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老街,紅毛城,漁人碼頭,八裏左岸
第二天,我想去台北縣的野柳地質公園看“女王頭”(海邊的一塊岩石)。LG卻說自由行的優點就在於去旅行社不帶你去的地方,看人文景觀,風土人情,這才是真正意義的深度遊。言之有理,聽你的!我們坐捷運到了北投西邊的淡水區。據LG說淡水是台灣重要的港口城市,在台灣曆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當年蔣介石敗退到台灣是從那裏登陸,荷蘭侵略者從淡水上岸,民族英雄鄭成功擊敗荷蘭人也是從淡水開始。
從捷運淡水站麥當勞店眺望遠處的大屯山列與淡水山水一色
觀音山遠看像一個仰臥的觀音臉
這位先生是台灣捷運公司的一位官員,在上海有房子,而且就在我們所在的徐家匯,兒媳就是上海人。他對大陸的情形很熟悉,對北京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兩位素不相識的先生談笑甚歡竟然忘了時間。等他們聊完,早已過了午飯時間。Zhang先生提議我們在淡水老街溜達,嚐嚐小吃,去“紅毛城”和“漁人碼頭”,有時間和興趣還可以坐渡輪到對麵的八裏左岸逛逛,建議我們到漁人碼頭用餐吃海鮮。
出了咖啡館左拐就是淡水老街了。淡水老街呈字母Y型,兩個叉頭上盡是雜貨鋪,小吃攤,數魚丸,魚酥等海鮮點心為多,還有我早就知道的淡水鐵蛋(美國華人超市有賣),人群川流不息,熱鬧擁擠可比上海城隍廟。
兩位不期而遇先生似曾相識地熱聊,用掉我們許多的觀光時間,加上沒有把海鮮當零食吃的習慣,我的肚子雖已經唱空城計,但望著熱情吆喝叫賣的淡水人,我隻報以抱歉地微笑。我們想了解風土人情的“深度自由行”也成了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的到此一遊。
熱鬧的淡水老街
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就是滬尾偕醫館,馬偕博士早年(1880)到淡水時傳教並行醫,台灣人一般尊稱他馬偕博士或馬偕牧師,他的一句座右銘“寧願燒死,不願鏽壞”被人稱道,受人尊重。馬偕博士對台灣影響深遠,貢獻巨大。
馬歇博士石像公園
網上借圖,謝謝原創
左:馬歇博士創辦的醫院(1880)右:淡水第一間教會,舊名“滬尾教會”(1872)
右圖淡水教會是網上借圖,謝謝原創
老街深處的房子建築,小樓都很別致,充滿異國情調-“紅毛城”就要到了。紅毛是台灣人對荷蘭入侵者的稱呼,因為他們的頭發是紅色的。紅毛城有三百多年的曆史,是台北淡水區最耀眼的古跡建築。1980年收歸國有管理,定為一級古跡。紅毛城在河堤公園上方,可以遠眺對麵的觀音山,俯視淡水河,景致非常賞心悅目。
紅毛城的一個城門
紅毛城居山麵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地優越,環境幽靜美麗;但它命運坎坷多舛,幾經易主更名。1628年西班牙殖民者登陸開始建城,取名聖多明哥城,後被摧毀;1644年荷蘭人入侵原地重新興建,又更名為安東尼堡。它是淡水最早的西洋建築;也是淡水的地標建築,現為淡水紅毛城古跡博物館。
紅毛城古跡區主堡前飄揚著的九麵旗幟,標誌了300年間先後統治過淡水的西班牙、荷蘭、明鄭(成功)、清朝、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和“中華民國”國旗,它們見證了淡水曾經的滄桑和輝煌。
昔日的英駐台北領事館及官邸,現為淡水古跡博物館
博物館裏的展品,左:荷蘭入侵者開來台灣的帆船模型;右:荷蘭人穿的木鞋
網上借圖,謝謝原創
走出紅毛城,就有一座很吸眼球的歐式風格的建築,那就是真理大學。真理大學是1872年馬偕博士登陸淡水後,為傳教,教育及醫療之用而興建的教會學校,又名“牛津學堂”;這裏的牛津與英國的牛津大學完全不搭界,是馬偕博士為感謝他加拿大家鄉安大略省牛津州居民的捐助而命名;1999年改名為“真理大學”。真理大學對麵很相似的兩棟二層紅磚外牆弧形門樓的建築是英國領事館的官邸,為領館,醫院和教會工作人員所建。一棟叫姑娘樓,顧名思義是女生宿舍,右麵的叫牧師樓,因為裏麵曾住過兩個牧師。
左:真理大學,前身為牛津學堂;右:真理大學校園裏的牛津學堂
左:姑娘樓; 右:牧師樓
我並沒有看見馬偕小白宮,海關稅務官邸小白宮也隻是遠眺,但我覺得它們都是淡水曆史的見證。馬偕博士在淡水更是名片一樣地傳奇存在。在淡水有他建造的教會,醫院,學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園;他的居所,墓地都成為人們瞻仰他英名和緬懷他對台灣所做貢獻的場所。借助網絡,我也把這些耳聞的淡水曆史古跡記上一筆。
左:馬偕小白宮,右:昔日海關稅務官邸
左:滬尾炮壇遺址; 右:紅毛城古跡博物館大草坪上大炮展品
漁人碼頭在出海口右岸,東連大屯山脈,西隔淡水河與觀音山相峙,80年代初新建成多功能漁港和集漁業發展和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漁人碼頭公園。聞名遐邇的《淡江夕照》就在漁人碼頭,是人們休閑,垂釣,賞景觀落日,談情說愛的好去處。
我不說,朋友們大概都能猜出到漁人碼頭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麽?---當然是吃飯,吃海鮮餐哦!非常遺憾,我對在哪家餐館用的餐?吃的什麽?一點印象都沒有,連有沒有拍照都想不出來,隻記得在漁人碼頭一個building的二樓餐廳,可以看海景。人的記憶就是這麽奇怪,在重溫台灣行遊記的時候,很開心很多細節都浮出了腦海,但有些卻百思摸不著頭腦。
飯後漫步漁人碼頭,到“情人橋”欣賞台灣最美八景之一《淡江夕照》的浪漫風情。
我早聽聞《淡江夕照》一說,以為是某位攝影專家的攝影作品,後來才知道是台灣“最美八景”之一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說淡水漁人碼頭夕陽的景色是最美的。是不是啊?
在網上得知台灣的“最美八景”是跟著時代的改變有不同的。台灣八景之說最早始於清朝康熙年間《台灣府誌》中有記載。每次評選都有夕照,但淡江夕照隻是在日治時代1927年被選中。台灣鍾靈毓秀之地,滋養了眾多文人墨客,人文氣息濃厚。
1696年(清代康熙35年)
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
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台觀海:
1752年台邑八景(清代乾隆17年)
|
|
|
|
|
|
|
|
合歡旭日,南岬月明,新高倒影,珠潭浮嶼,
關渡歸帆,東海石屏,旗後落霞,北島觀潮。
1927年台灣八景(日治時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漁人碼頭輪渡上遙望"八裏左岸"
八裏左岸地標建築孫悟空造型的避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