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金字塔前的迷思

自然風光,動物人文,路途見聞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去年歲末去了趟墨西哥,看了四個古城遺址。冬日暖陽中,幾座巍峨的金字塔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矗立,樣貌,布局,線條與色彩清晰明朗。可在我的眼中,一個個尖塔周圍,都籠罩著層層的霧團,讓人能見其形,卻無法看透。

一,烏斯馬爾(Uxmal)



第一個前去的是烏斯瑪爾古城遺址,位於遍地是井湖的尤卡坦州。這裏不如奇琴伊察和特奧蒂瓦坎知名度高,遊人不多,開闊寂寥,很容易讓人在眼前的古建築與洪荒的遠古之間切換自如。

烏斯瑪爾古城是公元600~900年瑪雅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性城市。早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就已經有人類在這裏居住。文化和經濟的交流,使烏斯瑪爾發展成為尤卡坦半島北部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1194年,瑪雅潘(尤卡坦半島上另一個瑪雅部落)占領烏斯瑪爾之後,城市逐漸衰落,15世紀末被廢棄。

魔術師金字塔(Pyramid of the Magician)是烏斯馬爾古城最高的建築物。橢圓底座上三十二米的塔身高聳,保存的極好,百分之九十都是原始建築。城池裏的其他建築細節生動,規模也不小,在一九九六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根據古代傳說,一個名叫Itzamna的魔術師在一個晚上就單手建造了金字塔。 這個傳說帶著幾分神秘,昭示了金字塔在整個古城中的神聖地位。事實上,考古發掘顯示金字塔是由五個疊加階段構成的,而Uxmal這個單詞翻譯過來的意思也是三次建房。瑪雅人建金字塔很有意思,每次修建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從外部再建一層,幾次下來,就成了現在的模樣。

居高看古城和金字塔



這些建築都保存的不錯。



下二圖:修女四合院(The Nunnery Quadrangle)這是後來的西班牙人因看到結構像是西班牙的修道院而命名的。





蹴球場(輸球的一方就會被獻祭,這些球場說是娛樂場所,其實是以娛樂為名,行祭祀之實罷了。瞧這球門,進球太不容易了。)

這棵粗大的木棉樹也是瑪雅人神聖的象征,自身構成有序的三層:樹生長在城中心,樹幹和樹枝支撐著天堂,下邊的樹根代表著瑪雅人的地下世界。



進出遺址,都要經過魔術師金字塔。回程看見幾個人在下邊鼓掌,傾聽上方反射的回聲。又看到了頂部沒有修繕的殘破神廟。那裏是瑪雅人祭祀的地方。傳說是瑪雅人為了獻祭後,方便把獻祭者的屍首從塔頂一腳踢下,因而把塔身修的非常陡峭。由此聯想到瑪雅文化裏暗黑的一麵—活人獻祭。瑪雅人篤信隻有人心,鮮血才是最好的祭品,獻上活人,那些太陽神,雨神,蛇神等一係列神們才會保佑賜福給他們。獻祭者可以是奴隸,戰俘,也有婦女兒童。據傳在16世紀,西班牙人在祭祀頭顱架上發現了13600具頭骨。

金字塔側麵



從門洞看到的金字塔牆麵



活人獻祭恐怕是人類曆史上最血腥,最野蠻的行為了。梅爾.吉布森拍的電影“啟示錄”中,主角原始部落的青年被瑪雅人擄去後渾身塗滿藍色,也被送上了祭壇。瑪雅文化一直被認為是給人類帶來重大影響的十大古文明之一,其中包括這樣落後殘忍的習俗嗎?而文明的反麵不正是愚昧,落後和野蠻嗎?

