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心語(32)血液粘稠度是個什麽鬼?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醫路心語,一位美國華人心髒科醫生的行醫筆記

32. 血液粘稠度是個什麽鬼?

作為心髒科醫生,經常被中國國內的親戚朋友問到血液粘稠度檢查(在國內是一個體檢項目)以及血液粘稠和心血管病之間的關係,而且國內朋友還經常向我轉發有關血液粘稠的文章和視頻。轉發的文章還告訴大眾血液粘稠度高的症狀是“晨起頭暈,晚上清醒”,“午餐後犯困”,“蹲著幹活氣短”和“陣發性視力模糊”。然後是各種討論治療血液粘稠的食療和保健品。還有一個“養生匯”的視頻,一個專家人物自稱搞心血管很多年,說到心血管意外好發早晨6點到9點的最主要原因是晨間血液粘稠度高,睡前多喝水就可以預防了。

我的第一反應是,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國人真是急病亂投醫,什麽都可以忽悠。

血液粘稠度是什麽,我當然知道,醫學院生理課上就學過,就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阻力,血液越稠阻力越大。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其中紅細胞占了幾乎50%的血液體積,因此血液粘稠度主要絕對於紅細胞的多少和結構狀態,以及血漿蛋白的組成(包括脂蛋白)。可以看到,影響粘稠度主要是一些特殊的血液性疾病,常見的高血粘度綜合症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和多發性骨髓瘤等等。其他的因素還包括吸煙,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炎症反應,脫水等也可以影響血液粘稠度的變化。比如,常規血液檢查都要求晨間空腹,這樣可以產生輕度的脫水而導致粘稠度增高。如此多的因素可以影響結果,因此結果不能說明單一問題和得到解決此問題的途徑,所以這個血液粘稠度檢查非常的不特異性,換句話說,它的高低結果沒有臨床意義,在體檢時測和不測一個樣。隻有在上述不多見的血液疾病診療時有一些使用價值,但是往往也是輔助,那些特殊的血液疾病有各自的特異性診斷檢查。當然真有這些情況出現則需要血液科專科會診,治療手段往往是特殊的血漿置換和放血治療,太過專業,不在這裏做討論。本人在美國做心髒科醫生這麽多年,我還真沒有開過一次血液粘稠度的化驗單。中國國內遍地開花的“血液粘稠”是在偷換概念誤導大眾,更多的是為了商業利益而做的宣傳。上麵所說的那些症狀,“晨起頭暈,晚上清醒”,“午餐後犯困”,“蹲著幹活氣短”,與血液粘稠度高低沒有關係。如果確實存在少見的“高血粘度綜合症”表現,症狀是自發性的粘膜出血,視網膜病變引起的視覺障礙,神經係統症狀包括頭痛,眩暈,癲癇發作和昏迷,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那麽,現代醫學如何認為血液粘稠度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確實有一些研究關於血液粘稠度和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有部分長期性的研究發現粘稠度與心梗,中風和心髒疾病有關。一項歐洲的研究發現在8年的隨訪中血粘度高的人群比血粘度低的人群有更多的心梗發生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當然也有很多無關聯的研究結果。我們需要看到影響血粘度的因素包括吸煙,高血脂,高血壓,肥胖和炎症反應等等,這些同樣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有一項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研究發現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20年前有一項研究發現經常獻血的男性人群有較低的心血管病發生率。獻血可以降低紅細胞數而降低血粘度,但是長期慢性的放血而產生的缺鐵狀態又增加血粘度。較低的心血管病發生率或許是來自經常獻血的人群平時的生活方式更為健康。因此,血粘度和心血管疾病很可能是受到相同因素作用的並行的兩種狀態,而不是因果關聯。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措施依然是,戒煙,健康飲食,加強鍛煉,控製體重,控製血脂,控製血壓,控製血糖的基本原則。

那麽,清晨心血管意外多發的原因是什麽?

有數據表明在清晨心血管意外更易發生而且更為嚴重。很多研究指出這一現象更多的是生物活動晝夜周期的表現而不是行為的導致。清晨時人體的激素水平和神經遞質升高而最為波動,影響血壓變化,心髒血管更處於應激狀態,更易發生心血管意外。有部分學者認為夜間的脫水狀態也可能是作為一個促發因素,因為脫水可以增加心髒應急而加快心率,但是目前沒有數據支持。

回到開頭專家的話題,有一點專家是對的,就是保持身體水分充足,避免脫水狀態。長期慢性脫水對身體不利,對心血管也有害處。有一項6年的調查研究發現一天飲水5杯以上的人群比一天飲水2杯和2杯以下的人群更少死於心髒疾病。

那麽,多少飲水量是合適的?

醫學上沒有具體飲水量的推薦和限製,建議聽從自身的需求,保持體內水份出入平衡。在口渴出汗運動時應該增加飲水量,平時沒有必要強求飲入過多水份。水份的攝入中建議足量的水果和蔬菜,它們同樣是水份的來源,而且可以提供礦物質,維他命和纖維素。老年人由於口渴中樞會有障礙,需要定點提醒飲水防範脫水發生。如果不影響睡眠的情況下,睡前飲水,不反對。

在一些特殊的疾病情況下,比如心衰,腎髒疾病等等,有飲水量的限製,需要遵從醫囑。

血液粘稠度不是個什麽鬼,查不查意義不大,體檢檢測完全沒有必要。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以減少危險因素為主。飲水多少聽從身體,同時避免脫水。

zhige 發表評論於
又長知識了。謝謝!
鳥鳴鶯鶯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學到了。真的要聽從美國的專業人士的意見。國內太多忽悠人的信息非常誤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