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3)怨(4)樓間。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5)。倒流河漢(6)入杯盤。
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7)忍淚看。
1. 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
2. 玉指:比喻女子潔白纖細的手指。
3. 羌管:即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管樂器,其聲淒切、哀傷。
4. 怨:哀怨、哀傷。
5. 團團:形容月圓。
6. 河漢:即銀河。
7. 吳姬:江南的女子。
劉著(生卒年不詳),字鵬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潛山)人。宋徽宗政和、宣和(1111-1125年)年間登進士第。劉著原是北宋人,金國滅北宋後久居北國,入仕為官。年過六十入金國翰林院,參與修撰典籍。後出守武遂(位於今河北徐水縣),官終於忻州刺史。劉著生長於舒州皖城玉照鄉,故晚年後號“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
劉著在《金史》中無傳,事跡和詩文輯於元好問的《中州集》和《中州樂府》中。劉著的詞風清疏俊朗,別具一格。題材多反映身世之感和憶國懷鄉之情。劉著現存詩38首,詞1首。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1.
唐風:今天我們賞析的這首《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是金朝初年詩/詞人劉著的作品。靖康之難,金朝亡北宋,此時不少的北宋學人因種種原因沒有南渡。當時北方的主要作家,都是由宋入金的屈仕。他們的作品,當然就深受北宋文風的影響。而且在他們的作品中,對亡國的痛惜、對家鄉的思念、對為金國服務的愧疚,常是他們作品的主要題材。
宋雨:劉著的這首《鷓鴣天》,從字麵看,是寫作者寓居金國北地,懷念遠在江南的一位女子的懷人之作。它像是一首既酸楚哀愁,又有幾分豪邁俊朗的愛情詞,飽含無限深情。但仔細讀來,其中又蘊含著刻骨銘心的亡國之痛。
唐風:總體而言,寓居國外的人對於故國的向心力和歸屬感一般是與其成長的時代密切相關的。比如元好問出生的時候,他已經是靖康之變之後的三代人。而且那時候金朝也走向治世,對漢族人的壓迫和歧視也減弱。所以對他們來說,金國就是他們的祖國,而進犯和消滅金朝的蒙古人是他們心中的仇敵。
宋雨:即使是辛棄疾這一代,因為出生在被金國占領的北方,歸屬感也大大減弱了。辛棄疾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因為他從小受到祖父的影響和教育。像他這樣的人並不多。比如他的師兄、金國著名的學人和大臣黨懷英,就根本沒有什麽“恢複中原”的意識。他後來還作為金國的使臣出訪過南宋,不知與一心“殺賊”的師弟辛棄疾是否有重逢。
唐風:相比較而言,像劉著這種家鄉在長江流域,自己在北宋晚期進士及第,又在南方有親人和感情紐帶的人,心情則完全不一樣。而且,金國剛剛推翻北宋的時候,對漢族人是很殘暴的。金國統治者不僅掠奪中原老百姓的財產和土地,而且還有種族滅絕行為。一方麵是肉體的誅殺,另一方麵是文化方麵的滅絕,如強迫漢人削發易服。然而,漢人的基因庫和文化傳統實在是太深厚了,幾十年以後,金國皇帝痛苦地認識到,被同化的其實是他們。
宋雨:有學者研究總結認為,在金國滅北宋以後的一段時期內,金國統治者將其治下的人分為五等: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漢人和南人。這裏“漢人”是指原先遼國(契丹政權)土地上的漢人。遼國被金國所滅後,這些漢人自然成了金國子民。而“南人”是生活在河北、河南和山東等地區的原北宋遺民。北宋亡國後,這些地方的漢族百姓便受到金朝的殘暴統治。
唐風:在這樣的背景下,可想而知困居中原地區的劉著是什麽心情。他周圍的漢族百姓,包括他本人都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南人”。而另一方麵,他又是讀書人,在一定程度又是被金國統治者所用的。因為宋朝的半壁江山實在是太大了,人數有限的漁獵民族女真人不可能管理得過來。於是他們不得不吸納留在北方的原北宋仕人進入他們的官僚隊伍。當時像劉著這樣的情況,人數不少,不乏背景顯赫者。比如常與他有詩歌唱和的吳激(字彥高),是北宋宰相吳栻之子,還是大書法家、畫家家米芾的女婿。
宋雨:各人的人生軌跡不一樣。劉著寓居北方的原因不詳。吳激則是在北宋末年作為朝廷的使臣,被金國強行扣下的。還有一位,在金國做到宰相,其詩詞被元好問譽為“國朝第一手”的蔡鬆年。他在北宋末年隨父親守衛燕山府,因不敵金軍而投降,後在金國入仕。這些人在金國,大多有事二主的複雜心情。
唐風:劉著原先的背景不詳,可能來自一般的人家。我們隻知道他是是舒州皖城(今安徽潛山人)。在他之前二百多年的晚唐,那個地方還出了一位詩人曹鬆。他雖然在唐代詩人中名聲不顯赫,但那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卻是千古名句。家鄉的人民也為出了這樣一位詩人而自豪。有文章說,家鄉至今流傳一些關於曹家的諺語和歇後語,“來源於劉著對曹鬆詩歌傳承的接納和排斥”。“排斥”之說,除非有明確的根據,否則是牽強的。晚二百年的劉著有什麽道理和能力去“排斥”一位家鄉的先輩名人?
