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旅行,都可以說是對這個世界的一次探索。這次去巴塔哥尼亞徒步旅行,我們就決定先就近去看看玻利維亞 。一直以來,玻利維亞的天空之境和巴塔哥尼亞的廣袤荒野,都對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今年終於踏上這片土地,感到既陌生,又熟悉。那裏的一切,至今曆曆在目。
(一)
這次旅行的第一站是玻利維亞的行政首都拉巴斯(La Paz)。飛機抵達拉巴斯機場時已是當地時間淩晨四點了。不大的機場略顯擁擠,隨著疲憊的人群排隊入關,隻能磨磨蹭蹭地往前挪。折騰了兩三個鍾頭,天亮之後才得以進城。
坐上出租車才意識到這座山城的險峻。司機大叔開著車在盤山公路上飛馳,車窗外,拉巴斯市區的建築成片成片地散落在山穀之中,若隱若現。位於安第斯山脈高原地帶的拉巴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海拔約 3640米,但其城市範圍內的部分地區可達4100米以上。盡管拉巴斯海拔高於拉薩,坐在車上卻沒什麽不適的感覺,可能是新鮮勁兒還沒過。
由於拉巴斯的海拔高,容易產生高原反應,需要慢慢適應。因此,入住旅館後,先補個覺,休息好了才出門逛街。我們的旅館坐落在市中心,到哪兒都方便。
作為山城的拉巴斯,很多街道的地勢比較陡峭,再加上海拔高,走起來不是件輕鬆的事。午餐後,我們選擇在旅館附近閑逛,以便適應高海拔,並近距離觀看拉巴斯的民情。
與很多南美城市相比,拉巴斯的市容較為老舊,花花綠綠的街麵洋溢著某種活力,但行人的衣著依然保留著濃厚的傳統風情。狹窄的街道上總是擠滿各種品牌的二手車,使這個城市的麵貌有著一種滯後的感覺。車的尾氣彌漫在街巷,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北京胡同裏遇到汽車追著聞美妙的汽油香味的那個年代。
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女巫市場(Mercado de las Brujas)。這個地方名氣很大,我們在街上走了許久才意識到走進了女巫市場。這個市場主要麵向當地居民,出售各種傳統手工藝品、祭祀用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盡管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部分市場開始迎合遊客需求,增加了羊駝製品等紀念品的銷售,但整體而言,這個市場尚未經過徹底的商業化,還保留著許多原汁原味的本土特色。
到拉巴斯的第二天,我們參加了當地旅行社組織的探索蒂瓦納庫古城(Tiwanaku)考古遺址一日遊。這座古城靠近的的喀喀湖,距離拉巴斯約 70 公裏,是南美洲最大的前哥倫布時期的考古遺址之一。1549 年,西班牙征服者 Pedro Cieza de León 在尋找南部印加首都庫拉蘇尤時首次將該遺址記錄在書麵曆史中。後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座承載著失落的古代文明的遺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因此,這座古城遺址很自然地就上了我們的必看名單。
早餐後,導遊準時到旅館來接我們,上車後又到不同旅館接上其他遊客。車在市中心的各個旅館接人的時候,近距離看到山城街道的坡度,才真正意識到來這種高原城市閑逛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對我們這些老胳膊老腿來說,最好的逛街方式還是參加旅行社組織的活動,減少自己走路的機會。
出了拉巴斯城,路邊的小攤小販鱗次櫛比,熱鬧非凡,景象頗似中國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再往前走,繁忙的城鎮逐漸轉變為開闊的高原,壯麗的伊利馬尼山隱約出現在遠方。汽車在高原大地的廣闊與荒涼之間加快了速度,不一會兒,就來到了一個小村莊,這裏就是蒂瓦納庫古城。
進入村莊後,我們先參觀了蒂瓦納庫的陶器博物館。裏麵不僅展覽陶器,而且還有許多在這裏出土的文物。文物分門別類按照年代順序陳列在不同的展廳。一圈轉下來之後,像是上了一堂曆史課。別看地處海拔 3850 米的洪荒之地,當年這裏可是安第斯早期文明的中心,曾在公元 500 至900 年間達到鼎盛,至少以兩萬人在此居住。
接著,我們來到著名的太陽之門。這座用單塊火山岩雕刻而成的石門,是蒂瓦納庫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熟悉古城曆史的導遊指出,門上的浮雕是一幅複雜的天文與宗教符號圖案,其中包括中心的維拉科查神(Viracocha)形象。這座石門可能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也可能記錄著古代安第斯文明的天文知識,但至今尚無定論。由於這裏的居民沒有自己的文字,這座古城不但令人震驚,也讓人產生諸多困惑。因此,導遊的現場講解就就顯得特有必要。他讓古城遺址上的每一塊石頭都變得生動起來,似乎給廢墟注入了生命。
隨後,我們來到卡拉薩薩亞神廟(Kalasasaya Temple)。這個矩形的建築群由巨大的石塊圍成,被認為是進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在神廟的中心,矗立著一座巨型石雕,名為 "巨人像"(Ponce Monolith)。雕像的麵容神秘,左手捂心,右手捂肚子,令人難以理解是什麽意思。這種充滿象征意義的雕刻風格和姿態給了人們極大的想象空間。
導遊見狀,又打開了他的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其中的奧秘。他解釋說,在安第斯文明中,許多雕像的手勢被認為象征著世界的平衡。左手捂心代表精神、靈性或天界(Hanan Pacha),而右手捂腹象征物質、塵世或大地(Kay Pacha)。這種手勢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神靈之間的和諧關係。在蒂瓦納庫宗教和政治體係中,統治者或祭司往往被賦予溝通神靈的權力。雕像的手勢表明其身份的神聖,左手象征著從神靈接受能量,右手則表示將其傳給人間。
導遊這番解釋,當然是一家之言,但遊客們都聽得津津有味。
我們最後參觀了普馬彭庫建築群(Pumapunku)。這個建築群的石塊規模巨大,切割精度驚人,甚至有些接縫連刀片都無法插入。這些石塊被精確地拚接成複雜的幾何形狀,其中一些石塊重達數十噸。關於這些石塊如何被運送和建造,至今也是未解之謎。
不管怎麽說,現存的古城遺址體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也展現了蒂瓦納庫文化在建築與工程上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