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眾多的島嶼中,羅德島是比較有名的一個。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太陽神青銅巨神像據說就坐落在這裏。然而,其最引人入勝之處,卻是那些隱匿在曆史深處的騎士的故事。作為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的曆史重地,島上的羅德古城不僅是古代十字軍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世紀騎士精神的象征。
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全名為“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Knights of the Order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是曆史上著名的三大基督教騎士團之一 。 11世紀初,來自阿馬爾菲的商人們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一家醫院,以施洗約翰之名,向病人、窮人或受傷的朝聖者提供醫療服務。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征服耶路撒冷後,一些十字軍戰士組成了一個宗教團體來支持該醫院,這便是醫院騎士團的起源。騎士團成員長期的無私奉獻為他們贏得了良好的聲譽,1113年,教皇巴斯加二世正式授予醫院騎士團獨立修會的地位,並賜予它一係列的經濟、政治特權。自此,醫院騎士團隻受教皇節製,無需接受任何地方教會與世俗政權的領導。後來,隨著耶路撒冷局勢的惡化,醫院騎士團又增加了軍事職能,與周邊的穆斯林勢力作戰,保護朝聖者免受劫掠,保衛聖城耶路撒冷。在巴勒斯坦於1291年全境失守之後,醫院騎士團先是撤退到塞浦路斯,後於1309年,從拜占庭帝國手中奪取了羅德島及部分周邊島嶼,建立了一個獨立的騎士國家。 這期間,大團長(Grand Master)是騎士團的最高領導者,既是軍事指揮官,也是島上的行政首腦。騎士團的正式成員主要是來自西歐天主教國家的貴族,這些成員根據地域和語言劃分為八個分會(”Langues” or “Tongues” )。在這裏,醫院騎士團繼續與穆斯林勢力,特別是新崛起的奧斯曼帝國對抗。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持續千年的東羅馬帝國滅亡,奧斯曼帝國占據了歐洲東南部。醫院騎士團成了整個東地中海地區最主要的基督教力量。羅德島成為基督教與穆斯利勢力對抗的最前線。
1480年5月,奧斯曼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即“征服者穆罕默德”,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者)派了七萬多軍隊,乘160多艘戰艦前來攻打羅德島。 而騎士團這邊滿打滿算隻有7,000多人,包括騎士團成員、民兵和雇傭兵。盡管力量如此懸殊,但他們依托堅固的城堡,在大團長皮埃爾·德·奧比鬆(Pierre d'Aubusson)的率領下,擊退了奧斯曼軍隊一次又一次的進攻。7月28日,城牆被轟開了一個缺口,奧斯曼軍隊對城牆的缺口發動了全麵進攻。騎士團在戰鬥中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大團長皮埃爾·德·奧比鬆在最前線親自帶領騎士們作戰,奧斯曼軍隊損失慘重,最終未能突破城牆。最後,因士氣低落、糧食不足,以及騎士團的強力反擊,奧斯曼軍隊被迫於8月17日撤離羅德島。此次勝利進一步提高了騎士團在歐洲的聲望,大團長皮埃爾·德·奧比鬆被譽為“基督教的盾牌”。
1522年6月,蘇萊曼一世親帥10萬(也有資料說是20萬)軍隊乘坐著400艘戰艦又一次來進攻羅得島,而島上的騎士團隻有600多名騎士,加上雇傭軍和當地居民組成的民兵,總共隻有7000多名戰鬥力量。 這時的大團長是菲利普·維利埃·德·利拉丹。他也曾向歐洲各國求援, 但是當時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方興未艾,教會內部產生分裂。歐洲各國矛盾重重,不斷爆發衝突和戰爭,大多無暇他顧。奧斯曼帝國當時國力強盛,各國也不願與其直接為敵。 譬如,當時的海上強國威尼斯共和國就與奧斯曼帝國有恪守中立的協議。再加上羅德島孤懸於歐洲邊緣,騎士團本身長期以來已經發展成一個遠離歐洲的獨立的軍事和宗教實體,與歐洲大陸的政治聯係逐漸疏遠。所以對羅德島施以援手也不是歐洲各國的優先考慮。 當時隻有一些零星的貴族和誌願者前去支援,總共隻去了400人左右。 盡管處於如此劣勢,騎士團依然頑強地抵抗了六個月,雙方居然打了個平手。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記載, 這期間奧斯曼軍隊損失了兩萬五千人,騎士團方麵損失了3000人。 奧斯曼軍隊士氣低落,軍營中疾病肆虐;而騎士團的糧食和彈藥等幾乎已經消耗殆盡,而且外援無望。在此情況下,雙方達成了停戰協議,允許醫院騎士團和平撤離羅德島。1523年1月1日,騎士,士兵和隨行的平民,攜帶著武器和宗教物品,以“有尊嚴和榮譽”的方式---穿著盔甲,旗幟飄揚,敲著軍樂---登上了奧斯曼帝國提供的船隻,離開了羅德島,結束了醫院騎士團在這裏214年的曆史。
2024年的一個秋日,我們也來到羅德古城,探訪醫院騎士團往日的榮光。 羅德古城位於羅德島的北端,依港而建,公元前就正式成立了。曆經古希臘,羅馬,拜占庭時期,直到1309年被醫院騎士團統治。目前我們看到的這座古城,主要建築都是騎士團在14到15世紀期間修建的。1988年,它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選定為文化類世界遺產。
古城的港口和城牆:
這時羅馬時期的羅德城:
1490年前後是這個樣子的,跟現在的樣子很接近:
城牆上共有12個城門。這是其中的一個,Gate D’Amboise:
這是港口旁邊的城門,故稱Marine Gate:
城牆外麵是一圈壕溝(moat).那些圓圓的大石頭是當年奧斯曼軍隊發射的攻城炮彈嗎?
進了城門,我們首先去的是大團長宮,當年騎士團的“中南海”
從大團長宮出來, 拐個彎, 眼前這條筆直的大街便是著名的騎士大街(Street of the Knights)。前麵提到,騎士們根據所來自的國家或地區,分成八個分會,每個分會有自己的宿舍和修道院,大多位於這條街道的兩旁。這八個分會分別是:
1. 普羅旺斯(Provence):來自法國南部地區
2. 奧弗涅(Auvergne):來自法國中部地區
3. 法蘭西(France):來自法國北部
4. 阿拉貢(Aragon):來自西班牙的阿拉貢王國和加泰羅尼亞地區
5. 卡斯蒂利亞與葡萄牙(Castile and Portugal):來自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亞王國和葡萄牙王國
6. 意大利(Italy)
7. 德意誌(Germany):來自神聖羅馬帝國(包括現代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地區)
8. 英格蘭(England)
這條大街的盡頭,是當年騎士團創建的醫院,現在是考古博物館。
老城分成兩部分,北部是騎士團的堡壘,稱為 Collachium,包括騎士宮殿、騎士大街、醫院等等。南部稱為Chora,是當年的商業區和老百姓居住的區域。
奧斯曼帝國征服羅德島之後,修建的第一個清真寺是蘇萊曼清真寺(Mosque of Suleiman), 這是它的宣禮塔。
如今,硝煙散盡,當年的軍營已經變成了一個個商店。我這裏買了一件亞麻襯衫,質量很好,價格適中。
看著街道上悠閑的人群,不僅想起了辛棄疾的一首詞。 此情此景,頗為契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曾經“氣吞萬裏如虎”的騎士團離開這裏之後,又在馬耳他開啟了新的篇章,且聽下回分解。