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歐洲之行是女兒計劃的,她的興趣主要是逛街,看她喜歡的化妝品,時尚及體驗她計劃好的小咖啡屋。根據各自愛好和時間許可,有時我們陪她一起逛,有時她自己獨自地逛。好在倫敦的公共交通十分方便,而且用信用卡掃一下就可乘車,不用買車票。
科芬園(Covent Garden)
科芬園位於倫敦市中心西區,位於聖馬丁巷(St Martin's Lane)和德魯裏巷(Drury Lane)之間,橫跨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和卡姆登(Camden)兩個行政區,從我們住的的酒店走到那裏僅需10幾分鍾,是倫敦最著名、最有藝術氣息的廣場之一,也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女兒是想去那裏看香奈兒的快閃商店。


科芬園以曆史悠久的集市、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以及豐富的文化和娛樂活動而聞名,其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最初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菜園,後發展為水果和蔬菜市場。1974年,傳統果蔬市場搬遷至九榆樹(Nine Elms),原址於1980年改建為現代購物和旅遊中心,保留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風貌。

蘋果市場(Apple Market)是Covent Garden的核心市場及經典部分,位於市場大樓(Market Building)的中心,是一座19世紀的柱廊式建築。它曾是全球知名的果蔬市場,如今轉型為手工藝品和特色商品市場。市場每周營業,具體特色如下:

周二至周日:攤位主要出售手工珠寶、版畫、水彩畫、陶瓷、香皂等獨特的手工藝品,吸引尋找獨特禮物的遊客。

周一:專注於古董和收藏品,包括維多利亞時代和愛德華時代的珠寶、銀器、陶瓷等,深受收藏愛好者歡迎。
市場周圍還有精品店、咖啡館和餐廳,營造出熱鬧而優雅的氛圍,常有街頭藝人表演,如音樂家、魔術師和啞劇演員,為遊客增添樂趣。

這裏是人們邊吃飯休閑,邊欣賞小提琴演奏, 好不悠閑。

街邊雜耍和魔術師表演。


Covent Garden因其開放的廣場和曆史氛圍,香奈兒在此舉辦快閃活動(pop-up experiences)及推銷活動, 設了三個戶外展廳。我們與女兒一道也就參與活動了,冰淇淩還是很可口的。



科芬園Covent Garden不僅是一個購物目的地,還因其劇院、博物館(如倫敦交通博物館)和曆史建築(如演員教堂St Paul's Church)。
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

Royal Opera House(皇家歌劇院)位於倫敦科芬園(Covent Garden)旁,是英國最重要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也是世界頂尖的歌劇與芭蕾舞劇院。最初建於1732年,經曆過幾次火災與重建,今天看到的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改建後的模樣。主要駐團:英國皇家歌劇團(The Royal Opera)及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

聖保羅教堂(Covent Garden St Paul’s Church, 昵稱演員教堂,The Actors’ Church)因為這裏自17世紀以來,一直與倫敦戲劇界關係密切,附近的皇家歌劇院、劇院區的演員們都與這裏有深厚聯係。建於1630年代,由著名建築師伊尼戈·瓊斯(Inigo Jones)設計,是倫敦第一座以古典風格(Palladian style)建造的教堂之一。不要與聖保羅大教堂搞混了,後者的英文是 St Paul's Cathedral, 不是Church。

普拉達咖啡屋(Prada Cafe)
位於倫敦Knightsbridge的Harrods百貨商店內,2023年3月31日正式開業,原計劃為限時活動至2024年1月7日,但由於人氣高漲,已延長運營至2025年4月, 女兒一定要在關店之前來此。

這是一家以普拉達品牌美學為核心的咖啡廳,融合米蘭傳統與現代奢華,提供獨特的用餐體驗,兼具時尚與美食。底色是淺綠色(普拉達標誌性的薄荷綠,Prada green為主色調)。

內部設計靈感來源於普拉達在意大利米蘭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的首家精品店,以及米蘭曆史悠久的Pasticceria Marchesi甜品店(普拉達於2014年收購)。地板采用黑白棋盤格設計,呼應米蘭精品店的經典風格;牆壁上的花卉浮雕則讓人聯想到普拉達全球旗艦店。 餐具為普拉達特別定製,包括日本青瓷(靈感來自古代青瓷,帶有黑色雙線裝飾)和水晶玻璃器皿(帶有普拉達標誌性三角形圖案)。

2024年,Prada Caffè新增了戶外台麵,為顧客提供室內優雅與戶外休閑相結合的用餐選擇。

飲食色香味俱全,就是熱卡有點太高。
阿拉亞咖啡屋(Alaïa cafe)
到阿拉亞咖啡屋要經過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 皮卡迪利廣場是倫敦西區(West End)最繁華、最熱鬧的交匯點之一,相當於倫敦的”時代廣場”!1819年,為了連接皮卡迪利大街(Piccadilly)和攝政街(Regent Street),Circus在拉丁語中是“環形”的意思,指的是這裏的交通環島。最有名的特色有巨大的電子屏廣告牌,夜晚五光十色,非常有都市感,沙夫茨伯裏紀念噴泉(Shaftesbury Memorial Fountain):噴泉上有個小天使雕像,很多人誤叫它“丘比特”,但實際上它代表的是“基督教慈善精神”。

女兒想要體驗一下阿拉亞咖啡屋。阿拉亞咖啡屋位於倫敦新邦德街(New Bond Street)139號的Alaïa旗艦店內,具體位置位於門店的第三層,2024年12月開業,靈感源自品牌創始人阿澤丁·阿拉亞(Azzedine Alaïa)傳奇的款待精神,旨在打造一個融合時尚、藝術與美食的文化交流場所。阿澤丁·阿拉亞以其巴黎工作室的熱情好客而聞名,他常在家中舉辦即興聚會,招待超模、藝術家和作家,營造溫馨的沙龍氛圍。Alaïa Café延續了這種親密、友好的文化傳統,鼓勵賓客之間的交流與連接。

咖啡廳與東倫敦知名麵包店Violet Cakes合作,由加州出生的廚師克萊爾·普塔克(Claire Ptak)主理,為顧客提供精致的糕點、咖啡和甜點,使用本地及歐洲季節性食材,適合店內享用或外帶。招牌包括咖啡杯子蛋糕和應季糕點,完美搭配一杯咖啡。
點了一些糕點和咖啡,口感還真不錯。


街上紅色老式電話亭:

倫敦街頭經常還能看到紅色老電話亭,它們似乎已經成為了英國文化和曆史的象征。雖然手機普及以後,電話亭幾乎不用來打電話了,但因為這些紅色電話亭太有代表性,很多地方選擇保留下來,作為一種城市風景和旅遊打卡點。紅色電話亭是英國形象的一部分,像大本鍾、雙層巴士一樣,世界遊客一看到就聯想到倫敦。一些老電話亭被列為受保護建築(“listed building”),不能隨便拆除。有些電話亭被改成了小型咖啡店、Wi-Fi 熱點、手機充電站、甚至迷你圖書館!它們的設計本身就很漂亮,特別是最經典的那種,叫做K2電話亭(1924年設計的款式),紅色醒目又複古。所以現在的紅色電話亭,更多是情懷和裝飾,而不是通信工具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