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很喜歡織毛衣,她的毛衣織得很好,就像是店裏買來的那麽好。
我很少聽到父親議論媽媽,但是他曾經說過:你們的媽媽毛衣織得很好。我記憶中媽媽織過的毛衣有那麽幾件:
-我父親身上穿的銀灰色中粗毛衣,是那種小方塊的花樣,很好看。當時的男人,一家之主,都必須要有一件像樣的毛衣。由於毛線比較細,織起來很費勁,估計這件毛衣化了母親不少的時間。
-我小時候,大約還在上幼兒園時期,曾經穿過一件媽媽手織的毛衣。小時候,記憶中,家裏總有一些爛毛線,扭成一團,顏色也不好看,多數是藏青色的。媽媽就把這些毛線整理出來,為我織了一件套頭衫。媽媽很會想辦法,她把那些爛毛線,色彩不一樣的藏青色毛線,織在袖管和背麵,前麵的那個部分,用的也是各種各樣的剩餘毛線,但是色彩比較鮮豔,組成一條條橫線,像一道彩虹布在我的胸前。
-媽媽在老年時期,還在不停地織毛衣,她把舊毛衣拆開,洗幹淨,重新打織。估計也是毛線的量不夠,所以媽媽打的是毛背心。有一件淡橘紅色的毛背心,前麵開叉用紐扣的,我記憶猶新。媽媽年老的時候,身體很胖。想想要算好尺寸和針數,穿在身上服服帖帖,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最喜歡的一件毛衣,是那件綠色的開衫,上麵配有金色的紐扣。那是母親年輕時候所織,所以很瘦小,我也可以穿。細細的毛線,漂亮的鏤空花樣,這得化多少功夫啊?我懇求母親送給我,她不肯,大約是要留住青春的記憶。她告訴我,這是解放前買的進口毛線,非常珍貴,不會被蟲蛀。我現在回憶起來,那可能就是第一代化纖毛線。現在這些東西都不值錢,反而是全毛的昂貴。物以稀為貴啊。媽媽去世後,我終於得手了這件毛衣,我把它帶到德國來。有一年回國探親,不知哪根腦神經搭錯了,我把這件毛衣又帶了回去,大概是想穿,結果回來時東西太多,又把它留在了國內。有一天,兒子結婚,把房間裏的老東西都處理掉了,小孩子是不會戀舊惜舊的,房間裏的東西全部消失,包括媽媽的那件最好的手織毛衣。
關於媽媽織毛衣的事情,我這幾天一直在回憶。起因於網上流行的一個織毛衣的網紅小潘哥。他織得一手好毛衣,而且速度飛快,可以用許多顏色織成非常漂亮的圖案,很有時代感。我非常喜歡也非常佩服這個小哥。可惜,手織的毛衣,價格是非常昂貴的。我不會去買,看看而已。我自己也會織毛衣,而且織得也不賴,也會設計。曾經,我織過二件很滿意的毛衣:一件是像我媽媽那樣,用家裏的三種顏色的舊毛線織成。由於設計得好,樣式很前衛。還有一件是用新毛線打的,綠色的粗線。那一年,上海流行那種粗線的棒針衫,斜菱角加絞花的花樣,非常好看。如今,我再也沒有那個耐心。織一件像樣的毛衣,至少要好幾個月。
記得媽媽告訴過我,她是如何自學織毛衣的?
媽媽出生於1930年,十幾歲的時候,從浙江的小鎮來到上海投親。她喜歡織毛衣,可惜沒人教她。她就去買馮秋萍的《毛衣編織法》,當年的馮秋萍,在上海灘很有名。媽媽邊看邊學,最終織得一手好毛衣。媽媽還告訴我,姐姐小時候,被送去體育俱樂部學遊泳(就像全紅嬋小時候,可惜姐姐沒有被培養出來)。由於姐姐是家裏第一個孩子,得到特別的寵愛,媽媽為她織了新毛衣(我可從來沒有這個待遇,穿的毛衣都是用舊爛毛線拚織而成的)。結果去遊泳的時候,毛衣全部被人偷走了。
另外,媽媽也自學裁縫,可以自己做襯衣,並且幫家裏縫縫補補。為此,父親專門為她買了縫紉機。那是一部飛人牌的縫紉機,綠色的機頭,在當時很先進。媽媽一輩子都保留著,動遷搬家都舍不得扔。我小時候,她幫我縫製過二條的確良連衣裙,一紅一綠,間隔著白色的前胸,很是漂亮,得到眾人的稱讚。那是文革期間的一個夏天,有天晚上,大家都去看弄堂裏鬥壞人,一家人洗澡換洗下來的衣服還都扔在浴桶裏,沒來得及洗,結果都給人偷走了,包括那好看的的確良連衣裙。那個時候的確良剛剛流行起來,因為其質地挺括,受到眾人的喜歡。記得媽媽晚年時,縫製過一個椅子套,白色的底子,上麵有幾條紅色的斜杠,那針跡平整服帖,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那個時候的媽媽,年齡已經不小了,還能有這麽好的一手活。應該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媽媽一生就是愛這些女紅活。
今天回憶起這些,感到媽媽就站在我眼前,心裏很溫暖。
(注:文中的圖片都是網上找的,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