二,奇琴伊察 (Chichen Itza)



第二個拜訪的是奇琴伊察。在一九八八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奇琴伊察又被人們譽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其知名度極高,遊客接踵而至。在開門之前早早到達,還是排在了一串長龍的中間。

早前看奇琴伊察金字塔的照片,覺得它不算高大,沒有埃及金字塔的曆史感和遍地黃沙的蒼茫背景,有點像個仿製品。親臨其境,感覺完全不同:金字塔端莊,神廟威嚴,浮雕精美,廣場開闊,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蔚為壯觀。

一進大門就看到的美洲虎神廟(Temple of Jaguar)



武士神廟



千柱廣場



球場看台 遺址裏有七個蹴球場。



這裏最高大的中心建築是庫庫爾坎金字塔(Kukulkan Pyramid)也叫羽蛇神金字塔。它建造於公元11至13世紀,占地3000平方米,高約30米,由9層平台和頂部高6米的方形神廟組成。

金字塔底部呈四方形,四個四十五度的斜麵上築有台階,可分別拾級而上。四個麵分別朝著東西南北。每個麵有91級台階,加上頂部神殿的台階,一共是365級,正好是一年的天數。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春分和秋分這兩天,可以看到位於金字塔北部底端的兩座蛇頭會在這兩天同太陽西下的影子連成兩條蛇影,蛇隨著太陽光影一起移動,就羽蛇神出洞一般,這種奇特藝術幻象在幾千年前就被瑪雅人營造出來,他們天文、物理、知識之豐富,建築技術之高超,令人稱奇。

還有一個和烏斯馬爾同樣神奇的地方:如果有人站在主階梯前拍手,在金字塔頂端便會聽到一聲沉悶的回音,聽起來像鷹的叫聲,被瑪雅人視為天神的聲音。瑪雅人認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居住在地上的人和居住在天上的神進行溝通。這裏暗藏的知識和技術又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金字塔側麵



許多遊客非常向往能在春分和秋分時刻來訪,親眼目睹蛇影移動。我倒是因此想到了另外的問題:  為什麽掌握了高深的天文學、數學的瑪雅人沒有發明製造出交通運輸工具,出土文物和遺址裏,都沒有“輪子”的影子。也沒有中國古文明裏引進西亞煉銅技術掌握的“冶金術”,沒能製造相應的生產工具。這些關係著民生豐裕,民族富強的基礎問題不是更應該首先考慮嗎?

三,圖盧姆 (Tulum)



圖盧姆古城的中心建築是屹立於12米懸崖以上的卡斯蒂略古城大神殿( El Castillo)它一直被譽為墨西哥 甚至中美洲最美的古城遺址,因為它是古代中美洲唯一建在加勒比海畔的城堡。

除了城堡,這裏還有六十多石頭建築,現在存留的大多是殘垣斷壁了。這些建築從三麵圍起了古城,除了海的那一麵又是懸崖。看起來像是一個防禦功能很好的城鎮。沿著城裏的道路走走,找出口都費了一些勁兒。



從城牆的門穿過,發現這裏的門不高,可見瑪雅人個子不高。一種學說認為美洲印第安人屬蒙古人種的一個支係,從直觀上看去,很多印第安人活脫脫就像一個中國人,具備黃種人的特點:頭發色黑且直、黃皮膚、鏟形門齒,以及白種人和黑色人種所不具備的嬰兒出生時臀部的青色胎記。就我自己半月觀察的墨西哥人來說,也覺得他們具備亞洲人的特點更多一些。

圖盧姆古城興建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瑪雅文化的鼎盛期,所以這裏沒有大型的金字塔建築,神廟和石屋就都簡陋了許多。據說有個叫”小黑屋”的風神廟則是世界上最早的颶風預警係統,當遠處的海麵形成颶風時,強勁的氣流穿過門洞,再通過小孔會產生巨大的轟鳴聲。可惜我那天早晨因為要趕飛機的緣故,沒有仔細去找。





圖盧姆古城遺址雖說比不上前邊兩個遺址壯觀,但是人氣也很高,旅遊設施非常完備。麵對加勒比海和潔白的沙灘,遙想當年瑪雅人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日子,不僅唏噓,在西班牙人占領七十年後。這座城市還是和其他的古城一樣被廢棄,瑪雅人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墨西哥的古城與金字塔數量龐大,看看尤卡坦半島的旅遊地圖,星星點點的記號全麵開花。除了圖盧姆在海邊之外,其餘的全都是建在熱帶雨林中。這和世界上其它依傍大河的文明發源地完全不同。臨河而居,交通方便,利於生活和生產的發展。那麽,為什麽聰明的瑪雅人會選在熱帶雨林居住呢?

