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補養

隨筆記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見的世界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上周有關骨質疏鬆的文章,點擊量創新高,讓我意識到大家對健康問題的重視,相信也有很多誤區,盡管這是十二年前寫的文章,看來並不過時。

談補;

每每回國看電視,總為大量的藥物廣告,保健講座而吃驚,演藝明星,資深教授輪番出場,就讓我這個業內人士也時不時為其精彩的表演所蠱惑,這麽好的東西,奇妙的療效,咋麽沒有推廣,是不是我也應該試一試?包括中央電視台,也會播出‘送禮要送腦白金’之流低級內容,要知道所謂腦白金是褪黑素,隻對倒時差有用,隻要有太陽,機體就自然產生。不知電視台是否會對做虛假廣告,或誤導群眾負法律責任。所有的廣告講座就一個主題就是—補養。換言之,養身之道=補的確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華人更崇尚進補的民族。據說台灣人喜歡服補藥,造成大量的腎功衰竭,成為世界上透析率最高的民族,無怪在台中大街小巷,洗腎中心隨處可見。早在十幾前就有美國公司找我加盟,向國內推介保健品,不然我也早就是百萬富婆了。

當世界麵臨老齡化,這些不再年輕的人,又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希望自己晚年生活的無災無病,關注身體健康不但無可非議的,而且應當提倡。可是咱們也應當學點知識,不要輕易被人忽悠,花冤枉錢。

其實我們平時吃的瓜果蔬菜,五穀雜糧,是含有大量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我們實驗室的研究證實,隻有食物中的維生素C,D,吸收後對機體有用,服用藥品一概無效,所以我是從來不花冤枉錢吃什麽多種維生素。另外一類所謂的中藥補品,初冬時節,不少藥房都推出冬令補膏,甚至支鍋當場熬製,在這裏不想對傳統中醫藥加以評論,不過據我的一個老中醫朋友說,現如今中醫產業化,人工種植,化肥農藥,一樣不比蔬菜少,加上炮製技術的失傳,中藥的功效以致屬性都有變化。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所謂中成藥,許多偷偷加了西藥,還真出了人命官司,千萬要小心啊!國人崇尚中藥是以為中藥副作用小,一個朋友拿著降脂西藥--新伐他仃的說明書來找我,堅信這是個吃不得的毒藥,因為其說明書中列入幾種隻有千分之零點幾的副作用,素不知他仃類藥物經過幾十年的臨床應用證實安全,不久將成為類似阿司匹林的非處方藥。然而中成藥大都沒有做科學的臨床試驗,說明書往往根本不提副作用,這個忽悠就太大了。

還有一塊就是動物類食物補品,從參翅鮑龜,到熊掌燕窩,好像上檔次酒宴就不能少。其實從營養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真正的燕窩,其蛋白質也就等於2個雞蛋,熊掌和豬蹄結構功用一樣,魚翅所含的膠原纖維,肉皮凍一樣豐富。說到底這些東西昂貴是應為稀少,古時候是用來孝敬皇帝的,現如今也是權貴腐敗的標記吧!咱們老百姓就不要跟風了,‘不然鯊魚消失的速度比跳水還快!(廣告詞)’ 以前人說吃什麽補什麽,我也是比較懷疑的。記得一次公司宴請,為女士點的是木瓜蒸哈莫(記不準名字),說是對皮膚好。後來知道蒸的是什麽動物的卵巢,惡心的恨不得吐出來。又一想就算卵巢有雌激素,蒸熟了蛋白質變性,也不會有什麽激素的作用了吧!有個胃潰瘍的人老吃豬肚,我甚至想建議他連肚子上的粘液也別洗,這樣對胃粘膜的保護豈不更好。任何東西煮好了,蛋白就凝固變性了,還會有原來的功能嗎?

提到傳統食譜,人們就會驕傲我們兩千年文明。可是我們忽略一個大前提,時代不同了。不用追溯這麽遠,就是我們有記憶的三十年,我們現在吃的肉是當時的10倍。我上大學時陝西兒童最常見的是大細胞貧血,是因為不吃蔬菜缺少葉酸,現在連西藏人都吃青菜。當前我們已度過營養不足時代,是警惕營養過度,注意均衡的時期了,少在外麵吃,少吃處理過的食物(糕餅,香腸),自己動手吃放心飯。吃飯是不是也要與時俱進?

說了半天,讀者一定會問,你自己吃補藥嗎?回答是肯定的,我隻吃深海魚油,因為我們的飲食奧米伽3的含量太低。再者我一直認為,給自己加一點補品(應當叫補充品)體現對自己關愛,哪怕隻有安慰劑的作用也不錯。隻是要認真選擇,不要被忽悠啊!

談養;

補養補養,談完補再談談養。

以前我們內科醫生看病人,開完藥,往往會加一句,好好休養。休養真是治療的唯一方法嗎?直到近年我才開始轉變,十五-六年前,老公公司退休工程師Bob得了心肌梗塞,在我們的醫院住院,待我知道消息時他已出院。一日一個護士告訴我,Bob每周二來作康複,可以見到他。一個不太忙的下午找到醫院的健身房,隻見Bob正滿頭大汗的走在跑步機上,過一會下了跑步機對我一招手,又接著舉啞鈴,一直到護士打鈴,大家才停下來,圍坐在一起休息喝茶。Bob精神十足,3周前的冠脈擴張術挽救了他的生命,一個月後做搭橋術,‘那時我就是一個全新的人啦!’在座的病友都和他一樣,出院後每周在康複護士的指導做兩次鍛煉。2-3年後我合作的一個課題是把冠脈再通手術後病人,隨機分兩組,一組有人指導監督鍛煉,一組隨意。結果是非常肯定的,鍛煉組的內皮功能明顯改善,也就是這組病人心血管危險因素大大降低。回國也聽到類似的心梗病例,一個病人做完搭橋術,病人連同家屬都認為是動了大手術,一定要好好補養,成天被伺候的臥床不起,大補湯喝著;病人永遠失去了恢複的機會。我還斷定在12個月內,他的冠脈還會再堵塞,新的心梗會再次發生。

現在國內老人做人工關節的也很多,醫生和家屬往往關注的是用進口,最好的人工關節,卻不關心病人術後的運動鍛煉,且不知再優質的關節,再精湛的手術,如果術後不進行有效,甚至是艱苦的鍛煉,關節功能就無法康複,在貴的人工關節也就是一塊金屬而已。在發達國家醫院裏,特別是骨科,活躍在一群康複師,說服病人術後下床活動,學習和適應新裝的人工關節。

說養,登峰造極的莫過於做月子。反對者說是中國人的陋習,擁護者強調國人與歐美人體質差異。我想應當用曆史的眼光來看做月子,我們的祖先當年是什麽營養水平,什麽居家條件,女人的地位和家務勞動的繁重,和現在是無法比擬的,加上一生中生育次數平均6-7次,造成母親嚴重的脫鈣,所以利用一月產後修身養息是必要的,這就是坐月子。現代人需要一成不變的繼承這個傳統嗎!答案留給大家。

其實 醫療措施不是萬能的,醫生更多的是無奈,對生理進程的器官老齡化更是無計可施。人老了或不幸得了病,我們能做的隻是把壞掉的部分切除,把堵塞的血管疏通,實際不是治愈,充其量就是修修補補,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下的鍛煉,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治療一定功失一潰。有人說求醫不如求自己,我想說求醫恢複一定靠自己。以積極的態度,還是消極的休養,這也是個觀念的轉變。

金米 發表評論於
喜歡看你寫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