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非郵輪之旅 (五)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打印 被閱讀次數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是一個麵積不大、人口較少的欠發達小國。早餐時分,郵輪在淅瀝的雨中停泊在聖多美島的淺海中。

聖多美島(São Tomé)是位於非洲西海岸幾內亞灣的一個島嶼,屬於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它以其熱帶雨林、原生態的海灘和豐富的文化曆史而聞名。

早餐後,大批遊客在甲板上等候下船。由於無法直接登島,乘擺渡登島必須排隊,直到中午,我們才登上聖多美島開始遊覽活動。

碼頭上的出租車很多,挺像上世紀九十年代北京滿大街跑的黃色麵包車。我們上了一輛麵包車,司機不說英文,卻好像知道我們要上哪裏去。緊踩油門,一通風馳電掣,三拐兩拐就開出了城。沿途的民居,多為鐵皮屋頂,雖色彩繽紛,卻頗為簡陋。所幸這些破舊的房屋大都被茂密的植被所遮蓋,並不刺眼。我們的麵包車在熱帶雨林中的柏油路上一路狂奔,終於走到了頭。但見司機小哥熟練地將車開上了密林中的土路。也問不明白車將開向何處,惶惑之間,便來到了聖多美的Sao Nicolau瀑布(Sao Nicolau Waterfall)。



這座瀑布靠近奧博國家公園(Parque Natural Ôbo),是該地區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區域。周圍環繞著熱帶雨林,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眾多船上的遊客早已來到了瀑布跟前,怪不得司機小哥早就知道我們要來這裏呢。

看來,這位司機小哥接送郵輪旅客已經熟門熟路,回去的路上,不用我們廢話,他就把我們拉到了市中心的聖多美大教堂(Sé Catedral de São Tomé)。這座建於十六世紀的教堂是聖多美島上重要的宗教和文化遺跡。現存的教堂建築是在十九世紀經過重建和擴建後形成的,其設計反映了殖民時期的歐洲建築風格。

毗鄰教堂的聖多美總統府(Palácio Presidencial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總統官邸及辦公場所。這座建築不僅是國家政治權力的象征,也是該國曆史與文化的重要地標。



總統府建築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葡萄牙殖民統治時期,當時是殖民政府的行政中心。1975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獨立後,這座建築成為總統官邸,並持續發揮國家象征的作用。總統府不對外開放,但可以在外麵欣賞這座建築。我們來的這天是周末,總統似乎沒上班,門衛也放了假,大門口空無一人,周圍也沒便衣警察。除了好奇的遊人在此拍照,總統府的威嚴蕩然無存。



匆匆轉了一圈,發現島上最壯觀的建築是葡萄牙堡(Forte de São Sebastião)。這座城堡位於我們登島的碼頭附近,是葡萄牙殖民者建於十六世紀的防禦工事。後來,葡萄牙殖民者還將城堡作為行政中心,在此管理島嶼事務。因此可以說這座城堡在殖民統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見證了該國數百年的曆史變遷。如今,這座堡壘已成為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國家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的所在地,展示該國的曆史與文化遺產。

司機小哥將我們送回登船碼頭後,我們再次步行返回葡萄牙堡,為的是參觀城堡內的國家博物館。令人失望的是,博物館內的展品少得可憐,除了幾張照片,幾件家具,幾件出土的鍋碗瓢盆外,竟然找不出什麽反映這國曆史的展品。其實,即使為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也應當把這座國家博物館裝扮得好看一些。

經過一天兩夜的航行,郵輪上午停靠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Luanda)。這個有著1400萬人口的濱海城市,既有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也有曆史悠久的殖民建築和一眼望不到頭的貧民窟。1975年,安哥拉從葡萄牙殖民統治中獨立,羅安達遂成為這個新興國家的首都。然而,獨立後的安哥拉經曆了長達幾十年的內戰,城市發展一度停滯。隨著內戰結束,羅安達才逐漸得以重建,並因石油業的發展而迅速繁榮,吸引了大量的外來投資和移民。