熱帶雨林植物茂盛,吸盡了土地的養分,不適於農業生產。難以養活更多的人口。環境封閉,沒有交通工具,在遇到饑荒,災難時交通不便,又得不到外界的幫助。“倉廩實而知禮節”是文明社會的基礎。或許,瑪雅部落從開始建設的時候就埋下了隱患,瑪雅文明的消失與隕落的原因雖然眾說紛紜,並不一定是外力的作用。正如史學家威爾.杜蘭在《世界文明史》所述:“一個偉大的文明消失,隻能始於它的自身內部。”

四,特奧蒂瓦坎 (Teotihuacan)



前邊三個古城遺址都是在尤卡坦半島,屬於瑪雅文化的遺留。離首都墨西哥城僅不到五十公裏,還有一處更宏偉壯觀的兩個金字塔和一些神廟民居的古城遺址。

西元10世紀時來到這裏的阿茲特克人,沿著城中主要的亡靈大道入城時,發現全城空無一人,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於是就給起了(Teotihuacan)眾神之城這個名字。

古印第安文化的三個分支按時間排序,特奧蒂瓦坎在前,瑪雅居中,阿茲特克殿後,  之間交叉共存過,特奧蒂瓦坎沒有留下文字,從古城遺址來看和瑪雅人留下的東西相似度很高,所以也有人把它劃為瑪雅文明的一類 。

“太陽金字塔”(Pyramid of sun)位於城中亡靈大道中段的東側,是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最大的建築。約建於西元2世紀,呈梯形,坐東朝西,內部以250萬噸泥土和沙石堆建而成,表麵飾以琢磨過的平滑的巨大的紅色火山岩。金字塔的底部700尺見方,高65米,南北長222米,東西寬225米,總體積約為120萬立方米。

金字塔的四麵正對東南西北正方向,傍晚太陽正好在它的西邊落山。

太陽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Pyramid of the Moon)是古代托爾特克(Toltec)人建造的,是用來祭祀月亮神的聖殿。月亮金字塔比太陽金字塔晚建約200年,坐北朝南,塔體38萬立方米,塔高隻有46米,但因為地勢高,看起來和太陽金字塔在一個等高線上。金字塔呈四層塔形式,200多級的階梯直通頂端,每一步梯級傾斜角度都不一樣。

月亮金字塔的前邊就是廣場,正對著的就是縱貫南北,全長4公裏、寬45米的“亡靈大道”。月亮金字塔廣場從南到北共204.5米,由東往西137米,寬闊廣場可容納上萬人。廣場中央是一座四方形的祭台,建築講究對稱,感覺寬廣宏偉。特奧蒂瓦坎古城重要的宗教儀式都在這裏舉行。



城中還有另外一個小金字塔和羽蛇神廟,民居等建築。導遊帶我們參觀時,還特意介紹了民居的簡陋下水係統。

隻有最下三層是原裝,其餘是後來修繕的。



特奧蒂瓦坎遺址精湛的壁畫、雕刻和彩繪陶器都是墨西哥古印第安文化的瑰寶。









有人計算出亡靈大道各個建築的遺址之間的距離恰好表示著太陽係行星的軌道資料。顯然這是根據太陽係模型建造的,古城的設計者早了解整個太陽係的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軌道運行情況。然而,人類1781年才發現天王星,1845年才發現海王星,1930年發現冥王星。那麽在史前時代,建造者如何能知道這一切呢?

還有,這座古城建造時間比烏斯馬爾和奇琴伊察要早,規模卻最大。月亮金字塔約由100萬噸泥、石組成,太陽金字塔約有一百五十萬噸泥石組成,兩個金字塔的相加達350萬噸重。如此數量龐大的建築材料,據學者們推算,最少要有15000名工人連續不斷地用3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建設。沒有帶輪子的運輸工具,他們是怎樣完成的呢?



沒有留下文字的特奧蒂瓦坎人留下了比瑪雅文化更難解的許多問題。這些存留下來的謎團讓人稱奇,讚歎,我們可以虔誠的向這些了不起的先民致敬,學習。但是,當另一個更強大的文明到來之時,還會有人真的想要回到過去的“文明”中嗎?

Attachment.p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