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與散帙

尹思泉 (2025-02-16 10:32:05) 評論 (0)
熏衣, 古代漢族服飾風俗。
漢代貴族上層,普遍有燃香料熏衣之習。用以燃香之器有香爐、熏籠等,後世沿之。
宋·洪芻《香譜》:
“凡熏衣,以沸湯一大甌,置熏衣籠下,以所熏衣覆之,令潤氣通徹,貴香入衣難散也。然後於湯爐中,燃香餅子一枚,以灰蓋……常令煙得所。熏訖,疊衣,隔宿衣之,數日不散。”
 
清人儲國鈞 詩雲“樹涼宜散帙,梅盡始熏衣,意思是梅子落盡時開始熏衣,因為梅子開花及結果時,恰是南方梅雨季節,連陰多雨,衣物易黴,不適合熏衣。
散帙,指打開書帙。借指讀書。
謝靈運詩:“淩澗尋我室,散帙問所知。”
王維《丁寓田家有贈》詩:“開軒禦衣服,散帙理章句。”
 
尹思泉寫擬稻香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