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曆史,用今天的行政疆域,觀念標準去看隻是一個角度。如果以此為主要甚至唯一的角度就很容易成為井底之蛙的角度。從上帝視角或者火星人角度,則更客觀更全麵。
歐洲比東亞文明先進,一來是離文明的起源核心,東地中海地區更近,種子更好。這就牽涉到三千年前東地中海文明在獨霸世界五千年後崩散的問題。古希臘古羅馬古波斯古印度,乃至三星堆殷商都是那個時間段興起的。這個就先不展開了。二來更主要的就是能夠大規模發展貿易。貿易能夠激發技術創新,促進文明進步。三就是地方自治性強,文化多元化,等於保證了競爭的充分性和各種嚐試的實踐力度,進一步推動文明進步。
在東亞總體上自然不具備這些條件。但是局部而言也不是沒有。或者說至少在古西方文明傳播到東土的早期,或者影響比較重的地區,封邦建國而不是大一統的社會秩序還是有的。比如說先秦時期,以及秦大一統以後的非中原地區。
到了清代也是如此。大清按照歐洲的標準而言,其實是個加盟王國或者聯合王國。順便再說一下,看曆史用現在的行政國家疆界來比較是嚴重錯誤的,至少是非常偏執的。這種比較其實更多不是曆史,而是曲線救國地對比當前政權,屬於政治經濟學,而不是文明文化曆史比較。文明比較應該更以自然地理疆界為主導,以文明圈之內外,或者交流的緊密程度為主導。比如說東亞和南亞,而不是中國和印度。
大清聯合王國的英格蘭就是滿洲,蘇格蘭愛爾蘭類似於蒙古,中原類似於印度。所以大清皇帝對於滿蒙是汗,對於中原是皇帝,兩者是兼職。就如英王兼職印度皇帝。英國和印度並不是統一的國家。至少是一國兩製。大清在滿蒙疆藏是封建製度(屬國,公侯),在雲貴兩廣等是半封建製度(高度自治,總督特首),在中原江南是大一統(編戶齊民,幹部下鄉)。
大清倒台後,這些統轄地區其實也就散掉成多個本來就互不統屬,語言文化製度也大相庭徑的獨立地區。或者用時髦形容詞來描述就是,大清的各個前殖民地地區覺醒獨立。就如奧匈帝國的分裂,奧斯曼帝國的分裂,墨西哥帝國到中美洲聯合省的分裂等等。其實所謂的軍閥混戰時期,就是分裂的進程中時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又統一成為今天的中國。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滿洲的爭奪。
大清如果是徹底被推翻了,分裂可能也會更徹底。但是袁世凱挽救了這一點,而且英國太上皇因為怕麻煩,也支持了袁世凱。畢竟大印度也是在英國手上統一的。雖然英國是封建製最成功的,但是也是知道大憲章是怎麽來的。自然也是知道大一統殖民地統治起來,要比一堆土國好辦。至於殖民地能不能更好發展,大清什麽時候願意中原人人獨立自主。所以中華民國是以遜位禪讓的名義從大清全盤接收疆土的,而不是中原從大清獨立的早期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理念。說白了就是雞澤貪心唄。但是統一分裂這種事最終還是打出來的。
滿洲這個地方原本是應該成為奧地利土耳其的。但是一來滿洲入關把自己坑死了,結果滿洲極大空虛。二來就是中日俄三方交力,沒有能形成平衡,也就沒有了滿洲在夾縫中生存下去的空間。
滿洲就移民數量而言,中原移民最多,日本移民其次,俄國移民最少。所以也可以說滿洲並不一開始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另外民國繼承大清,有法理上的優勢。但是馮玉祥在蘇聯的鼓動下,驅逐了清廷,實際上撕毀了條約。類似於香港曆史文件說,中國人從來就是這麽無信用。所以這個法理基礎其實也基本沒有了。但是就和香港一樣,最終還是武警說了算,而不是百萬遊行者。
所謂日俄移民少也隻是相對而言,絕對數量也是很客觀的。而且日俄移民的質量和背後的支持,也遠高於中國移民。哈爾濱直到改開其實是個俄羅斯風格的城市。整個滿洲的亞洲第一工業區的成果也主要是日本人的手筆。
如果日本不是明治維新迅速崛起,滿洲早在一戰前就會落入俄國的手裏。同樣沒有俄國等的壓迫,南滿在甲午戰爭中就會割讓給日本了。日俄戰爭以後到一戰,俄國在滿洲的勢力大幅度下降,日本基本上控製了滿洲。一戰後是日本兼並滿洲的最好時機。但是日本沒有能及時妥協美國,而且糾結於山東而忽略鞏固滿洲,錯失良機。到後來歐洲列強尤其蘇聯緩過勁來,日本就被牽製了。
其中蘇聯大規模援助孫中山蔣介石馮玉祥等,幹擾和牽製日本。其副作用就是烏克蘭大饑荒和蔣介石大中國主義的崛起。實際上蔣介石是最抗日,或者說對滿洲最念念不忘的中國人的代表。如果蔣介石認同中國即中原的大明疆域基本概念的話,而不是貪心大清帶來的疆域的話,那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基本上可以避免的。三十年代的黃金十年可能變成黃金百年。作壁上觀二戰,然後分享戰後發展紅利。當然也許不過是西班牙土耳其的混日子水平。必然失去滿蒙疆藏,甚至巴蜀兩廣都會高度自治。畢竟沒有抗日抗蘇的大一統名義,收編地方統治地方會困難很多。
反過來說,如果日本不抗美抗英,而隻是抗蘇。當然還的給英美當小弟,挺委屈的。但是滿洲朝鮮韓國台灣是可以保住的。當然賭一把也可能打敗大清沙俄。蔣賭一把丟了整個中國,但是也讓毛的中國拿到了滿洲。所以曆史是有很多種可能的。
如果蔣不進軍東北,是可以和斯大林達成協議的。實際上美蘇的三八線不僅僅是朝鮮半島的。蔣介石其實就是另一個李承晚。挑釁的小弟越過了大哥的紅線,結果美國大哥不管了,蘇聯大哥太管了。當然蘇聯大哥最後也沒有拿到滿洲。這其實也說明買賣是可以達成的。當時東亞兩大經濟中心,上海和滿洲。蔣具有上海,毛或者更可能的抗聯具有滿洲,分屬兩大陣營。又各自不具備挑戰自己大哥的實力。也就平衡相安了。
但是蔣的野心,先是抗日把上海打爛丟失,然後抗蘇把滿洲打爛丟失。又因此讓中國整個陷落,產生更大野心家。毛同時抗蘇抗美,上海滿洲都爛掉了。改開以後上海還算恢複,但是也耽誤發展幾十年。滿洲則一蹶不振。
其實對滿洲普通民眾而言,也並不需要也不認同大一統。關外的日子比關內的日子當年好太多。被日本人統治,難道比梳辮子更難?還是比被土八路統治更慘?滿洲的工業是日本投資建設的。蘇聯搶了一批,中國搶得更多。從滿洲人角度而言,誰好誰壞?跟著日本可以到上海去看豪車,跟著中國隻能去上海當三陪。
說到底還是滿洲人自己不夠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