刻地將詩句背後所隱藏的荒誕與殘酷,血淋淋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當唐太宗為博楊貴妃嫣然一笑,輕描淡寫地決定從五千裏之外的嶺南運送鮮荔枝時,荔枝,這一甜蜜的果實,就淪為權力肆意妄為的犧牲品,它不再是大自然的饋贈,而是權力任性揮灑的符號,表現出統治者的荒淫與對百姓疾苦的漠視,而李善德 (大鵬飾)這個倒黴鬼,原本在底層默默的九品小吏,本過著平凡的日子,就這樣毫無防備地被卷入了官場的漩渦中心。

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那隻能保留4日的嶺南荔枝如何色香味不變的保留11日?

李善德拚盡全力去執行這個指令,為趕在貴妃生日品嚐到茘枝,他四處奔走,計算路線,嚐試保鮮方法,(和今世為趕方案加班的打工人毫無二致。)李善德說:“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李善徳精通算數,但怎麽算也算不過權貴。算得懂數字,算不懂當權者的心。恰恰因為他把事當回事兒,反倒礙了地方官場和上級官場的眼,他們百般刁難,迫害。因為如果小小的李善德做到了,就盡顯出他們的無能和不作為。正如杜少陵(張若昀飾)提點他說:做官之道,和光同塵,雨露均沾,花花轎子眾人抬。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背後,是驛站逃離,百姓流離,旅途上跑死的驛馬,枯槁民夫累死在途中無人收屍,因強征賦稅而流離失所的百姓…,而紮心的是,貴妃根本沒吃那顆荔枝!權貴的一時興起,碾碎了無數人的一生。



“流程,是強者不必遵循的規矩”,右相楊國忠這句話,正是李善德與阿僮、蘇諒、林邑奴這群“螞蟻”必須用血肉之軀攀爬的高牆的殘酷注腳。——他們耗盡心力遵守的規則,計算的裏程,改良的保鮮法,在權力眼中不過是可以隨意揉碎的廢紙。正如片尾曲陳楚生所唱:有人螞蟻爬高牆,也隻想有個牆縫等月光。而這群被“流程”壓榨的螞蟻,卻在彼此的托舉中迸發出光芒。



影片用荔枝視角拍長安繁華,又用破碎山河撕開盛世假象,甜的是荔枝,苦的是蒼生。

電影結尾,戰火中的長安和杜甫(張若 昀飾)的杜少陵詩集交錯,原來荔枝隻是引子,影片想說:所有盛世,都是百姓拿命墊出來的。當安史之亂的馬蹄聲隱約可聞時,觀眾就明白了:李善德拚死送到的,不是茘枝,而是盛唐的訃告與挽歌。長安的荔枝,曾是盛唐的點綴,也是亂世的注腳。

“長安的荔枝”不僅是部曆史劇,更像是一麵照向當代社畜的鏡子,讓人引起共情。李善德官場(職場)上遭遇的“背鍋文化”“替罪羊,踢皮球”,這些流程陷阱,像極了被PPT和報表淹沒的職場人;還有他身上背的長安房貸,運送荔枝的deadline的焦慮, 歌詞裏那句“我敬千軍萬馬蹄下那朵花,敬來路,敬高山”,是送給所有螞蟻的。

你看 誰家年少

布衣簡衫 千裏入繁華

好城 無限風光

有人前程一萬丈

有人螞蟻爬高牆

也隻想有個 牆縫等月光

低著頭 也有月亮

照他步履忙 風來雨往

可知 盡是險關

盡是盤算 盡是霧茫茫

可知 功勞本上

未必論著功行賞

多少清白的願望

就有多少張 染黑它的網

名和祿 一把算盤

叮叮當當響

我當 逐明月枕清風

一身坦蕩如城門少年郎

我當 工有所償 學有所用

無人欺我無依傍

我當 敬來路敬高山

敬春日花開花落的街巷

我當 敬那廟堂之外的月光

敬挑夫一碗茶湯 賺一鬥米小小的筐

爹爹在長安行商 平了賦稅還有盈賬

節日裏河燈有光 舞姬個個腿腳有傷

小沙彌搖搖晃晃 追得貓兒躍過紅牆

再大的 樓宇城郭

再小的 市井煙火

不過是 你你我我

一步步 往前磕

沒仰仗誰的光 也沒投靠誰的髒

沒得過獎賞卻也 沒揮舞棍棒

也罷 明了暗話

心照可宣 無愧天地間

酒來 一杯敢當

致我年少誌高昂

致我半生無名揚

也鬥個膽去拆世間的謊

有得是 冠冕堂皇

缺我又何妨

我當 逐明月枕清風

一身坦蕩如城門少年郎

我當 工有所償 學有所用

無人欺我無依傍

我當 敬來路敬高山

敬春日花開花落的街巷

我當 敬那廟堂之外的月光

我當 逐明月枕清風

一身坦蕩明晃晃斥魍魎

我當 工有所償 學有所用

無人笑我不自量

我當 見長河水湯湯

誰千古留名不過紙半張

我當 赴那無名無狀的月光

遙遙一抬手 致萬鄉 致盛唐

致我生如塵 世無雙 風一揚

願這世間王侯與稚兒 皆可沐朝陽

我敬 千軍萬馬蹄下 那朵花

我敬 燕兒滿口泥 安的家

這首片尾曲,是電影的點晴之筆。戲謔的歌詞透著命運的悲涼。是對每一步都不容易的體諒與致敬。

現在正是荔枝上市季節,超市裏賣的產地有中國大陸的,墨西哥的,還有佛羅裏達的,果皮俏麗並帶有蠟質光澤,果肉晶瑩透明,脆甜多汁。現代的保鮮技術早已成熟,放在冰箱裏十天半月都沒問題。保鮮方法很多。



但回想起幾十年前,我小時候吃的荔枝還大都是罐頭瓶裝的。有時家裏買的新鮮荔枝,據說是空運到北京的,也是挑出一半已變味不能吃的扔掉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研究所裏有位從美國進修回來的研究員,帶回了保鮮液的配方和技術,他們組和嶺南的荔枝種植基地合作,將保鮮液噴灑在樹上,再採摘,還有噴灑在倉庫裏的鮮果上的,取得很多實驗數據,大大的提高了茘枝的保鮮期,這項技術獲得了科技進步獎。嶺南的荔枝園為感謝他們,還送給我們所一大卡車的荔枝,所裏每個人都分得了幾斤。



一顆荔枝串聯起曆史、職場與人生。

電影的演員陣容也很強大。劉德華飾演的楊國忠,眼神中透露出的壓迫感,讓人不寒而栗;常遠飾演的公公,陰柔狠勁;張若昀飾演的杜少陵,雖然戲份不多,但讓人感到他的真誠與善良;楊冪飾演的鄭玉婷,每個眼神都充滿了情感,人物很立體;白客的表演也讓人眼前一亮。大鵬飾演的李善德是演得真好,從初入官場眼裏帶光的有誌青年,變成送荔枝入長安的那個滿頭白發,眼底滄桑的落魄中年,使人感歎官場對人的摧殘。



“長安的荔枝” 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