下了船,我們率先來到奧古斯蒂尼奧.內托紀念堂(Agostinho Neto Mausoleum),卻趕上紀念堂當天閉門謝客。站在外麵看,這座高聳入雲的尖塔形建築頗有鶴立雞群的架勢。路過國會大廈和總統府時,導遊就表達出他對自己國家領導人的極端不滿和不屑。看來,再高大的紀念碑也比不上百姓心中的那杆秤。

為了進一步了解安哥拉的曆史,導遊帶著我們前往奴隸博物館。然而,車開到博物館跟前,卻進不去,因為這天來訪的美國總統拜登要來這裏參觀,一般遊客被拒之門外。因此,導遊為我們調換了一個遊覽目的地,就是附近的自然奇觀——米拉多拉峽穀(Miradouro da Lua)。



Miradouro da Lua”意為“月亮觀景台”,因其地貌與月球表麵相似而得名。峽穀中的岩層被侵蝕成奇形怪狀的山峰、尖塔和溝壑,色彩從赭紅到金黃色,顯得格外迷人。

月亮穀的自然風景固然迷人,但羅安達城裏大片的貧民窟還是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了不可回避的現實。據導遊介紹,羅安達的貧民窟被稱為“musseques”,住著許多來到羅安達尋求工作機會的年輕人。這些滿懷美好生活憧憬的“羅漂”,來到這裏後才發現羅安達這種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極高,若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根本無法負擔體麵的住房。這讓我不由得想起北京城裏的那些“北漂”。看來,無論是安哥拉還是北京,都有一批四處漂泊的年輕人在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著他們的青春,但卻沒能享受到政府應當提供的基本的公共服務。



告別貧民窟,旅遊大巴又回到繁華的市區,最後把我們送到達羅安達堡(Fortaleza de São Miguel)。望著城堡入口處的宣傳畫,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

這座由葡萄牙殖民者於1576年修建堡壘是羅安達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最初用於抵禦外敵和保護城市港口。在殖民時期,這裏不僅是軍事防禦要塞,還曾作為奴隸貿易的中轉站。在安哥拉獨立後,這座城堡被改造成博物館,展示安哥拉的殖民曆史和爭取獨立的曆程。



進入城堡,一排排的飛機大炮引人注目,這個曾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正在告別過去,迎接和平發展。為此,他們將獨立戰爭和內戰時期使用過的武器作為曆史的見證在城堡裏展出。

登上城堡,俯瞰大西洋和羅安達市區,禁不住又想起學界曾經有過的如何評價殖民主義產生的曆史作用的爭論。

回船的路上,參觀了安哥拉國家銀行(Banco Nacional de Angola)下麵的一個錢幣博物館。盡管博物館的展品不很多,但相當精致,特便是一款特製的金錠,有人可以將手伸進展櫃裏觸摸,但很難翻動金錠。一名保安小哥為我們做了示範,沒費多大勁,人家就把金錠翻了過來。我們再試,仍未成功。

參觀完錢幣博物館,我們登上大巴準備回到海港。剛走沒多遠,就遇到了交通管製,車無法前行。帶槍的士兵來到路旁維持秩序。原來,又遇上了拜登總統的車隊,所有車輛必須停在路邊等候拜登總統車隊過去後才能啟動。這是美國總統首次訪問該國,也是自2015年以來美國總統首次訪問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看來,安哥拉政府對拜登的訪問非常重視,他的車隊所到之處,要保證絕對安全。因此,整條大街的交通處於癱瘓狀態,都在等待拜登車隊趕快通過。



這一停,就停了十幾分鍾。我們的大巴正好停在安哥拉國家銀行門前,這座建築,頗為惹眼,仔細端詳,發現這座建築和國會大廈同一風格,融合了歐洲殖民時期的建築元素,粉紅色的圓頂和古典建築風格使其成為羅安達的地標性建築之一。

郵輪在抵達南非開普敦前停靠的港口是納米比亞的鯨灣港(Walvis Bay)。納米比亞是緊鄰南非的一個神秘國家,早年曾是德國殖民地。一次大戰後,南非接管了這片土地,在這裏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為從南非統治下解放出來,納米比亞人民進行了長期的鬥爭,直至1990年才獲得獨立。納米比亞地廣人稀,以骷髏海岸、紅沙丘和古老的沙漠等獨特景觀吸著喜歡欣賞荒野與生命奇跡的人的目光。

