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年代後期出國的。第一次回國是1997年,也算是半公務。從那之後,就幾乎每年都回國探親了。20多年來,回國從來沒有坐過公交車。不管是近路還是遠途,一律乘坐出租車。感覺出租車太便宜了,而且也快捷方便。
去別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我都會用交通卡,乘坐地鐵。雖然上下班人多,但在非高峰時段,還是有座位的,主要是按時,尤其是去機場或高鐵站,地鐵還是最靠譜的。但是我所在的城市,地鐵剛剛修建,隻有一條地鐵線運行,城市主要區域都沒有地鐵,隻有公交車。
多年來,不乘坐公交車的主要原因,還是從小對公共汽車的壞印象。60、70年代,那時候坐車人滿為患,無論何時,車上永遠都是滿滿的人,有時候人們扒在車門上,有點像如今我們在視頻中看到的印度火車和公共汽車,人永遠掛在外麵,溢出窗外,占領車頂。正是這種兒時的負麵印象,使我總是下意識地遠離公交車。
去年回國打電話跟一個老同學見麵,他給我指了一下方向,說可以乘哪一趟公交車直接到他的家門口。我說公交車行嗎?他說你坐一次就知道了,現在有些公交車在繁忙的街道上都有公交車道,反而比那些出租車或私家車開得快。我試了一下,果然不錯,感覺和出租車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費用隻有¥2人民幣。如果打車的話至少¥30。
今年回國,因每天要去看養老院的父親,有直達的公交,隻需要走路800米。雖然停站比較多,但是車上有座位。另外,乘坐公交費用要低得多。否則每天來回兩趟,打車的話也要50塊錢。而乘坐公交車來回也隻有4塊錢。結果,這一個月來每天乘坐兩趟公交車,也有機會徹底體驗了一把中國的公交車。
我每天避開早高峰或者晚高峰坐公交,大概每天出門是10:00左右。這時候都會有座位,三分之一的座位是空的。有時候人會更少。有一天去郊區,車上隻有我和另外一個乘客,感覺有點奢侈。
乘客上車後,用各種形式支付車費,收款機用語音報告收費的形式。每天我聽到各種播報: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免費卡,學生卡,春秋卡,軍屬卡等等。我發現免費卡的人最多,大都是退休人員,他們乘車是免費的。我雖然也到了免費的年齡,但因為是外籍護照,所以享受不了這個福利。
我支付用的是手機支付,不是微信,也不是支付寶,而是在手機wallet裏麵的一個transit card。你打開蘋果手機的錢包,在右上角有一個+號,點擊這個+號,就可以看到 Transit Card的字樣,都是中國的城市交通卡。點擊進去,就可以尋找到你所在的城市的交通卡。
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大城市,其他的二類城市也都有。你尋找一下,肯定有你所在的城市。找到你的城市卡,然後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充值或者銀行卡充值,也可以用國外的信用卡充值,這樣上車就可以用手機支付了。
Transit Card使用起來非常方便,每次不用打開手機,閉著眼從口袋裏掏出手機在收費機上盲掃一下,車費就支付了。如果你已經開通了上海的交通卡,你可以在任何其他的城市刷卡,互聯通用。這實在是太方便了。整個一個月,我每天出門都用公交車,手機刷卡。因為使用本地交通卡支付,還有20%的折扣。2元錢的車票,其實隻需要支付¥1.6。如果中途轉車,兩個小時之內也都是免費。當然,如果你用外地的卡,就沒有這些折扣福利了。所以最好北京的交通用北京的卡,上海的交通用上海的卡,就會有這些減免的優惠。至少我所居住的城市是這樣的。
每天坐在公交上,兩邊看著城市的風景,也同時回憶著小的時候那些熟悉的街道名,公園名,看著周圍騎電驢的人群和美團快遞的隊伍。感覺現在已經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如同換了人間。
公交車司機的上方長型電子屏,不斷地刷出一串貼心話語,讓人印象深刻:“公交車老百姓的私家車,公交車駕駛員老百姓的專車司機。”不知道是誰琢磨出的這樣的話,非常暖心。
我所在的城市,公交車的發車頻率是非常高的,幾乎是每幾分鍾就有一趟。而且很多公交車站有電子顯示屏,隨時報告最近一趟車的到達時間,讓乘客能夠把握節奏。如果打開百度地圖,也能找到公交車到站時間。如果你感覺時間有點緊,可以立刻呼叫專車或者出租車。在這方麵,中國公共交通的方麵智能程度已經遠遠超過美國的城市,比如紐約和波士頓。
不難想象,這樣一個城市的公交團隊是非常龐大的。但我們小的時候,公交車上通常需要兩個到三個工作人員。一個是司機,另外兩個是賣票的。現在車上隻有司機一個人,收車費都是電子化的。這其實也大大節省了人力。至於公交車的運行費用,因為現在全部是電動公交車,幾乎百分之百電動,所以在運行成本上也會降低不少。這些都為建立龐大而方便的公共交通提供了重要的財政支持。
朋友們,如果你們也回國,不妨也乘坐一下公交車,會有意想不到的暖心感受。
2024.12 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