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兒天地

菲兒天地 名博

2025回國 (10) 親臨20世紀的曆史轉折點。。。。

菲兒天地 (2025-05-26 08:03:19) 評論 (88)
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是美國的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這個節日不僅是美國人表達愛國情懷的重要時刻,也象征著夏季的正式開始。許多人會選擇燒烤、野餐或外出旅行,因此無論是公路還是機場,都會迎來出行高峰。

趁著長周末我們也出城轉了轉。緬懷烈士,參觀了紀念碑。

去了outlet,買了些衣服和鞋子。現在購物都盡量克製自己,隻買真正會穿、會用的東西,不想讓它們回家後就閑置堆在一邊。

中午嚐試了下烏克蘭菜,第一次吃烏克蘭飯。在上海環球港住的時候看到頂樓的平台上有一家烏克蘭餐廳,但一直沒來得及去試。點的魚和雞,味道都一般,不過他們的紅菜頭湯(Ukrainian Borsch)倒是非常有特色,裏麵有豬肉,牛肉,雞肉,“Boiled potatoes and cabbage dressed with onion, carrot, beets, and tomato roasting”,碟子裏的cream 我沒有放,覺得已經夠油了。Borsch比俄國的濃湯要更豐富一點,口感很特別,一點點微酸甜,很好喝。米飯裏麵有各色蔬菜,也挺健康。色拉是切得細細的cabbage和dill混搭,裏麵有一點點橄欖油,特別的清香,回頭可以山寨。:)

自1971年起,陣亡將士紀念日被正式設立為美國聯邦法定假日,旨在緬懷並致敬那些為保家衛國英勇犧牲的將士。正是他們無畏的奉獻,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自由與安寧。

每逢紀念日,全國各地都會在國家公墓和紀念碑前舉行莊嚴儀式——在退伍軍人的墓前插上國旗,獻上鮮花,以此表達對他們犧牲精神的深切敬意。

令人痛心的是,在世界的許多角落,戰火仍未停歇,和平依舊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我們緬懷逝者,更應銘記戰爭的代價,珍惜每一份來之不易的和平。。。。。

在今天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紀念日,我想特別回顧一下我們4月份回國旅程中經過的夏威夷歐胡島的珍珠港(Pearl Harbor)。

重訪珍珠港,是一次心靈的凝視,也是對曆史的深深致敬。

珍珠港的名字如雷灌耳,每一個對曆史略有了解的人來說都對它不會陌生,它是美國夏威夷州瓦胡島南岸的一個深水良港,位於檀香山市附近,居於太平洋中央,因其重要的戰略軍事地位而聞名,早在19世紀末,美國就在珍珠港建成了海軍基地。

自20世紀30年代起,日本奉行軍國主義政策,於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發動“七七事變”全麵發動侵華戰爭。日本希望建立“東亞共榮圈”,成為亞洲霸主。但中華民國堅持抵抗,拒不投降,成為日本“東亞共榮圈”的絆腳石。中國從1937年起堅持抗戰四年多,有效牽製了大量日軍主力,迫使日本長期深陷中國戰場,無法實現“速戰速決”。

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的資源(特別是石油、橡膠、鋼鐵等)嚴重依賴海外輸入,尤其依賴從美國、英國、荷蘭控製的殖民地的進口。日本在中國戰場久攻不下,不得不謀求向南擴張,侵占東南亞資源區,這一步驟觸犯了美國、英國、荷蘭等利益,從而引發對日製裁,形成最終危機。

隨著日本於1940年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並逐步向東南亞擴張,美國的政策從中立轉向對日本實施經濟製裁,並強化對中國的援助,美日矛盾日益激化。

1941年春, 美日進行了一係列的談判,日本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解除對日製裁,要求美國承認其在中國的既得利益。 美國不想直接介入與日本的戰爭,但希望通過外交談判來堅持中國主權完整,反對武力侵略, 要求日本無條件撤出包括滿洲的全中國。這些是日本軍部和政府激進派不能放棄的底線,戰火因此一觸即發。美國堅持在中國問題上主持正義是珍珠港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1年,美國、英國和荷蘭聯合對日實施禁運,尤其是1941年美國切斷對日石油出口,日本國內石油儲備隻夠用不到一年半,對日本構成致命打擊,戰爭機器若無石油將徹底癱瘓。