鯨灣港是納米比亞最重要的深水港,曆史上一直是個戰略要地。十五世紀末,葡萄牙探險家首次抵達鯨灣港,並將其標記為重要的航海補給站。由於港灣水深,這裏成了歐洲列強在非洲西南部爭奪的目標。盡管納米比亞在1990年獲得獨立,鯨灣港及其周邊地區直到1994年才由南非移交給納米比亞,正式成為該國的一部分。

因乘客簽證問題延誤了下船,但我們好歹趕上了末班車,前往鯨灣港附近的納米布-諾克盧夫國家公園(Namib-Naukluft National Park)。這個公園是非洲最大的國家公園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所在地。



越野車在中國公司修建的沙漠公路上疾馳,一會兒工夫便來到了鯨灣瀉湖(Walvis Bay Lagoon)。這個瀉湖不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濕地之一,也是大量海鳥的棲息地,尤其是火烈鳥和鵜鶘。

給一幫火烈鳥拍完照,越野車繼續前行。掠過聞名遐邇的杜納7號沙丘(Dune 7),進入月亮穀(Moon Landscape),實際上就是一片荒涼的峽穀。導遊說,這片沙漠中的峽穀因酷似月球表麵而得名。

月亮穀以其蒼涼和超現實的景觀贏得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此觀光。除了荒涼,這裏還有一些獨特的自然景觀,如音樂石和納米比亞國花維爾維茨奇亞。

音樂石(Singing Stones)是月亮穀中的一種獨特的岩石。這些岩石因其在風吹或敲擊時發出的共振聲而得名。這種現象是由於岩石中含有特殊的礦物成分和結構,能夠產生類似音樂般的音調。用小石塊輕輕敲擊這些音樂石,聆聽它們發出的不同音調,猶如大自然的樂器。



我們在月亮灣看到了納米比亞國花維爾維茨奇亞(Welwitschia mirabilis)。這種生長在納米比亞和安哥拉幹旱地區的原始裸子植物,被譽為“活化石”。圖中這棵維爾維茨奇亞看起來半死不活,但導遊說它長得很健康,至少也有500年花齡了。這種花的壽命極長,可達1000-2000年甚至更久。它被認為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植物之一。

維爾維茨奇亞能從空氣中的濕氣獲取水分,這種獨特的生存能力使  它能在極端幹旱的納米布沙漠中繁衍生息。作為納米比亞的國花,維爾維茨奇亞象征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對極端環境的適應。

這次郵輪之旅在開普敦(Cape Town)畫上了句號。

開普敦是南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該國的立法首都。它位於好望角附近,不僅擁有壯麗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



開普敦大街上的行人什麽膚色的都有,可謂名副其實的多元化社會。從市容上看,歐洲、非洲和亞洲的多種文化元素在這裏匯成一爐,並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

由於下船辦理出關手續延誤了時間,我們預定的在開普敦遊覽的時間也被大大縮減。隻遊覽了開普敦的標誌性景觀桌山(Table Mountain)。



旅遊大巴將我們送到桌山腳下,我們再換乘纜車登上山頂。起初,漫山濃霧,仿佛置身雲海,山腳下的城市及周邊的海岸線都被雲霧緊鎖。好不容易來趟桌山,卻被罩在霧裏,許多人都為此感到遺憾。然而,馬來裔導遊卻安慰我們說,今天的天氣還算不錯,昨天這裏還在下雨呢!無論看不看得清山下的美景,我們至少趕上了個晴天。

也許是老天可憐見我們,不多時,雲開霧散,山下的海灣及周邊的城市風光一覽無遺。這時站在桌山上,不禁讓人感歎風景這邊獨好。廣袤的海岸線和層疊的城市建築交相輝映,此情此景,攝人心魄。難怪桌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呢。

桌山之行雖然短暫,但它特有的風貌仍為我們的旅程增添了一份震撼與回味。

黃楊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蘇牧' 的評論 : 我們乘坐的挪威郵輪公司的天空號(Norwegian Sky) 是一艘中型郵輪。停靠的幾個非洲港口都挺安全的。尤其是南非的開普敦,給人的印象就像一個歐洲的旅遊城市。
蘇牧 發表評論於
這是哪家公司的船?西非的安全性如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