宋雨:另一個關於劉著生平的訛誤是,有文獻說他曾經給官員、學問家劉祁做的副手,編修後者的十四卷《歸潛誌》。還說“其中劉著的言論非常豐富,對後世的有關金史的文學、文化,以及哲學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可是,劉祁是金末元初人(出生於1203年,與元好問同時代),他比劉著至少要晚100年。他倆怎麽可能碰上麵,劉著還做他的“副手”?純粹是訛傳。
唐風:好,現在我們來賞析一下這首優美、真摯的小令。前兩句“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笛怨樓間”,追懷往日那難舍難分的離別。“山城”是作者與情人分離之處,並未明指。“雪照”即冰雪映照。“玉指寒”是一語雙關的,既表天氣的寒冷,又示分離時的淒楚與寒意。這裏描寫手指,是因為第二句,顯然是女子在吹笛子。
宋雨: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管樂器,其聲淒切哀婉。範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中有“羌管悠悠霜滿地”,其中羌笛聲也反映類似的情感。羌笛聲一起,樓中便彌漫著哀怨之情。有人認為這兩句似化用南唐中主李璟的“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有可能。不過對熟讀詩書者,這樣的借鑒也許是下意識的。
唐風:“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是感情真摯的兩句。江南的梅花花開花落,不知已經多少次了。而自己在天涯漂泊,兩鬢已經斑白。作者這樣顯示長久的分別和再見的無望,令人黯然神傷。
宋雨:其實,僅從格律上講,這兩句是有缺點的。我們原先說過‘鷓鴣天’這個詞牌是從七律演變而來。同七律一樣,它的三、四兩句是要求對仗的。但本詩的這兩句卻不對仗。作者不可能不知道格律的要求,也一定有能力造出對仗句。但也許就這兩句而言,他認為目前這樣的句式最能表達自己的感情,就不去強行對仗了。
唐風:可能是這樣。即便是近體詩(律詩和絕句)也還是應該遵循境界為上、格律次之的原則。或者像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說的那樣:“不以詞害意”。劉著不是名家,詞僅有此一首存世,但它卻受到很多人的欣賞,我們也將其選入。因為它立意的高明和在其他方麵表現出的技法,並未被一處格律上的小缺點所掩蓋。
宋雨:本詞的上下片是承接的,過片沒有轉折,而是繼續抒發情懷。“星點點,月團團”一句,應該是化用西漢班婕妤的《怨歌行》(又稱《團扇歌》)中“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一句。 班婕妤是漢成帝有才學的嬪妃,曾得專寵。趙飛燕姐妹入宮後,她被疏遠…… 詞的下麵一句“倒流河漢入杯盤”,你是怎麽理解的?
唐風:這句顯豪放,大有“盡挹西江,細斟北鬥”(張孝祥《念奴嬌》)的氣概。但把銀河倒進杯子裏,意思的確不太好理解。有分析說它化用了李賀“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飲酒》)的意境,開懷暢飲,讓一腔愁緒徹底被忘卻或清除。但我想是不是還有另一層意思,即銀漢與七夕情人相會有關。詞人想表達的意思,也可能是在酒酣之中,讓時光倒流,再次體味當年在一起的時刻。
宋雨:你的理解有道理,應算一解。最後兩句,也是既深情又豪邁的佳句。“翰林風月三千首”直接“抄”歐陽修的《贈王安石》一詩中的“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翰林”指李白,因為他做過翰林待詔;“吏部”指韓愈,因為他晚年任吏部侍郎。歐陽修的詩本意是稱讚王安石的詩能與李白、文能與韓愈相媲美。
唐風:這裏劉著直接借用,說自己作為翰林學士,有感情為愛人寫三千首詩詞。“三千”當然是虛數,也不一定顯示自己如李白那樣有詩才,但卻是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我們多次說過,化用前人的詩句在古詩詞中是很常見的。它不是抄襲,而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化用者都對原句的用詞或句式進行一些改動。
宋雨:直接拿來用的情況也是有的。比如五代十國時期牛希濟的《生查子》中有“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兩句,北宋大家賀鑄就直接借用。中唐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銅仙人辭漢歌》)寫得太好了,不僅歐陽修和賀鑄照抄,近代毛澤東也照抄。
唐風:作者寫出這“三千首”詩詞,是要“寄與吳姬忍淚看”。詞人相信自己的滿腔的情愛,是一定會讓愛人感動的。小令有限的篇幅,隻能到此為止了。注意最後一個字“看”,現在普通話讀去聲(第四聲,仄聲),可是在宋末之前,它是陰平發音(第一聲)。在唐詩宋詞中它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念平聲kan1(如“堪”)。除了本詞,還有我們前麵賞析過的“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杜甫《月夜》),“從今嫋嫋盈盈處,誰複端端正正看”(範成大《鷓鴣天·休舞銀貂小契丹》)等等。
宋雨:這是一首令人感動的小令,深情真摯,又健朗豪邁,表達的角度、分寸和用字都顯示了作者的功力。清末詞學家周頤在其《蕙風詞話》說:“金源人詞作爽清疏,自成格調。”這首詞就很好地顯示了這一點,的確是一首佳作。但我有一個問題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認為這是一首純愛情詞呢,還是作者有所寄托?
唐風:目前,幾乎所有的詞解都是將本詞作為愛情詞來解讀的。然而,為什麽作者60多歲成了金國翰林學士之後,又為幾十年前的女子寫這樣一首詞呢?我倒是覺得,這首詞有可能是假借懷念“吳姬”,寄托詞人對故國的感情。第一、二句寫得很美、卻很虛幻,像是在“造境”;第三句中“江南梅花幾度發”,顯然是對故國的懷念。詞中“吳姬”或暗指南宋。最後兩句可能是期望故國對他的情懷有所理解,對他在金國為官有所原諒。結合劉著有多首詩作表達對故國的懷念,以及他晚年字號“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的事實,我對上麵的猜測是有一定信心的。
===========
【論壇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romance/100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