在資源即將枯竭、談判無果的情況下,日本決定先發製人,試圖通過重創美軍艦隊來贏得短期內的戰略主動,掃清其在東南亞擴張的障礙。

決定與美國開戰後,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改變了原先反戰的意見提出了必須先發製人,轟炸珍珠港的危險計劃,迫使美國與日定和約。



那天檀香山的陽光透過雲層灑在珍珠港平靜的水麵上,波光粼粼,仿佛這個世界從未經曆過戰爭的陰影。

誰又能想到,1941年的12月7日,這片看似寧靜的水域幾分鍾內便陷入火海。。。。。。





那天早上日本聯合艦隊出動六艘航母、超過350架飛機,在未宣戰的情況下發動了兩波進攻,突襲美軍太平洋艦隊。美軍7艘戰列艦受損,其中亞利桑那號(USS Arizona)被一枚穿甲炸彈擊中彈藥庫,爆炸瞬間即沉,造成1177名官兵殉職。這個突然襲擊造成美軍超過2400人死亡,戰列艦亞利桑那號等多艘艦艇被毀或嚴重受損。



日本原本想要駐華盛頓大使在偷襲珍珠港之前向美國政府提交宣戰書,但由於翻譯花了過多的時間,一直到在珍珠港被襲擊了一個多小時後美國政府才收到日本大使的宣戰書,不宣而戰的醜惡行為不僅違反了戰爭道德,而且違反了《關於戰爭開始的公約》(海牙第三公約),激起了美國上下對日本的同仇敵愾。

珍珠港被炸後的第二天,羅斯福總統在國會兩院會議上宣布: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個將永遠臭名昭著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突然遭到日本帝國的海軍和空軍的蓄意襲擊。” 在簡短而有力的演講後,他要求國會批準宣布美日戰爭狀態的決議。 參議院以82票對0票通過了對日戰爭法案,眾議院以388票對1票通過了該決議。

蔣介石:“太平洋戰爭已正式開始,東亞新局麵已形成,中國再也不是孤軍作戰。” “日寇肆行無道,終致激起世界憤怒;美軍奮起還擊,實我中華抗戰多年所結正義之果。”  

丘吉爾也發言: “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憤怒到極點。它結束了英美之間所有的政策分歧,也使我們獲得了無可匹敵的盟友。” “他們打醒了美國人,把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拖入戰爭……日本在短期內贏得戰術勝利,卻從此注定了失敗。” “我那時唯一的念頭就是——我們贏了戰爭。”

曆史學家John Toland總結道:“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的話,這個轉折點不是不列顛之戰,不是阿拉曼戰役,不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也不是意大利的覆滅,而是珍珠港事件,它讓羅斯福得以去做他需要做的事情,同時也決定了德國和日本的命運。”



白色長條形建築,就是亞利桑那紀念館,下方是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紀念館靜靜地橫跨在水麵上,潔白如練,與海水和天空形成鮮明對比。牆上一塊潔白石碑上,刻滿了1177名殉職者的名字。就像海軍5星上將尼米茲所說,他們像親兄弟一樣並肩作戰,現在又肩並肩沉睡於此,成為曆史的遺跡。

這張網圖,其它原創





珍珠港事件是美國全麵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從此,美國不再是“孤立主義”國家。全麵動員參戰,最終扭轉戰爭局勢,主導了太平洋戰場,並最終在1945年擊敗法西斯聯盟,而成為全球事務的主導者。



盟軍在密蘇裏號(USS Missouri)上舉行日本簽字投降儀式。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不僅因為其強大的資源、工業和軍力,更因為有無數將士浴血奮戰、為國捐軀。他們用生命捍衛了自由與正義,奠定了和平的基礎。

珍珠港紀念館不僅是對戰爭曆史的紀念,更是對那些英烈們的致敬。我們當銘記他們的勇敢與犧牲,更應自問:如何才能配得上他們的付出?

緬懷他們,是一次對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對未來的提醒。



Happy Memorial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